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工总行全面推进“绿色信贷”建设以来,工行山东分行就成为这一政策坚定的践行者。据了解,该行公司客户中绝大部分客户按目前环保标准要求,治理状况良好,达到环保部门标准的有750户,贷款余额560余亿元,分别占该行全部排污客户总数和的贷款余额的95%左右。
近日,工行山东分行在审查某化工有限公司报送的50万吨/年离子膜烧碱30000万元项目融资业务资料时注意到,该项目环评批复明确要求一、二期工程须在钛白粉项目和环氧氯丙烷项目、有机硅项目批准后方可开工。而目前上述三个项目均未获批准,项目前景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决定暂停该笔业务审查。在山东分行,像这样仅因为一项环保手续存在问题而暂停审查或者否决信贷进入的案例不只一件。
自工总行全面推进“绿色信贷”建设以来,工行山东分行就成为这一政策坚定的践行者。据了解,该行公司客户中绝大部分客户按目前环保标准要求,治理状况良好,达到环保部门标准的有750户,贷款余额560余亿元,分别占该行全部排污客户总数和的贷款余额的95%左右。
高度关注环保风险
山东是制造业大省,传统的食品、纺织、机械、化工、建材等为主体的工业门类齐全,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完备,农业、能源等资源优势显著,同时拥有一大批具有带动作用的大型企业集团。近年来,山东省积极推进“制造业强省”战略,带动了全省经济的快速增长。但是,制造业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新问题,突出表现为高耗能、高排放产业占比过高,如钢铁、电解铝、石油化工、纺织、造纸、粮食加工等产业快速发展,导致能耗、排污控制压力巨大。与山东的产业结构相适应,制造业是山东分行重要的信贷领域之一,2007年末该行钢铁、铜、铝、铅锌、水泥、电力、电石、焦炭、铁合金等9个“双高”行业贷款余额近256亿元,占全部公司贷款余额一成左右。
该行信贷管理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尽管这些客户绝大多数(95%以上)符合环保要求,但环境综合治理带来的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企业成本上升等,对企业和银行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新的形势下,企业的市场环境和自身生产经营状况如果发生异变,就有可能使潜在的风险显现。”居安思危,山东分行早在“绿色信贷”这一概念正式提出之前,就已经有了高度的关注环保风险的意识。从2006年开始,该行就已将环保风险管理纳入日常贷后管理工作中,对企业的环保风险进行跟踪监测。当年9月,该行还向省环保局、省政府节能办分别致函,提出建立涉污企业信息和节能降耗工作信息沟通机制,受到积极评价。通过严格的环保风险贷后管理,有效控制了信贷风险。德州一家化工有限公司,在山东分行存量贷款150万元。该公司虽然取得了环保局环保认证,但因企业规模小,实力弱,治污能力不足,目前虽未出现严重环保问题,但发展前景不明朗。该行仍将其列入退出类客户,密切关注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分两次收回企业贷款70万元。后企业生产经营果然出现不正常,无力偿还剩余贷款,该行及时向其担保方追偿,经多方努力,使其代偿全部剩余贷款80万元,有效避免了损失。
严格“绿色信贷”准入
随着“绿色信贷”建设的深入,山东分行制定了严格的信贷准入条件,实行“环保一票否决”。该行要求信贷投入的企业和项目不仅要求满足国家产业政策标准,还必须满足节能环保标准,并将高耗能、高污染等“两高”及其它主要涉污行业确定为环保重点监控行业,在信贷营销调查、评估审查等各个环节,将企业的环保信息作为调查审查的必要内容之一,关注环境审批权限和程序的依法合规性,对达不到环保政策要求、能耗和排放等指标达不到国家相关标准,以及可能对环境造成重大不利影响的项目或贷款,对存在环境违法行为的企业,坚决否决。对存在超标排污、未取得许可证排污或不按规定排污的企业(包括小企业、个人经营性贷款经营实体),不得新增贷款。在项目审查中,该行严格执行总行确定的项目贷款审查“四个必须”的条件,即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标准;必须已通过有权部门审批核准或备案;必须已通过用地预审、环境影响评价;必须符合区域整体规划和污染排放指标要求。对已完成评级授信的企业,继续高度关注环保情况,发现企业环境违法信息,立即降低信用等级、调减授信额度。
由于严格执行“绿色信贷”准入,在近几年发改委、银监局等有关部门组织的历次检查中,该行向客户发放的贷款,没有一例违反国家行业政策、产业政策的情况。
建立“绿色信贷”长效机制
“‘绿色信贷’的实施让我们明确了未来的信贷业务发展方向。”山东分行信贷部门的负责人认为。为了进一步推进“绿色信贷”建设,该行建立了一系列长效机制以保障这一信贷政策的顺利实施。
持续跟踪监测机制。从2006年开始,该行就已将环保风险管理纳入日常贷后管理工作中,并逐步理顺预警管理流程,明确了从环保信息收集、分析、核实、预警,到定期访察、跟踪监督预警企业的环保治理进度、整顿验收情况各个环节,进行全过程评价和风险监控。
动态退出机制。该行要求对环保风险高的企业及时退出,去年该行对存量贷款3亿余元的近30户排污治理不达标企业进行了停办信贷业务刚性控制。这些到目前仍未达标的9户企业,已退出贷款3960余万元,其中有4户企业已全部退出。为严控环境风险,该行在制定年度公司客户结构调整计划时,将环保风险作为重要的风险控制因素。对排污治理虽已达标但治污能力没有全部覆盖排污量的全部列入退出名单。
信息沟通机制。该行与省环保局等相关部门建立了定期沟通、联系渠道,加强双方合作。同时要求各二级分行与当地环保部门增强沟通,争取环保部门的支持,加强日常信息交流,建立健全环保合规信息沟通协调机制。同时密切关注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报道,积极拓宽信息渠道,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预警信息管理机制。
绿色信贷审批快速通道。对绿色环保、清洁能源、纳入循环经济、降低污染的优质项目,以及严格执行环保审批程序、落实先进工艺、能够节能降耗的加工项目优先审查审批发放,必要时启动联合评审程序,减少审批流程环节,提高审查审批工作时效。
做有社会责任的银行
“‘绿色信贷’利国、利民、利企业、利银行,符合全社会的共同利益。山东分行将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节能减排工作部署。”该行行长沈荣勤对“绿色信贷”政策这样回应。近年来,山东分行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能源、环保及服务业的信贷投入,抓住山东经济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机遇,积极拓展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市场。按照有保有压、有进有退的原则,对于钢铁、电力、造纸等“双高”行业客户特别是龙头企业,抓住其加大环保投入,实施节能环保技术改造的机遇,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该行绿色信贷政策需求,积极予以满足。以电力行业项目为例。近年来,国家要求新建发电机组必须安装脱硫设备,已建成的必须进行脱硫改造。山东分行对辖内电力生产企业进行了详细摸底调查,对于列入国家重点项目计划的,密切关注项目审批进度及资金需求,条件成熟的开辟“绿色通道”,优先审批。先后为华电邹县电厂三期、华电莱城电厂等一批烟气脱硫项目发放贷款2亿元、1.5亿元贷款,有力促进了企业脱硫改造。对于新建电厂的项目贷款需求,只保证大功率且具有规划脱硫装置的“绿色电力”项目。比如为华电邹县电厂百万千瓦超临界机组工程贷款15余亿元,潍坊发电厂二期2*600MW发电机组项目贷款18亿元。再以造纸企业为例,该行为山东华金集团贷款1.4亿元,满足其中段水处理设施的建设项目的资金需要,使该项目淮河流域点源治理的重点工程,获得国家近1100万元的环保治理专项资金,确保了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
在推进“绿色信贷”建设的过程中,对于涉污企业,山东分行并不是“一退了之”。在信贷审查审批过程中,该行更希望通过发挥“绿色信贷”的导向性作用,进一步改善信贷服务,促进企业环保意识的提高。“我们希望与社会方方面面建立起一种协调合作、共同发展的利益协同机制,实现安全、高效、和谐、共赢发展。”沈行长向记者这样表示。临沂一家润滑油有限公司,所属行业为化工产品制造业。企业主要经营活动为分装生产润滑油、润滑脂,整个分装、生产过程不产生废水、废气、废渣,企业认为不存在环境污染问题。该行通过对该客户的排污情况进行调查,发现该企业未经环保部门进行环保验收,且治污覆盖排污能力在50%以下,具有一定环保风险。该行严格按照“绿色信贷”相关规定,将其列入退出类客户,并在信贷管理系统中进行刚性锁定。同时,该行积极督促企业进行环保达标验收,经过耐心细致的工作,企业负责人认识到了环保问题的重要,主动投入资金强化环保措施,并获得了环保部门验收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