当前位置:首页 > 山东财经

[青岛]医改方案下半年全面推开

镇卫生院有望实行收支两条线

2009-01-20 11:19:00    作者:崇真   来源:大众网-齐鲁晚报  

    医改实施意见和配套措施下半年将全面推开,乙肝疫苗免费接种由6岁扩大至15岁,到2011年全市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达到最低20元……记者从19日召开的青岛市卫生工作会议上了解到,青岛市今年将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居民的医疗保障水平,降低个人自负比例和均次费用,积极探索镇卫生院收支两条线管理和药品零差率销售。

    下半年全面推开各项医改方案

    青岛市将推进公立医院体制改革,界定公立医院所有者和管理者的权限,探索建立以医院管理委员会为核心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完善院长任职资格、岗位职责、选拔任用等机制。逐步增加对公立医院的财政补助,特别是要负责公立医院基本建设、住院医师培训、离退休人员费用和政策性补贴等,对公立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给予专项补助,保障公立医院紧急救治、支农、支边、惠民服务和政府指定的其他公共服务经费。逐步提高医务人员待遇。

    青岛市将争取在第二季度出台医改实施意见和配套措施,在下半年全面推开各项改革。根据国家的医改思路,逐步改革药补医机制,将取消药品加成政策,通过增设药事服务费、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和增加政府投入等多种渠道,合理补偿医疗机构运行成本。先从社区卫生机构、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机构逐步推行,并积极创造条件在公立医院试点。

    乙肝疫苗免费接种扩大至15岁

    记者了解到,青岛市要在两年时间内实现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达到15元,2011年达到最低20元。目前市内四区已按每人15元标准设立基本公共卫生经费。青岛市将逐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鼓励区市开展为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健康检查,为3岁以下婴幼儿提供生长发育检查,为孕产妇提供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为35岁以上妇女提供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开展乙肝疫苗免费接种由6岁扩大至15岁,农村妇女孕前和孕早期补服叶酸,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等。

    还将完成50万名20岁以上社区居民高血压、高血糖筛查和30万名高血压、糖尿病等高危人群慢病危险因素社区规范化干预和管理。将调整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能,剥离健康体检业务,交由有资质的医疗机构承担。继续推进惠民医疗服务,实施医疗救助。在试点基础上对30个单病种实行全市限价收费。

    全市推行收支两条线

    2009年1月,青岛市市南区12家社区医院正式实施收支两条线,医生的收入不再与医院的盈利情况挂钩,而是享受事业编制待遇,工资由财政拨付。按照制定的考核标准,医生收入的40%为基本工资,60%为绩效考核,与以前的工资相比有一个提升。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医生没了后顾之忧,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看病上。

    在市南区收支两条线改革的基础上,今年下半年,青岛市七区的所有公立社区卫生机构将开始综合改革,其中收支两条线是重要环节,改革后医生的收入将不再与医院收入挂钩,所需款项均由财政统一拨付。青岛市将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完善社区卫生机构的功能,特别是健康教育、免疫接种、妇幼保健、老年保健、慢病管理等预防保健服务功能。

    此外,今年青岛市还将探讨镇卫生院收支两条线管理和药品零差率销售试点,进一步完善财政补偿政策,转变运行机制,引导镇卫生院主要使用适宜技术、适宜设备和基本药物。

    新农合报销比例将提高

    今年,参合农民的住院报销比例将有望达到45%,2008年,全市参合人员住院费用报销比例为40%,共报销了4亿余元。为了让更多农民受益,青岛市今年将严格控制新农合基金结余,当年结余不得超过当年筹资总额的10%,累计结余不得超过当年筹资总额的15%,以提高新农合基金使用率和参合农民受益水平。农民在统筹区域范围内所有定点医疗机构可自主选择就医,出院即时结报、获得补偿。逐步推行参合农民在区市以上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即时补偿报销措施,方便参合农民。

    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准入和退出制度,实行动态管理。

    新妇儿中心明年启用

    记者了解到,青岛市中医院扩建(国医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迁建和中心医疗集团病房楼重点工程建设,将争取年底完成主体工程,2010年投入使用。其中前两个项目已经开工,中心医院改扩建项目也将于近期奠基开建。青岛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的一期工程计划建筑面积已调整到78000平方米,投资调整为5.17亿元,均比立项初期有所增加,二期工程完成后,总床位将达到1000张。这些项目建成后,将有效平衡青岛的卫生资源配置差距,市民看病将更方便实惠。

吴毅斐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自定义搜索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