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search
压力测试难解美信贷困局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作者:董凤斌  时间:2009-05-07 13:48:00   【浏览字号:
美国银行业压力测试的结果成为了近日国际金融市场的焦点话题,美国政府与金融机构的相互博弈令该结果公布日期一再拖延,而坊间也流传着多种版本的测试结果。近期美国一些经济数据可谓好坏参半,房地产市场出现企稳迹象,居民消费开始反弹,但企业投资依然低迷。

  美国银行业压力测试的结果成为了近日国际金融市场的焦点话题,美国政府与金融机构的相互博弈令该结果公布日期一再拖延,而坊间也流传着多种版本的测试结果。其实,对于测试结果不必过分看重,我们更应当关注的是压力测试之后美国各大银行如何充足资本金,进而恢复其信贷能力,毕竟,信贷解冻关系到美国实体经济的真正复苏。

  向银行体系大量注资以及解决资产负债表中的不良资产成为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政府处置金融体系问题的两大举措,而后者正是奥巴马政府金融稳定计划的核心,银行压力测试则是该计划中的一个环节,其初衷就是要增加对于银行资产负债健康状况的了解,以便其筹集额外所需的资本金,最终恢复银行的信贷能力。

  近日海外媒体开始猜测银行压力测试的结果,坊间也流传着多种版本,其实究竟有几家银行没有通过测试并不那么重要,关键点在于需要额外筹资的银行将通过什么方式筹集更为有效,而通过测试的银行又能否恢复信贷能力。

  首先,对于没有通过测试的银行,由于无论从政府利益还是银行意愿上看,政府增加注资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因此其改善资本状况的途径主要有两个:第一,向私人部门筹资,包括供股、增发新股和出售资产等等,但售股和售资产都涉及定价问题;第二,将政府或者个人投资者持有的优先股转为普通股,尽管这种方法看似有效,但其本质就是进一步国有化并稀释股份,这对于当前银行股股价势必构成压力。另外,即使将银行国有化,在美国自由资本主义金融体系下的高货币流通速度也必将由于国有化而显著萎缩,信贷恢复也就更为困难了。退一步讲,即使银行最终找到了有效的筹资方式,但在这6个月的资金寻觅期内,其也不可能恢复信贷意愿。

  其次,对于通过测试而不需要额外融资的银行,若其依然延续惜贷行为,又将如何处理?由此可以看出,压力测试通过与否与银行是否恢复信贷没有必然联系,信贷市场困局也不可能通过压力测试而得到解决。

  无论是官方调查还是市场数据,均显示当前信贷市场仍未有好转迹象。美联储最新调查显示,收紧贷款标准的银行数量仍居高不下,更多的银行提高了向消费者提供住房抵押贷款的标准。同时,2009年第一季度的贷款需求有所下降。此外,从市场流动性风险指标上看,目前3个月美元LIBOR(伦敦银行间同业拆息)与OIS(隔夜指数掉期)之间的息差目前仍停留在78个基点的较高水平。而最令人担忧的还是国债市场,供给的增加以及长债吸引力的下降令10年期及3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攀升至3.17%和4.07%的水平,均高于3月18日美联储公布国债收购计划前3%和3.82%的水平,若这种趋势持续,必将抑制长期信贷市场的复苏。

  近期美国一些经济数据可谓好坏参半,房地产市场出现企稳迹象,居民消费开始反弹,但企业投资依然低迷。可以说,近来美国实体经济中部分领域的反弹主要源于美国政府积极的财政政策,而零利率环境下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则由于信贷市场冻结而并未发挥应有的效力。

编辑:吴毅斐
>>浏览更多热点新闻,了解更多财经知识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
论坛精华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