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专题 >山东省财政金融政策融合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制度试点 >试点样板 >寿光 >寿光试点动态

创新实施五信融合“信用农业”新机制 为财政金融政策融合支持乡村振兴提供寿光路径

2021

/12/12
来源:

作者:

手机查看

  自2020年承接全省财政金融政策融合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制度试点以来,寿光市围绕破解农业现代化发展突出存在的“资金怎么筹集、渠道如何畅通、风险怎样防控”等现实难题,持续深化财政金融改革,打破传统信贷投放中对“物”的担保依赖,创新推行“文明信用授信、平台数据赋信、无形资产增信、担保机构补信、失信信用修复”为一体的“五信融合”机制,探索实施“信用农业”融资新突破,实现了财政金融政策联动集成改革,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效的金融供给,走出来一条“产业振兴、农民增收、农村富裕”的财金政策融合“寿光路径”。试点中重点实施了“五个创新”做法:

  一、主要做法

  一是创新文明守信激励机制,让“文明信用”变为“信贷资本”。出台涉农贷款风险补偿政策,对金融机构贷款损失给予1.5%-3%风险补偿,激励金融机构以“乡风文明”为切入点,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成果,深入挖掘村民“信用资本”,开展支农贷款投放。其中,寿光农商行发挥地方法人机构体制机制灵活的优势,创新实施“整村授信”,结合村民信用状况、资产情况、口碑评定等,通过党员和村民代表,按照A级、AA级和AAA级进行评定,根据评定的文明信用等级,差异化提供最高30万元额度、最低4.35%优惠利率的信用贷款,对获得市级以上道德模范、最美家庭等荣誉称号的村民或家庭进行特殊加分,让农户的文明守信行为真正可以当“钱”用,有效解决了村民担保难、贷款难等问题。截至9月末,寿光市975个村庄全部完成“整村授信”,签约农户16.8万户,授信218.4亿元,累计发放信用贷款170.7亿元,较试点前增加125.4亿元,增幅高达277%。“整村授信”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相结合,有效提升了普惠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

  二是创新数据融合分析机制,让“数据信息”变为“信贷资本”。为打通数据壁垒,寿光建立统一的“财政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将新农合、粮食直补、人口、大棚面积、农资使用量等涉农数据进行整合,借助数据信用与蚂蚁金服联合开展“普惠金融项目”,让“数据信息流”变成了实实在在“动态现金流”。其中,寿光农商行通过平台数据创新推出线上“菜乡e贷”等创新产品,发放线上信用贷款2935户、2.8亿元。寿光建设银行依托平台收集的市场交易数据,创新推出“兴农贷”“菜农惠”等金融产品,发放贷款137户、1968万元,极大提高了涉农贷款的授信质效,吸引更多的“棚二代”“棚三代”回乡创业。

  三是创新品牌效应评定机制,让“无形资产”变为“信贷资本”。创新推出无形资产增信融资方式,对利用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融资给予贷款贴息补助,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品牌等授信力度,使企业无形资产转变为有形信贷资金。累计发放“无形资产”增信贷款2.5亿元。面向种业企业,寿光农商行根据企业的科研人才数量、荣誉称号、课题级别等,创新评估推出“金种e贷”“人才贷”“订单贷”等贷款产品,打破传统信贷抵质押模式,唤醒了无形资产的沉睡价值。产品创新4个月,共为932户小微企业及新型农业主体发放贷款7.1亿元。

  四是创新要素联动补信机制,让“无可授信”变为“担保增信”。出台《关于政府性融资担保增信体系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实施意见》,设立2000万元融资增信担保基金,充分发挥担保降费奖补、贴息的政策效力,支持担保机构为缺乏质押物和数据信用记录的涉农企业提供担保。对投放的涉农贷款代偿损失,银行和担保机构按2:8比例进行分担,对担保机构承担的代偿由融资增信基金给予补偿,有效缓释了涉农贷款投放风险。共引导办理银担分险贷款22.83亿元,支持1392家企业、2360家蔬菜个体户实现低成本融资,切实减轻涉农经营主体的融资成本。

  五是创新实施不良信用修复机制,让“失信惩戒”变为“强效复信”。信用修复是信用融资链条上的重要一环,寿光市出台《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办法》,设立奖励基金400万元,通过奖励、考核通报等措施,引导金融机构探索试新化解不良贷款,累计为689组不良户实现“拆圈断链”,转化822户“不良户”为“信用户”,新发放贷款1.81亿元,推动了社会信用持续向好发展。

  二、主要成效

  通过创新五信融合的“信用农业”财金政策运行机制,有效破解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钱”的问题,受到了企业和群众的普遍点赞。

  一是有效拓展了涉农经营主体的融资渠道。通过实施“信用农业”财金政策融合新机制,涉农经营主体融资由依靠担保和抵押,转变为集文明信用、数据分析、无形资产、担保增信等多种资源协同作用的综合融资体系,极大拓宽了涉农主体融资渠道。截至9月末,银行贷款1059.85亿元,涉农贷款余额876.29亿元,较试点前增加180亿元,增长25.6%,增幅和增量均居全省县级首位;涉农贷款利率持续下降,法人机构涉农贷款利率平均下降约1个多百分点,节约融资成本1亿多元,使十万余农民直接受益。

  二是有效提升了蔬菜产业的综合竞争力。随着蔬菜产业融资途径的有效解决,蔬菜种植规模进一步扩大,品质进一步提升。目前已建成连片现代农业园区约2.3万亩,智能化提升改造大棚近5000个。在园区农业带动下,寿光蔬菜产业正向“品牌化、标准化、组织化、智慧化、融合化”方向发展,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潍坊配送分中心,寿光蔬菜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全国首批5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三是有效提升了农村居民的精神风貌。蔬菜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品质的提升,有效带动了寿光农民增收致富,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有益借鉴。截至9月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396亿元,户均突破15万元;2020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9万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87:1,远低于全国平均比例,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吸引乡村人口大量回流。特别是“整村授信”等文明信用的大力推广,让广大村民越来越珍视自己的信用,争当“好婆婆”、“好媳妇”等助力文明信用提升的行为不断涌现,乡风乡气得到了很好改变。

  三、典型案例

  1、“信用农业”综合融资体系突破,有效助力村民走向致富道路。寿光市稻田镇崔岭西村是“整村授信”第一个试点村,共226户、880余人,全部通过“整村授信”实现建档。崔建成是崔岭西村的村民,种植大棚同时经营着一家蔬菜合作社。通过“整村授信”被评选为3A级信用文明户,获得寿光农商行20万元文明信用贷款,用于大棚智能化提升改造。通过分析其合作社的交易金额、交易数量等信息,倒推合作社利润和经营规模,结合崔建成的家庭和谐及资信、品行和有无过度融资等诚信信息,寿光农商银行通过“数据授信”发放信用贷款30万元,满足蔬菜合作社经营资金需要。随着合作社经营效益持续向好,崔建成计划将购销范围扩大到8个村庄,并设立3个下级代收点,随着收购规模的扩大,收购资金存在结算性短缺。但由于缺乏合适的担保人和房产等传统有效抵押物,后续融资成为制约扩大经营的最大难题。寿光市探索实施五信融合下的“信用农业”机制,融资增信基金的担保补充增信为其解决了难题。通过财政出资设立增信基金,建立政银担风险分担机制,在财政补贴实现担保零费率下,通过担保增信,引导寿光农商银行发放“助企贷”50万元,有效满足后续经营资金需要。寿光农商行通过“整村授信”,为稻田镇崔岭西村的68户村民发放文明信用贷款1547万元,五信融合下的“信用农业”机制的大力推广实施,有效助力该村村民实现大棚升级换代52个,翻新旧棚38个,帮助村民每亩每年平均增收4万元,有效解决了农户因“缺担保”、“少抵押”导致的贷款难问题,助力该村经济驶上快车道。

  2、无形资产品牌授信助力企业发展。寿光恒蔬无疆农业发展集团是主营种子育繁推一体化、工厂化育苗等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近年来,企业在新投建高标准种苗培育中心等扩大再生产和后续科研中面临较大的资金缺口。在缺乏合适的担保抵押物情况下,财政金融政策融合支持乡村振兴试点下推行“五信融合”的“信用农业”融资机制的创新,充分发挥品牌等无形资产的增信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创新无形资产品牌授信力度。寿光农商行通过评估企业持有的“世纪庄园、恒蔬无疆、达士元、桑盛”4个名牌注册商标的价值,为企业授信发放990万元的“知识产权”增信贷款,将企业“无形品牌”变成“信用资产”,享受补助政策后,融资成本仅为2.95%,较同类贷款利率低2.55个百分点,有效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解决了企业融资燃眉之急,帮助企业在现代种业科技技术领域的不断创新,助力企业成长为乡村振兴产业振兴的主力军。

责任编辑:白雪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