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search
银行资金再投资压力大增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郭茹  时间:2009-01-07 15:27:00   【浏览字号:

    银行间市场在本周迎来了2009年的第一个央票到期高峰。在央票停发、新债发行也稀少的情况下,商业银行等机构投资者面临的资金再投资压力陡然加大。

  根据万得资讯的统计,本周的到期资金量达到了1150亿元,其中央票到期量为930亿元,较去年底大幅增加。去年12月份每周到期资金量平均为450亿元,元旦前最后一周的到期资金量仅为100亿元。

  央票到期所带来的资金再投资压力在今年整个第一季度都会得到集中体现。

  商业银行“无券可投”

  自去年下半年央票发行量随着货币政策放松而缩减,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就面临着可投资的中短期券种大大减少的局面。目前仅有3月期央票还保持着隔周发行的频率,而3年期和1年期央票的发行相继暂停,随着央票在今年年初的大量到期,商业银行等机构面临的资金再投资压力大大增加。

  目前我国央票存量达到4.8万亿元,其中2.27万亿元将在今年集中到期。而在今年到期的央票中,又有一半以上是在今年一季度到期。如果按月份来看,1月份则是全年央票到期量最多的月份之一,央票到期量达到3790亿元,此外还有2020亿元的正回购到期,因此1月份到期资金总量将达到5810亿元。由于年初国债、政策性金融债等新债的发行还没有大规模启动,商业银行等机构投资者一时陷入了“无券可投”的境地。

  “从全年来看债券供给是可以达到平衡的,但年初国债等新债发行还没有正式开始,这么多的资金到期,短期内面临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一国有银行债券人士说。

  在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下,目前普遍预计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发行量将会大大增加,并替代央票发行量减少的部分空缺。但新债发行和资金到期存在着时点上错位。

  而作为央票的最大投资方,国有银行应是目前面临的资金再投资压力最大的机构。

  “银行也没有太多办法,”上述国有银行人士颇有些无奈地说,“对于银行投资账户来说,不大可能参与二级市场,因此在没有新债可投的情况下,只能让富余资金暂时'趴’在账户上。”

  商业银行在银行间市场上运作的资金一般分为投资账户和交易账户两种,前者以持有到期为目的,一般通过一级市场来申购新债,满足银行不同期限资金的配置需求。后者则以在二级市场上频繁买卖债券为主要运作方式,除了利息收入外,还可以博取一定的价差收入。

  而通常在市场上扮演资金短缺一方的城商行等中小类金融机构,目前也开始变得“手头宽裕”起来。“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减少净融入,”一城商行债券交易员说,“就是少借点钱了。”

  3月期央票发行量将增加?

  实际上,在各方机构手中钱都变得富裕的情况下,融入资金行为的减少已成为市场的趋势之一。这在银行间回购市场上已有体现。根据中国货币网的统计,目前银行间质押式回购日均交易量已减少至1500亿~1700亿元左右,与此前相比有了大幅减少。在去年11~12月份质押式回购的日均成交量维持在3000亿元上下。

  资金富余导致银行体系的超储率大幅上升。据粗略测算,在存款准备金率连续下调后,去年12月份商业银行超储率可能高至6%。如果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不进行大幅回笼,今年1月份的超储率可能会继续走高。

  “现在主要看央行票据是否会多发一点,正回购的力度是否会加大一点,来暂时缓解下目前这种不平衡的状态。”上述国有银行人士说。

  面对大量央票到期所带来的压力,市场猜测央行可能会在年初适度加大3月期央票的发行量,将一季度资金集中到期的压力转移至第二季度,以使得商业银行的资金运用能更加均衡。

  昨天央行在银行间市场上进行了500亿元的28天正回购操作,利率低至0.90%,与前期持平。本周四央行将会发行3月期央票,如果发行量能达到500亿元,将会使本周大部分到期资金得到对冲。

编辑:张元亮
>>浏览更多热点新闻,了解更多财经知识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
论坛精华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