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媒体矩阵

大众网
全媒体
矩   阵

扫描有惊喜!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 大众海蓝

  • 大众网论坛

  •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首页 >银行 >银行新闻

农发行枣庄市分行:夏收正当时 绘就好“丰”景

2024

/ 06/25
来源:

作者:

手机查看

  风吹麦田千重浪,又到一年夏收时。在枣庄,在麦田里,一台台收割机隆隆作响,一颗颗饱满的麦粒被收进粮仓,科技与希望交织,汗水与喜悦相融,作为服务粮食安全的专业银行,农发行枣庄市分行夏粮收购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一、早谋快动,全力护航山东“第一镰”开割

  “农发行工作人员主动上门走访,询问今年的资金需求,很快为我们审批夏粮收购贷款3.5亿元,今年能早收粮、多收粮多亏了他们!”运发集团负责人表示。

  枣庄是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小麦作物收成早、质量好;加之地处山东“南大门”,便顺理成章成为齐鲁大地冬小麦成熟最早的地方;每年,随着枣庄市台儿庄区“第一镰”的开镰,自南向北,山东进入金灿灿的收获季。为做到“钱等粮”,每年4月伊始,该行信贷人员都会立即行动起来,全身心投入到夏收前的准备工作中,确保“小麦熟了有库收,粮食到了有钱付”。

  为稳住“三农”基本盘,该行主动对接、统筹布局,全力支持16家优质主体入市收购,确保各县市区都有2-3户粮食企业参与收购,避免出现“空白点”。面对市场价格持续波动的情景,组织人员深入企业一线,积极引导企业摒弃“赌后市”心态,抓住“窗口期”加快陈粮抛售;在开镰前夕,顺利腾空仓容56万吨。“当前夏粮已进入收购旺季,为打好支持夏粮收购‘主动仗’,我们已备足20亿元信贷资金;目前,我行支持的16家企业已全部入市收购,已完成贷款投放4.1亿元。同时,为了确保收购资金供应不断档,夏粮收购期间,我们将提供7*24 小时网银不间断服务,真正做到‘钱等粮’,让农民卖好‘放心粮’。”该行分管业务工作的负责人介绍到。

  二、细化服务,全力保障粮企“有钱收粮”

  夏粮收购时间紧,任务重,资金需求较大。粮食购销企业申请贷款往往需要提供多种形式的担保,申请程序复杂,同时还存在成本高、额度小的难题,影响夏粮收购进度。

  枣庄粮食收储制度改革较早,市场化收购步伐走在全省的前列,每年的收购资金需求在10亿元左右。为顺应市场化改革趋势,解决粮食企业缺少担保抵押物,抗风险能力弱的问题,该行从2018年开始大力推广使用信用保证基金模式,2022年首年实现全境五区一市“无盲区”。

  今年夏收期间,继续加大与粮食主管部门和企业的沟通协调力度,建立起覆盖省市县三级的信用保证基金“枣庄模式”,目前已归集资金1亿元,通过放大10倍为企业增信,支持各类主体入市收购。位于枣庄市薛城区的银牛面业是省重点龙头企业,为保障其小麦收购,早在3月下旬,该行就着手设计“一对一”融资方案,规划省级保证基金成立方式;因公司集团总部位于德州,该行人员多次往返两地,相关负责人带队组成工作组亲自上门服务、高效洽谈、落实合同;5月27日,成功审批贷款5000万元,并顺利完成首笔投放1000万元。

  三、“活水”滴灌,润泽农业丰产增收“节节高”

  藏粮于地,让粮田变“良田”。6月上旬,滕州市鲍沟镇的高标准农田里,大型收割机在不停地来回穿梭,看着颗粒饱满的麦穗,当地的种植大户喜上眉梢:“得益于高标准农田建设,今年的冬小麦长势很好,大概一亩地能比去年多收100多斤!今年还全部用了联合收割机入地的收割麦子,不仅效率高,而且损失少。”

  近期中央电视台以“‘吨良田’里的‘绣花功夫’”为题对该片高标准农田夏收景象进行了报道。在枣庄,今年丰产增收的景象不是个例,这些高产良田的建成,自然少不了农发行的支持。该行立足枣庄区域特点和政府规划需求,聚焦15万亩“吨半粮”片区建设、中低产田改造、工矿废弃地利用等重点项目,持续加大金融对接力度,累计审批农地贷款37亿元,以金融“活水”带动全市粮食大面积均衡增产。

  藏粮于技,以良种打“头阵”。为加快支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充分发挥优良品种在农业增产、增收中的核心作用,近年来,该行先后营销对接高效农业种植基地、智慧农业基地、种植示范基地等项目8个、金额28亿元,支持小麦、石榴、设施蔬菜等优质农作物品种大面积种植,助力农业提质增效。刚刚获批的3亿元谭家河设施农业提升项目,新建良种繁育高标准农田示范区7000多亩,建成后将实现田网、渠网、路网“三网”配套,农田灌排能力、土壤培肥能力、农机作业能力“三力”提升,特别是优选的小麦、玉米、蔬菜等优质品种在园区内示范使用。“在农发行信贷资金的有力支持下,项目工程总体进度快于预期,明年夏收就可以投入使用。建成后我们预计每年可实现收入1.3亿元,并能为周边村民直接提供1000多个就业岗位,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效果明显。”该项目负责人介绍道。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宋晨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