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5-09 14:28:00 作者:佟雨泽 来源:文汇报
这是中华民族千载难逢的时代。
如何紧跟甚至超越正在发生的巨变,是财智时代永恒的命题。
没有一种营销的模式是永恒的,没有一次成功是可以复制的,没有一家企业的未来是确定的。
一家企业的崛起往往是以一批企业的淘汰为代价。
我们必须直面这个问题——如何才能使我们企业的繁荣超过十年,乃至基业长青?
8月24日,“2007东北亚国际保险论坛”上,一位中国经济的思考者,面对台下200多位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和业内的精英,慷慨激昂地阐述着保险业未来的发展设想。他用深炯的目光,审视着保险行业的现状;他用理性的思辩,解读着保险行业的规则;他用思想的利剑,劈开保险业的“高尔丁死结”……
作为“2006年度中国十大保险经理人”和国内多所大学的客座教授,生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助理总经理兼辽宁分公司总经理李秋对类似的讲台早已不再陌生,从沈阳到北京,从北方到南方,他把品牌学的理论和多年的保险工作实践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理论,在游走与疾呼中,阐述着创建中国保险业国际化品牌公司的信念和梦想。
世界上的任何一种理论,都是实践之后的总结。几十年的奋斗,李秋用非同寻常的人生经历和深邃的经济思想,诠释着中国保险业的每一次巨大变革。
从头再来
我们不能让一点点蝇头小利或一点点成绩而阻止了我们的行动;也不能在牢骚、抱怨自己命运不佳乃至为失败找借口中空耗了我们的年华;更不能让我们无与伦比的生命之舟滞留浅滩。让我们扬起主动行动的风帆,乘风破浪,驶向成功的彼岸。 ——李秋
1970年,19岁的李秋和众多的同龄人一样,在一场浩大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革命洪流中,唱着“毛主席的教导记心怀,一生交给党安排”的雄壮歌曲,意气风发地离开了慈爱的父母和熟悉的城市,下乡插队到沈阳辉山畜牧厂。在农村的10年岁月中,他一边看书,一边与农民研究种植技术,很快被提拔为生产队长、畜牧厂支部书记、总支部书记、厂长。接着又作为辽宁省知识青年的典型,正式进入地方的领导班子。不懈的努力让他获得了在当时的环境中所能期望的最高职务,实现了人生的第一次荣耀登场。
1980年,李秋放弃了所有的荣誉和职务,回城进入了一家生产药品容器的工厂。富于探索的本性让他很快适应了这里的工作环境。他潜心研究药品容器的生产技术和改进措施,进行产品的创新,在很短的时间内,他从车间主任、副厂长晋升为这家有在职和离退休员工600多人的企业厂长,并迅速扭转了企业的亏损局面,补发了拖欠职工的工资,更新了企业的设备,盖起了崭新的工厂大楼。这一次,他从单位的基层做到最高职务仅用了6年时间。
就在他的事业渐入佳境的时候,中国的社会经济也在经历着一场深刻而久远的变革,金融行业的起步和保险业的恢复再一次改变了李秋的命运。
1986年,李秋又一次放弃了所有的荣誉和职务,从零开始,进入中国人保,开始了第三次重新奋斗。当时的保险公司,还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经营管理基本靠行政手段,既没有人懂得市场的需求,市场本身也没有太多的需求。李秋骑着自行车,从企业到机关宣传保险。几年时间,他凭着执著的拼搏,创下了个人保费收入数千万的非凡业绩,成为全国保险系统的展业能手,从业务部门的副科长、科长、支公司副经理、分公司总经理助理兼人身险处处长,很快晋升为沈阳分公司的副总经理并获得市劳动模范称号,又一次创造了公司内的最高荣誉。
近20年的保险从业经历,让李秋深刻地认识到,保险业的发展过程就是中国经济的一个缩影。而作为保险行业发展的见证者,他已经深深地爱上了这个行业。
2003年仲夏,大连滨海疗养院来了一位特殊的游客,表面看起来,他与普通的游客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一身轻装,神态自若。与众不同的是,这位游客带来了两箱重达上百斤的书籍。这位游客正是时任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沈阳分公司副总经理的李秋。不久前,他向公司告病休假,这一举动引起了保险业内的种种猜测,一时间电话、访客络绎不绝,这也是他来到大连的原因之一,他需要一个安静的地方,系统地思考中国保险业的发展趋势,乃至在这大趋势到来之前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
长达三个月的时间,他每天除了看书、游泳,就是凝望大海。海天尽处,波峰飘渺,境由心生。李秋看到的是前半生的历历情境,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到回城之后进入工厂;从踏足保险行业的经历到保险业目前的发展现状。李秋以近乎禅定的状态对保险业的发展进行着审慎的思考。正是在这次独自的思考过程中,李秋首次完成了对中国保险行业的系统分析,初步形成了日后推出的独特而经典的理论体系。
9月的一天,李秋最后一次在大连看海,此时他已经完成了最终的抉择,心情也与初到时大不相同。在平静的海面下,他感受到的是一种暗潮涌动的力量,一场人生的变革在他的脑海中激荡,此时再读毛泽东在岩石上手书的《望远》,感悟自然别有一番不同。
翌日,李秋返回沈阳,毅然辞去了原公司副总经理的职务,开始筹建生命人寿辽宁分公司,在创建保险业的国际化品牌过程中迈出了最重要的一步。
这是李秋的第三次全部放弃和又一次从零开始,如果说前两次“清零”是感性的决定,那么这一次则完全是一种理性的选择。在事业的颠峰之处,弃功名于九重天外,重新寻找属于自己的人生轨道。
创业与辉煌
世上的事能否成功,关键在于做与不做。做,再困难的事也能成功;不去做,再简单的事也无法完成。人生最大的悲剧,就是成功的事情,你看到了,也认识到了,同时也有能力做到,但你没去做。 ——李秋
李秋这次筹建生命人寿辽宁分公司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靠简单的、感性的、激情式的工作,而是载着对行业深刻的反思,对自己深刻的总结,在思想上、理论上有着充分的准备,在总体战略上有着系统的思考而开始的。生命辽宁分公司筹建前,他便制定了“一二三发展战略”——“一”就是创建国际化的品牌公司,“二”就是高端客户策略和“高素质、高福利、高绩效”的人才战略,“三”就是建立“三个体系”:高新技术支持的执行体系、严格专业化的培训体系、客户愉悦的服务体系。
当前,制度与文化的近亲繁殖,已经成为保险高层“跳槽”后所产生的普遍现象。李秋则不然,他在组建生命团队之前便制定了“三个三分之一”的人才引进原则,即团队中三分之一的从业人员来自同业;三分之一的从业人员来自银行;另外三分之一来自政府和大专院校。两年之后,辽宁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的一位专家为李秋的做法进行了这样的总结:同业的三分之一人才保证了生命人寿的基本生存条件;银行的三分之一人才是为混业经营打下的坚实基础;政府和大专院校的三分之一人才让生命人寿获得了用之不竭的智慧和客户资源。
2005年,也就是辽宁生命开业的第一个完整经营年度,生命人寿辽宁分公司当年完成保费8.14亿,为计划任务的242%,新单保费总量一举进入本地市场三甲。2007年又创历史新高,银代和团险业绩排名本地第二位,保费总量到10月底已经突破10个亿,年底将会突破12个亿。而在此之前,行业内还鲜有公司开业首年保费突破4个亿的情况,业内公司排名也大多是按照开业顺序,生命辽分的进入一举打破了市场格局,创造了一个奇迹。
此外,在李秋的领导下,生命人寿辽宁分公司自2005年开始至今,个险、团险和银代三项业务渠道保费业绩始终稳居系统内第一的位置,连续两年荣膺生命人寿年度最佳分公司。作为地处经济次发达地区的辽宁分公司,能够持续在系统内保持领先势头,不能不说是又一个奇迹。在机构铺设上,能做到快速、高效、平稳、健康,这是一个企业、一个领导整体能力的体现。首先机构铺设需要资本实力。其二需要足够数量的干部储备和干部素质的准备。其三,机构数量的增加,战线拉得过长,企业的管理能力和控制能力是否匹配更成为成败的关键。而生命人寿辽宁分公司在开业后两年内便完成了省内全部12个地市的中心支公司铺设,建立了24家营销服务部,实现了一托二的全省战略布局,一举跻身当地大型寿险公司行列,其扩张速度之快,发展之平稳在国内均属罕见,这些充分证明了李秋高超的领导艺术和驾驭能力。生命人寿总经理李钢在2006年末视察辽宁分公司时,更给予辽宁生命“系统内三大基地”的最高评价,即:经营模式基地、业务发展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