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洪河,男,40岁,中共党员,成武县供电公司九女供电所智楼营业区一名普通的农电工,1987年崔洪河复员回到家乡, 1991年被村委会聘为村电工,2001又成功应聘,被成武县供电公司招聘为农电工.十几年来,他一直在农村一线为乡亲们的安全用电默默奉献着,他从没休息过一个像样的星期天,没有在家度过一个完整的节日。他每天巡视的线路都在5公里以上,累计超过5万多里,可以绕地球一圈。通过巡线,他查处各种事故隐患100余起,每年为公司和客户节约维修资金1万余元。他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电业为人民”的服务宗旨,赢得了广大用户的信任和称赞,先后四次被山东电力集团公司授予 “山东电力优秀农电工”称号,连续多年被市、县公司授予“优秀农电工”称号。2007年10月,崔洪河又被授予了“全市助人为乐道德模范”荣誉称号,
一、多管齐下服好务
自干上农电工以来,无论白天黑夜、刮风下雨,只要有人报修,崔洪河都准时赶到。2002年冬的一天夜里,天上飘着鹅毛大雪,正在家吃晚饭的崔洪河接到岱庙村60多岁的杨清民老汉打来的报修电话,他马上放下碗筷,拿上工具出发了,为杨老汉排除了故障后,老人非让他进屋暖和暖和,他笑着摆摆手,一头又扎进了雪花里,往家赶去。
2001春季抗旱,他管辖的村庄每天都有30多台潜水泵在田间浇地。为此,崔洪河每天早上4点钟就起床,早饭却等到11点钟才能吃上。一个春季下来,他瘦了很多,但他却说:“我也是一名农民,知道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季,大家都想紧跟农时,以求有个好的收成,但越是这样,越要安全用电,每台农机我都要亲自安装调试,才能放心,只要用户满意,我辛苦点不算什么。”
2002年6月的一天,深夜3点多钟,天正下着雨,崔洪河管辖的一个村打来电话,说村里几个养蚕户正在挑蚕上簇,配电盘保护动作后,怎么也恢复不上供电,如不及时恢复供电,养蚕户半年的辛苦就会白费。他放下电话,扛起工具就往外走,由于雨大路滑骑不了车就步行赶到该村,对线路进行排查。最后,他发现是一棵线杆上的瓷瓶被大风刮掉了,马上穿上铁鞋登杆更换瓷瓶,风雨中他艰难地爬上了杆顶,将瓷瓶安装好,恢复了供电。
2007年国家电网公司推出“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战略,为响应号召,崔洪河在服务上不断创新。为了给群众提供更方便、快捷、周到的服务,崔洪河和同志们专门设计改装了一辆三轮车,车厢上写着“电力服务”四个醒目大字和报修电话,车厢里装有全套的维修工具、计量、测量仪表、备品备件等,还有凉席、暖水瓶、方便面等生活用品。他和伙伴们整天轮流骑着这心爱的“宝贝”穿梭在大街小巷、田间地头,在农忙季节,为群众查隐患、搞维修,给乡亲们的生产提供了更方便、快捷、周到的服务,深受农民的欢迎,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服务大篷车”。
二、真诚服务民为先
他经常利用空闲时间,走访用户对用户用电情况进行调查摸排,做到每家的用电情况心中有数。同时他认真按照要求公开电费缴纳情况,使家家户户每月的用电量清清楚楚,电费交的明明白白。15年来,他管理的村庄没有发生过一起用电安全事故,没有错过一次电费账目,没有耽误过一次生产用电。乡亲们都说:“洪河管电管的就是好。”
2002年8月,郭庙村村民曹庆亮看到临近乡村开的打面坊生意不错,就萌发了开个打面坊的念头,但苦于没有打面机器的技术而发愁,崔洪河知道后,就主动帮他张罗,并手把手地教会他机器的使用和小毛病的维修,曹庆亮激动地对我们说:“要没有洪河,俺这打面坊就开不起来,生意也不会像今天这样红火。”
2003年7月,正是抗旱的大忙时节,很多农户都在忙着浇地保苗,很多人家都忘记月底已经来临,电费就要到期了。望着忙碌的人群,崔洪河心中暗暗着急,为了按时上交电费,又不过多地打扰老百姓抗旱保苗,他把自家才刚刚90多公斤的4头猪卖掉,替乡亲们交上了电费。
三、敢立潮头铸和谐
瘦瘦、高高的崔洪河平时话不多,可对农村用电管理却有一套。记得有一次,崔洪河的一位堂兄因拖欠电费,多次催要无果,崔洪河将他的电停了,这位堂兄竟找到门上骂他不是东西,崔洪河没有和他计较,反而耐心地做他的工作,对他说:“这电也是商品,就象买柴油一样得付钱,咱们是堂兄,你不帮我谁帮我。”在崔洪河的劝说下堂兄想通了,交齐了拖欠的电费。
孙庄村用电状况很混乱,线损居高不下,有的用电户长期拖欠电费,一些“特殊户”甚至从未交过一分钱的电费,私拉乱扯、偷窃电现象时有发生,村里三天两头停电,电工换了好几个,也没治理好。崔洪河上任后,没有进行大张旗鼓的整顿,而是先明察暗访,摸清问题的根源所在。他通过调查发现,在用电管理中,人情电、权利电、关系电是造成这些村用电混乱的根源。于是他首先做通了村干部的工作,每次收电费都让村干部先交,其它村民看到这些也都顺心的交电费了。其次是针对该村的偷电现象,崔洪河天天泡在村里,一家一户地排查,锁定目标后,在村委会的协助下,处罚了偷电户,通过两个月的治理,彻底改变了该村用电混乱的状况。
四、爱心照亮孤老心
崔洪河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经常用有限的时间去照顾和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邻居。从1990年至今,崔洪河和妻子常年义务照顾着自己服务的几个村庄里的7位孤寡老人的义务,为他们打水、磨面、看病、修房、拉电、扫雪、买新衣、垫付电费,让老人们感受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1993年的除夕夜,崔洪河揣着刚发的700元奖金回到家中,他想用这些奖金为妻了儿女添件新衣服、买点年货。可是当晚上他巡时村里的线路时,却发现在家家灯火通明的村庄中,有三位孤寡老人家还亮着煤油灯的昏暗灯光,显得一片凄冷,崔洪河的心在隐隐作疼:不行,自己身为电工,却不能让他们用上电!说啥俺也得给他们拉上电灯,让他们家中在大年夜也一片光明!打定主意后,崔洪河回到家就和妻子商量,决定用得来的奖金为三位老人通电。第二天他就跑到集上买来了电线等物品,忙碌了两三天,终于为他们拉上了电。从此,三位老人告别了黑古隆冬的油灯时代,走进了光明的天地。高兴的3位老人逢人就说:是洪河给俺们拉上了电!是洪河给我们拉上了电灯呀!
2001年冬季的一个雪天,崔洪河巡线时,发现年近七旬的孙庄村的李大娘在提水时不慎跌倒在家门口。原来,李大娘也是位孤寡老人,从此崔洪河又义务照顾起了李大娘,每次到孙庄村,他总到李大娘家看看,为他挑水,打扫院子。
2002年秋天,71岁的李大娘突然偏瘫,崔洪河知道后,二话没说拉起李大娘来到县人民医院。医生错把崔洪河当成了李大娘的儿子,劝他住院治疗,可李大娘却死活不肯住院。崔洪河只好买了药,拉起李大娘回家。洪河忙的时候,妻子就守候在李大娘身边照料她,想吃什么就买什么。在他夫妻二人的精心照料下,一年后,李大娘竟奇迹般地站起来了。她逢人就说:“这都是洪河两口子没白没黑地照顾俺,俺才能再活一次啊。
2005年,崔洪河听说村里有一位贫困学童上不起学,他又伸出了无私的援手……
五、糊涂农民的糊涂事
长年奔波在外,使他无暇顾及家里的农活,他是一个农民,却至今不清楚自己责任田的位置,还闹出了不少笑话。一次是他找来了两个亲戚帮忙收割玉米,却错把邻居家的玉米给收割了;一次是他领着儿子去拾棉花,爷俩把别人家的也拾了,惹的人家闹上门来,最后赔了人家棉花不说,还说了不少好话;还有一次是错翻了邻居家的地,出点力气没关系,还搭进了一袋化肥。为此他没少受妻子的“唠叨”,为了让洪河弄清自家地块,他妻子不得不进行“种植调整”,尽量不和邻居种一样的庄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