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
2021
大众网
手机查看
利津县盐窝镇肉羊养殖规模居全国前列,被誉为“山东省肉羊产业第一镇”,是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和全省工农复合型循环经济示范区。2019年利津县被确定为全省首批“财政金融政策融合支持乡村振兴试点县”以来,利津县抢抓试点政策机遇,针对制约黄河口滩羊产业发展的“担保难、融资难、链条短、风险大”等突出问题,充分发挥财政引导和杠杆作用,创新推出“担保融”系列扶持模式,以担促融,以融扩担,形成了“担保融”相互赋能、协同发力的扶持机制,推动了黄河口滩羊产业高质量发展,成为黄河三角洲上乡村振兴的一面旗帜。
一、主要做法
(一)创优环境,搭建“担保融”协作新平台。一是建立完善组织协调机制。成立了分管副县长牵头,财政、金融、农业农村部门主要负责人和金融机构负责人参与的“担保融”工作专班,协助山东省农担公司、东营市融资担保公司在利津设立办事处、在盐窝镇设立肉羊担保工作站,县政府委派2名高层次金融专业人才常驻办事处和工作站,定期汇总研判“担保融”合作形势、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形成了上下协调、左右互通、集成发力的工作格局。二是建立完善风险共担机制。针对农业担保特别是肉羊养殖担保风险较大的问题,县财政出资1000万元设立风险补偿资金,建立了农业信贷担保风险补偿分担机制,专项用于支付农业信贷担保贷款相关代偿,县财政承担代偿比例20%,形成了“政银担”抱团应对风险的合力,让担保公司“担得安心”、金融机构“贷得放心”、肉羊养殖户“用得顺心”。三是建立完善政策互通机制。工作专班定期组织召开沟通对接会,充分利用各类政策性担保,引导合作金融机构推出涉农信贷新产品,降低涉农信贷产品贷款利率,实现担保政策与金融信贷产品精准对接融合。组织担保、金融机构开展“进园区、进村庄、进养殖户”活动200余次,在肉羊养殖专业村培养“担保融”政策“明白人”50余人,积极宣讲政策信息、推广惠农担保信贷产品、收集反馈养殖户信息和融资使用情况,使得盐窝镇肉羊养殖户由农担惠农贷政策实施前的6个村1000余户,辐射带动到目前周边的12个村1300余户。
(二)创优产品,拓展“担保融”协作新渠道。依托“担保融”协作机制,财政部门积极引导担保、金融机构推出特色担保和信贷产品,财政、担保、信贷融合多向发力,合力支持黄河口滩羊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创新推出“产业集群担”。为有效解决肉羊养殖资金需求量大且绝大多数养殖户无法提供有效抵(质)押物、融资额度小、且成本高的问题,省农担公司利津办事处积极申报省农担公司开展产业集群担保业务,2019年9月成功获批全省首批“肉羊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总授信额度为3亿元,单户担保额度可达200万元。2020年以来,省农担利津办事处联合当地农业银行、邮储银行和农商银行等驻地合作银行,累计为盐窝镇1228户肉羊养殖户,提供信贷担保7.42亿元。二是创新推出 “黄河口滩羊贷”特色信贷产品。2019年以来,各金融机构已累计面向黄河口滩羊产业发放贷款8.5亿元。如利津农商行为养殖户单户贷款最高额度300万元,贷款综合成本最低可至4%左右,2021年9月末贷款余额达3.57亿元,今年累放已超过6亿元,解决了560余户养殖户资金问题。由东营市融资担保公司担保、农行利津支行承贷的“肉羊产业链条专项贷”,单笔为大童牧业公司办理流动资金贷款600万元,解决了肉羊产业链条拓展资金短缺的问题。三是创新推出肉羊“农业保险贷”。为让群众养上“放心羊”,同时解决群众餐桌上的安全问题,利津县创新推出“黄河口滩羊养殖特色保险”,采取财政补助、农户出资的“共保模式”,由中保财险公司、中华联合保险公司联合投保,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抢抓“农业保险贷”业务试点和省财政贴息支持的政策机遇,全省首笔肉羊“农业保险贷”150万元在盐窝镇成功发放,开辟了财政、金融、保险三方合作助力肉羊产业发展的新路径。四是创新推出“肉羊园区整体融资”模式。针对传统养殖“散乱差、园区化程度低,污染重、排放不达标”和养殖户单建标准羊舍投资大、融资难等问题,县财政会同盐窝镇通过整合涉农资金、吸引社会投资等多渠道融资,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2.13亿元,主导建设了总投资3.6亿元、占地4200亩、全国单体最大的黄河口滩羊现代化产业园。园区共建设标准化羊舍306个,可同时承栏肉羊30万只,肉羊养殖户只需付少量租金即可“拎包入园”,开展“六统一”标准化、无公害养殖,既消减了养殖户的建舍融资压力、又提升了养殖规模、档次和标准。
(三)创优服务,激发“担保融”协作新动能。针对肉羊产业发展融资存在的“慢、难、繁”等问题,利津县积极引导担保和金融机构提供标准化、流程化服务,不断放大“担保融”协作优势,提升融资规模和工作效率。农担公司针对贷款手续“慢、繁”问题,实施流程再造,为辖区内农行、邮储银行、农商行等开通直报用户,搭建起了贷款担保客户“直通车”,贷款担保审批时间大大缩短,其中50万元以内为1-2天、50--100万元为3-5天、100万元以上为5-7天,极大提高了贷款业务办理实效,得到了受益农户的一致好评。在“产业集群担”业务中,省农担公司按照“整体准入、一次授信、周转使用、随用随贷”的原则,精准对接利津辖区内897户畜禽养殖、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实现了批量获客和材料审批标准化,并对目标客户群体开展精准营销、靶向施策,高效满足了养殖户的贷款需求。利津农商行紧抓被列为省农村商业银行支持财政金融政策融合乡村振兴战略制度试点有力机遇,开展整村授信,设立普惠金融服务站,已覆盖盐窝全镇125个村,打通了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同时积极引导肉羊养殖村争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样板村,盐窝镇后邢村等3个村庄已被评为省级样板村,可享受到贷款融资的“超便利”服务。
二、取得的成效
(一)扩大了融资规模,促进了肉羊产业的快速发展。在“担保融”模式支持下,黄河口滩羊全产业融资规模已达10亿元,目前肉羊养殖存栏规模达130万只,年出栏量达280万只,实现年销售收入达50亿元,成为利津县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第一支柱产业。
(二)降低了融资成本,促进了羊农增收。在“担保融”模式支持下,合作银行贷款利率由试点前的8%,降低到目前执行的最低4.1%。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担保费减半收取费率降至0.75%,财政贴息增加1个百分点至3.175%,借款农户综合融资成本最低仅为1.675%。试点以来共为借款养殖户节约资金成本2700余万元,极大促进了羊农的获得感、幸福感。
(三)催生完善了产业链条,促进了肉羊产业的转型升级。在“担保融”模式支持下,推动新上了总投资26.8亿元的12个产业链项目,建立起了从基础母羊繁育、饲料加工、肉羊育肥、废弃物处理到屠宰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条。成立了黄河口滩羊产业技术研究院,引进中国肉类协会、河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设立高校专家工作站、标准化实验室等技术服务机构11处,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科技支撑。扶持搭建起了云商交易、产品溯源、黄河口滩羊产业互联网三大平台,使“黄河口滩羊”成为了与“黄河口大闸蟹”、“黄河口大米”齐名的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
三、下步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实现乡村更好、更快振兴这一主题,在总结财政金融政策融合支持黄河口滩羊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完善“担保融”协作模式,不断把各项扶持举措做大、做多、做活,助力全县乡村振兴全面开花。一是为有效对冲肉羊价格波动对养殖业的影响风险,探索实施肉羊完全成本价格指数保险,进一步降低养殖户的养殖风险及政府的担保风险,增强养殖户抵御风险的能力,实现各方共赢。二是筹措设立乡村振兴产业基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资肉羊产业的上下游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全、做强黄河口滩羊产业,为全省乡村振兴提供利津实践。
四、典型案例
养殖大户牟玉民。肉羊养殖大户牟玉民是利津县盐窝镇黄河口滩羊产业园第一批入园的养殖户。肉羊养殖是其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但在入园前,曾一度因为养殖污染得不到有效解决、面临关停其养殖园区的苦恼。政府投资标准化养殖园区的建成为他解了燃眉之急,他仅年缴纳3万元就租赁1个标准化养殖棚,进入园区后,他高兴的说,以后再也不用为养殖污染烦恼了,标准化的养殖园区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进入园区后,短短一个月时间,他家的肉羊存栏量已经从3000头发展到了7000头。但几百万元的流动资金缺口却成为了他扩大养殖规模的“拦路虎”。县财政局工作人员了解到他的困境后,迅速为其启动“鲁担惠农贷”贷款,仅仅一周时间,一笔200万元的惠农贷款解了牟玉民的燃眉之急,且贷款手续简单,不需要再找人担保,贷款利率底,一年光利息就可节省六万元。舒心的养殖环境,无需担保的低息贷款,坚定了他养殖的信心和决心,这条路他要一直走下去。
责任编辑:白雪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