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冲霄汉创伟业,笔走龙蛇书宏图”,这是对阳信瑞鑫集团有限公司蓬勃发展的真实写照。自1995年以来十几年的时间,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厂逐渐发展成为拥有总资产2.8亿元,下设5个分公司,22个地毯加工分厂,33个加工点,从业人员近万人的民营企业集团,成为长江以北地毯行业中的排头兵,为当地经济的繁荣做出了卓越贡献,实现了自身的辉煌跨越。
(一)
阳信瑞鑫集团的前身是原阳信县小桑福利地毯厂,始建于1987年11月,成立后,由于实行“大锅饭”式的管理模式,连年亏损,步履维艰。1995年企业产权体制改革后,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不断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使产品逐渐打开了销路,并逐步进入国际市场,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凭着优质的产品和公司良好的信誉,1998年3月与美国诺瑞公司达成合资意向,成立阳信瑞鑫毛制品有限公司,引进外资98万美元。外资引进后,公司生产规模迅速扩大,经济效益飞速增长。97年销售收入不到1000万元,2000年突破亿元大关。
多年来,瑞鑫集团始终坚持把“诚信经营”放在重要位置,以建立“诚信瑞鑫”为目标,精心打造“信用瑞鑫”。多年来,在与外商的贸易往来中,黄春生严格履行合同,做到守信经营。有一次,一批出口日本的样品出现了质量问题,瑞鑫集团立即调换了货品,并主动按国际惯例给予了赔偿,赢得了客户的尊重,为瑞鑫的发展提供了发展的机会。2003年,美国诺瑞公司与瑞鑫第二次合资3000万元成立鑫瑞染织公司,2004年第三次合资,投资50万美元建立瑞洋毛制品公司,2005年第四次合资,一期工程投资1500万美元组建诺瑞织品有限公司,年实现销售收入3亿元,二期工程已洽谈完毕,预计投资也在1000万美元左右。
“不是公司养活了员工,而是员工养活了公司”。这是瑞鑫始终不渝的信念。自成立以来,瑞鑫集团始终按时发放工资。现在每月发放工资800万元左右,虽然数额巨大,但从未出现拖欠情况。公司的产品主要出口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受国际市场的影响比较大,04年受美国“9.11事件”一周年及“美国西部港口工人罢工事件”的影响,公司积压了部分产品,销售出去的产品资金也无法及时回笼,为了能按时给工人发工资,瑞鑫从银行贷款发工资,使瑞鑫顺利度过难关,也再一次树立了瑞鑫的良好形象。当然,危机时刻能贷出款,本身就说明了企业的信誉度。
(二)
管理是企业发展永恒的主题。“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企业的效益来自于管理,管理出效益,效益促发展。改制后,瑞鑫对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清理,将公司纳入规范化管理。一是适应市场经济和财务工作的要求,1998年在资金比较困难的情况下,投资20多万元购置了16台微机及相关设备,建立起微机室;购买了高级财务软件,将公司财务纳入了微机管理,代替了手工记帐、制证,实现了财务处理自动化,使公司财务管理步入了一个管理科学、高效运转规范的高级管理阶段。二是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认真总结自身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先进厂家的管理经验,在生产中的各个环节建立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主要建立健全了:“三奖两罚”制度(即超产奖、优质奖、创新奖,完不成任务的罚、出残次品的罚)、“五四四三三”制度以及车辆管理、物品采购等制度,在公司上下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企业内部管理运行机制,充分调动了公司干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广纳贤才。为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一方面注意吸收社会上的能人,另一方面大量引进大中专毕业生,并善于从他们中发现和培养人才,使其成为企业发展中的中坚力量。近两年来,公司共吸纳80余名大中专毕业生进公司工作,目前,已走上领导岗位的大中专毕业生比例占70%以上,他们在生产经营中不负重望,成绩突出,发挥了知识专长才能。1998年以前,企业胶背地毯所用胶质量很难保证,成了困扰企业发展的一个难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瑞鑫开出8万元年薪,从天津请来了一位60多岁的制胶工程师,她来到公司后,在很短的时间内,不仅使胶的质量上了一个档次,每年节约资金高达50多万元。四、很抓产品质量。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是公司的基本宗旨。黄春生说:“一个企业只有树立起自己良好的企业形象,树立起良好的信誉才能赢得客户、赢得市场,才能在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市场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这并不是一句空话。自1998年以来瑞鑫就积极实施“名牌战略”,所生产的羊毛胶背地毯荣获马来西亚中国出口商品博览会金奖,在地毯行业异常萧条的情况下,产品稳固畅销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并呈现出供不应求之势。
(三)
一个企业的发展再快,而周围的群众却在为温饱而挣扎的时候,这不算是一个企业的成功,因为这不和谐,这与瑞鑫的宗旨相违背。地毯加工属劳动密集型产业,目前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正需向二、三产业转移。瑞鑫集团正是适应这一要求,充分利用家庭妇女闲置的条件,利用地毯加工可集中、可分散,不受年龄、文化限制,投入少,见效快的特点,很快有小到大,由一个产品发展成为一个产业,生产基地不断扩大,形成了龙头带基地的产业化格局,加快了当地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步伐。自1995年以来,瑞鑫先后在阳信县境内的9个乡镇设立了22个地毯加工分厂,在商河、利津、山西、甘肃、河北等地建厂设点,总投资近8000万元。还根据国营企业下岗职工素质高的优势,与阳信县家具厂、沾化县油棉厂等国有企业联营建立分公司,吸收1000多名下岗职工进厂,月工资可达1000元左右,为她们下岗再就业提供了一条绿色通道。在瑞鑫的影响带动下,许多农民群众纷纷走出土地,从事地毯加工和其他二、三产业。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又设立了打线车间,吸纳了1800多名老年职工到公司打线。她们收入多的每月可到400元,少的也有200元。通过她们自己的劳动,不但养活了自己也减少了很多家务纠纷,促进了家庭和睦,在社会上影响很大。1998年11月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吴官正同志在视察瑞鑫公司时,特意看望了这些打线的老职工,并对瑞鑫所做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四)
多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给予瑞鑫无私的支持,在公司发展的过程中,县、镇党委、政府积极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尤其为瑞鑫的发展花费了大量心血,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全方位服务,无论是在场地、水、路、电讯等基础设施上,还是在人才、登记造册、关系协调等方面问题上,只要对企业发展有利,对群众致富有利,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总是亲自出马,急企业之所急,办企业之所需,真正为瑞鑫的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如今,在个别企业想方设法、弄虚作假、偷税漏税的时候,瑞鑫却把积极缴纳各种税费做为报答国家的一种方式,按时足额将税缴上,得到税务部门的一致好评。95年前的地毯厂固定资产仅几十万元,职工200余人,至今已完成了从改制→合资→产值过亿元的跳跃式发展。纳税额由95年的亏损增长到97年的480万元,以后连年递增,2006年达到2000多万元,几年来累计为国家缴纳税金一亿多元,作为一个民营企业来讲贡献可谓巨大。一次公司发完货后,因特殊原因,资金迟迟无法到位,为不耽误纳税,瑞鑫硬是贷款将税按时足额交上。当前一些公司为偷税漏税做假帐,做三套、二套帐,而瑞鑫公司只有一套帐本,各种帐目记得清清楚楚。每当上级审计部门来检查时,面对清晰的帐目也不由赞叹:“没想到,真没想到,一个私营企业做的帐如此清晰、如此真实。”
(五)
员工是企业辉煌的创造者,瑞鑫的高程管理人员深深明白这其中的道理,因此,在积极开展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狠抓精神文明建设。投资50万元创办了自己的报纸——《瑞鑫报》,通过信息沟通的手段,使广大员工学习到理论知识和先进人物事迹,企业的发展计划、管理措施等,将职工的思想统一到公司的发展建设中来,紧跟时代步伐,树立竞争意识,保持高昂的斗志,为公司的健康发展献计献策,自觉地学先进、比干劲、比贡献。
投资130万元建起了员工活动室,并成立了瑞鑫艺术团,定期到各分公司进行演出,以文艺的形式调动他们的干劲,收到良好的效果。
员工的辛勤劳动,使企业有了丰硕的收获。瑞鑫对待他们就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想方设法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在车间内按上暖气、吊扇,做到冬暖夏凉。逢年过节都要到生活比较困难的员工家中走访慰问,送钱送物,哪个员工生病,也要抽时间去探望,让她们切实感受到了家一样的温暖。而职工也把企业当做自己的家,把自己当做企业的主人。公司的特点决定了公司的员工以女性为主,为了保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提高她们的积极性,瑞鑫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并对成绩比较突出的职工给予奖励,每年还要安排两次外出旅游。公司的这些做法极大的调动了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开展“我要做”而不是“要我做”活动和双增双节活动,使公司效益明显提高。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有如此大的成就,创造了一个乡镇企业发展的奇迹。瑞鑫已成为滨州市这个欠发达地区民营企业中的一面旗帜。
瑞鑫,用地毯为地方人民群众铺就了一条致富的金光大道,成为齐鲁大地上一颗耀眼的明珠。面对接踵而来的赞誉,瑞鑫将重点放在了与时俱进、和谐发展上,将重点放在参与各类社会捐助和救助活动上,2003年,一次性捐款100万元,拓宽改造了城区阳城三路,该路段已被县委、县政府命名为“瑞鑫路”,多年来累计为社会捐款高达500多万元,得到了当地群众的一致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