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媒体矩阵

大众网
全媒体
矩   阵

扫描有惊喜!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 大众海蓝

  • 大众网论坛

  •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首页 >银行 >银行动态 >建设银行

【银联廿载“支付为民”纪事廿一件】2019年:乡村振兴 惟实励新

2022

/ 06/20
来源:

作者:

手机查看

  支付向农,一以贯之。

  自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后,2019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出发点在于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有关要求,切实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效率和水平。长期以来,在中国人民银行的领导下,中国银联联合商业银行等市场参与各方,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解决农村地区长期存在的融资难、贷款难和支付不便“两难一不便”的问题,肇始于推行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中兴于推广“福农卡”“乡村振兴主题卡”系列产品,经久于建设助农取款服务点,长盛于农村移动支付业务。

  2019年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首发“乡村振兴主题卡”,《金卡生活》观察,该年是银行卡产业乡村振兴的代表年份。

  涉农银联卡产品:攥紧牛绳 牵牢牛鼻子

  银行卡组织联合商业银行发行涉农卡,是响应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是牵起农村移动支付结算、农业信息化、涉农贷款增信的牛鼻之绳。亦正是面向农村地区用户发行、用于农业生产生活场景的特色银行卡系列产品,满足了农村地区的用户转账、手机闪付、二维码支付、贷款等金融服务刚性需求。

  当乡村振兴年遇到“乡村振兴主题卡”,金融“握手”田间攥出泥土芬芳。2019年4月29日,中国银联联合“农担当”的农行首发“乡村振兴主题卡”。首发后,工行、邮政储蓄银行、兴业银行等全国性商业银行,广东农信联社、江西农商银行、云南农信联社、新疆农村信用社、上海农商银行、成都农商银行等涉农金融机构,长沙银行等区域性商业银行,积极响应,在亿万中国农民迎来第四个属于自己节日的时候,已有200多家商业银行参与发行、发卡量突破4000万张。截至2021年底该卡则突破了4500万张。个中原由在于产品极具特色。其一,针对性。作为面向农村地区发行的特色银行卡产品,针对涉农生产生活的支付结算、资金信贷和农业信息化建设等刚性需求,相应提供了解决方案。其二,普适性。依据发卡机构实际规定,推出“多免”策略:免除开卡手续费、卡年费、跨区域及跨行取款手续费、短信服务费等费用减免政策,给农民减支;在“云闪付”App绑卡后,同步享受线上线下优惠,实现实体卡与“云闪付”的深度融合,让农民享受安全、快捷的金融支付服务;推出免费医疗、农技咨询服务、涉农意外保险等权益体系,保障农村生产,保驾农民生活。其三,延展性。基于丰富该产品体系,工行推出了“智慧三农”公务卡。发卡群体重点面向全国市县乡镇农业农村主管部门的正式工作人员,以及在乡镇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备案的村集体管理人员,包括村委会干部、会计、股份经济合作社管理人员等。该卡由市县乡镇农业农村部门统一组织办理,确保提供公务支出、报销、还款等公务支付服务。在“2019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期间,邮政储蓄银行和兴业银行首发“乡村振兴主题卡”系列产品“农民丰收卡”,礼赞丰收、金融支农。联合福建农信联社还发行了“乡村振兴?青春卡”。

  当“三农”遇到“福农卡”,金融“握手”地头攥出丰产喜悦。面向农村地区发行的特色银行卡产品,要追溯更早更清新的源头。

  响应服务“三农”的号召,针对“两难一不便”现状,充分吸收农行发行的“惠农卡”和诸多中小商业银行发行的涉农卡的经验,2012年3月1日,中国银联联合工行、农行、中行、建行和邮政储蓄银行等28家首发机构,推出“福农”主题系列“福农卡”。该卡赢得众机构追逐原由有二。“福”品相福泽“三农”。卡种涵盖借记卡、准贷记卡、信用卡三款,卡面囊括农、林、牧、副、渔五业,寓意“五福临门”,发卡对象覆盖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种养殖大户和涉农个体工商户和中小企业主等。“双股资源”对接“双需求”。作为新型涉农银行卡产品,“福农卡”以小额循环贷款和涉农产业联盟“双股”特色资源,前者在于中国银联联合商业银行、商业联盟伙伴打造了“信用+价值”双效评估体系,培育农村信用意识;后者在于化肥、种子、农药、农机等农业生产资料直销,以及涉农保险、“万村千乡工程”等各种支付服务。从而满足了农村双需求:灵活、便利贷款,安全、便捷支付。

  涉农支付产品不只在卡基。还在2018年,中国银联推动“云闪付”App进农村,通过移动支付便民工程实现便民“无温差”。截至当年底,接入银联网络的农村支付服务机构超过1500家,服务农村居民超过6亿人,拓展农村“云闪付”用户205万、农村小微商户69万。2021年4月国内第一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吉林省“白城燕麦”以“云闪付”App为产销对接平台,打开了信息流通的绿色通道。当然,安徽歙县的三潭枇杷、大连的樱桃、湖北的小龙虾、陕西的宜君苹果、吉林的粘豆包和查干湖鱼,林林总总,农产品从滞销到借道“云闪付”畅销起来。更多内容敬请参考《金卡生活》推出的《马背上的指尖支付》。

  多年来,中国银联加快推进农产品收购、智慧田头市场、智慧乡村旅游等涉农场景的银联产品应用推广,有效地促进了农村支付服务升级发展。以农产品收购为例,从2014年10月全国农产品非现金收购黑龙江破冰,黑龙江的玉米地、海南白沙县的橡胶园、山东寿光的菜园子、宁夏同心县的枸杞地、福建下党乡的茶山,内蒙古的牛羊圈,无不闪现银联产销服务平台的身影。更多内容敬请参考《金卡生活》推出的《农支付的24个瞬间》。

  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打工地赚钱 家门口取款

  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尚可追溯到更早的时候。作为产业工人的主体,农民工在打工地利用银行卡存入现金,回到家乡在就近的农村信用社营业网点提取现金,此项专门为农民工设计的银行卡服务于是构成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的全部内容。

  打工地赚钱。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两者之差(以下《金卡生活》简称“二率之差”),反映了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过程中的不完整程度。

  2005年试点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二率之差是11个百分点。2010年试点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二率之差是13.33个百分点。2012年首发“福农”主题系列银联卡,二率之差创下了17.27个百分点的高点。2019年首发“乡村振兴主题卡”,二率之差仍处在16.22个百分点高位。在农村劳动力资源流动性增强,农民工跨区域劳务输出便日趋频繁,推出涉农支付品牌、产品、业务和服务,实质上在努力熨平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金融普惠的波动。农民工在输入地打工赚钱后,主要用在家乡盖房、婚嫁丧葬、子女读书、就医、购买生产资料等刚性支出。试点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初期,相关数据显示,农民工向家乡的年汇款额达数千亿元,并且,每年以数百亿元的速度递增。

  家门口取款。基于农民工携带大量现金回家产生的安全隐患,农村汇款方式单一、周期长,继而催生了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自2005年12月29日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在贵州省试点成功后,次年7月起,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统一部署,山东、福建、重庆、江苏、湖南、江西、四川、陕西、云南、河南、广西、湖北和安徽等13个省相继开通了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基本上,该项业务得到了全面推广。受理侧,农民工持卡人持有银联标识借记卡在农民工输出省、自辖市、自治区的县及县域以下的农村信用社营业网点取款,与在一般的银行柜台持卡取款的操作毫无二致。发卡侧,参与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的发卡机构亦从最初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等全国性商业银行,逐步扩展到所有的发卡机构。

  推广该项特色服务,切实贯彻落实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工作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部署,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完善了农村金融基础设施,提升了农村金融服务功能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助农取款服务点:炕头贷款 炕尾还

  普惠金融需要新的受理侧。2005年试点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受理侧完全依赖银行网点。截至2005年末,农村地区银行机构网点2.7万个,约3万人拥有1个银行网点(唐双宁语)。截至2010年末,全国农村地区人口数量88570万人(《中国法律统计年鉴》),农村地区银行营业性网点75856个(银监会),农村地区3万人拥有网点2.6个。尽管金融基础设施更加扎实,但是,由于农村普惠金融的迫切需求,需要创新受理侧,收单机构在指定合作商户服务点,即助农取款服务点,布放银行卡受理终端,向借记卡持卡人提供小额取款和余额查询等业务。为此,中国银联针对助农取款服务,还统一设置了交易类型。

  借鉴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的经验,从2010年3月开始,重庆、山东、浙江、湖南和陕西等地市选择2至4个金融服务空白乡镇,试行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次年7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推广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的通知》发布后,随后的年份行政村全覆盖继续保持稳定。还在2021年6月,中国银联打造了90个“移动支付引领县”,建设了近3万个惠农站,加速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的提档升级。

  小步变大步的逻辑。“点”(助农取款服务点)替代“面”(银行柜面)一小步,农村支付历史迈出一大步。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2012年6月内蒙古开始建设助农取款服务点,经过2013年成熟发展,2014年和2015年交易笔数同比分别增长15067.74%、306.13%,交易金额同比分别增长14543.69%、271.17%;同期,通过柜面产生的农民工特色服务交易笔数同比分别降低40.51%、22.89%,交易金额同比分别降低32.47%、25.89%。可见,助农取款业务交易至少呈现三位数增长,而农民工特色服务业务则两位数下降。

  功能多元,结构优化。小额取款、余额查询、汇款、代理缴费只是助农金融服务点的基础功能,其他地区信用卡还款功能早已成为习惯,手机充值、社保查询功能逐渐进入农村的视野,不少服务点布设“云POS”智能终端使得农村电子商务、远程涉农小额信贷功能深入农民的心。

  “鸟枪换炮”物超所值。对于农民用户来讲,彩屏移植了PC端的网购体验;对于收单机构而言,新功能加载不是取回终端灌装、再返回安装,只要“远程推送,云端下载”,一键解决。

  还是以人均土地面积是全国6.4倍的内蒙古为例。“跑死一匹马,把款贷回家”已然翻篇,“炕头贷款炕尾还”却在悄然发生,农村牧区支付“最后一公里”已经打通。内蒙古自治区农信联社依托“云POS”智能终端上线农牧民远程信贷系统“农e贷”后,头一个季度辖下29家农村信用联社703个助农取款服务点,远程信贷还款金额达3.34亿元,“点”均还款47.51万元。

  大多数需求集中在头部,称之风口,即蓝海;个性化、零散和小众需求分布在尾部,称之刚需,即红海。后者形成长长的尾巴,经济学的“长尾效应”将刚需累加起来,形成一个比风口市场还大的市场。《金卡生活》观察,解决农村地区长期存在的“两难一不便”问题,参与主体的经济效率在这片长尾市场呈现出来外,重要的是体现社会责任。从2011年8月22日中国银联联合农行在重庆“县乡农村地区银行卡受理环境共建”活动的启动,到2021年4月29日联合邮政储蓄银行在山东开展“县域市场共享共建”的合作,“服务县域、服务‘三农’”成为银行卡产业各方的使命担当所在。

  2004年至2022年连续十九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三农”工作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的重要地位。乡村年年振兴,支付岁岁作为。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超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