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与“希望”同行的二十年

2014-10-13 15:20:00来源:大众网作者:通讯员 梁菲菲
分享到:

二十年后,丁当再一次出现在了皖西六安顺河镇的土地上。 二十年前,当他第一次站在这里,淮河洪祸留下的满目疮痍仍在,处处是超出想象力的悲哀,在顺河平安希望小学的前身——董滩小学旧址上,“只剩下没有倒坍的几堵墙和孤零零的一个张校长。”

  二十年后,丁当再一次出现在了皖西六安顺河镇的土地上。

  二十年前,当他第一次站在这里,淮河洪祸留下的满目疮痍仍在,处处是超出想象力的悲哀,在顺河平安希望小学的前身——董滩小学旧址上,“只剩下没有倒坍的几堵墙和孤零零的一个张校长。”

  那时,他是刚刚成立五年的平安保险公司办公室的一名普通员工,受命来皖考察希望工程的学校选址。

  如今,这所中国平安集团捐建的第一所希望小学,屋舍俨然、书声琅琅,已经成为当地规模最大、教育水平最强的小学。

  而此时的丁当,已经是中国第二大寿险公司——平安人寿的董事长兼CEO。他所在的中国平安集团也由当年几百人的小公司成长为坐拥3.8万亿元总资产、约20万名正式雇员、融保险、投资及银行于一体的金融帝国。

  二十年相伴,二十年求索,与“希望”同行的二十年,平安在成长,希望工程在成长,平安的慈善理念也因应时代的洪流,于坚守中悄然进化。

  初心如昨

  2014年9月16日清晨,淮水支脉淠河安澜,久违的阳光吐露笑脸,安徽六安顺河平安希望小学的校园里,系着红领巾的丁当走上主席台,开启中国平安希望小学20周年暨2014支教行动启动仪式。

  对于丁当及中国平安而言,这里是“希望与梦想开始的地方”。

  重回旧地,往事历历。1993年的9月5日,丁当和另外两名平安同事一起,在夜色中来到了安徽。彼时,刚刚成立五年的平安保险公司成立了“希望工程”救助小组,三人正是受救助小组委托前来考察贫困地区少儿失学情况。

  刚刚履新安徽省“希望工程”办公室主任才五天的刘成典,“自己还没得及去贫困一线考察”,便随平安考察组第一次深入乡村阡陌。

  此前,对于安徽贫困地区的教育状况,刘成典向考查组介绍的是这样的一组数字:安徽省仍有约1400万文盲,列入全国五个文盲大省之一,在15岁以上的全省人口中每4人就有1个文盲。而且,每年不下10多万少年儿童因贫困而失学。

  数字固然震撼,但更让人震撼的是眼见的现实:

  顺河镇董滩小学,91年华东水灾时,校舍被冲坍,囿于贫困,两年过去了,重建仍然无望,村里的孩子只能去周围村庄的学校借读;

  谢圩小学,灾后虽然重建,但一间教室挤满了80多个学生,没有电,只能借助自然光读书,一张用破木板拼成的桌子坐三、四个学生,这在全乡来说还算是好的;

  霍邱县彭塔村,考察组一进村就有十几个孩子围上来,十几岁了,一个字都不认识。

  ……

  “这就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亲眼目睹贫困的现实,它超出了我对贫穷的想象力无情地震撼了我。”一行下来,丁当曾如是感慨。

  在1993年9月21日的《平安保险》上,丁当疾呼:“救救孩子!救救自己!!救救中国!!!”

  手捧一千多个失学儿童的名字,带着对贫困的沉痛记忆,考察组返回深圳。从一对一帮扶失学儿童,到在董滩小学旧址上援建的第一所希望小学于1994年9月8日落成,中国平安的公益元年开始了。

  从1到111

  在中国平安与希望工程结缘的1990年代初,“无钱上学,无学可上”,是中国贫困地区乡村教育的普遍现象。

  1989年,以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儿童为目的的“希望工程”启幕,1990年,全国第一所希望小学——安徽金寨县希望小学落成,自此,“希望小学”雨后春笋般开花落英于中国大地。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王旭东披露的最新数据显示,“希望工程”二十五年来,已经累计资助了495万家庭贫困学生,全国已建成18355所希望小学。

  让平安人自豪的是,在全国18000多所希望小学中,有111所是中国平安援建的。仅在梦想开始的安徽,中国平安就援建了9所希望小学,遍布六安、淮南、阜阳各地市。

  从1到111,二十年的数字增长见证了平安的坚守,但这远不是平安“希望”的全部。

  “喜娃寄来作文了”、“喜娃参加讲故事比赛了”、“喜娃考上重点中学了”……有那么几年,凡是关于喜娃的消息,都会让诸多平安员工兴奋不已。

  喜娃曾经是陕北延安黄土高坡上的一个穷孩子。当年,中国平安员工赴陕西延安梁村乡平安希望小学考察时发现了她,父亲早逝、母亲改嫁的她和姐姐住在窑洞里,仅有的一口小木箱和一张已看不清颜色的老木桌是她们的全部家当。

  被这一幕打动了的平安人自发成立了“喜娃基金”,开始了对她近十年的接力帮扶。现在,让大家欣慰的是,喜娃已经大学毕业,成了延安一家公司的会计。

  这样的故事,如果细心统计,平安或许能够讲出很多,但事实上,二十年下来,平安能够讲出的却很少很少。

  1993年丁当在安徽农村收集到的1000多个贫困儿童的资料传回总部后,一对一的捐款、捐物帮扶就开始了,但这1000多个孩子现在何处,平安人却并不知道。

  “我们不愿意刻意去跟踪他们的未来,毕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希望让别人知道自己曾经是贫穷的、被帮扶过的。”丁当说,真正的慈善是不计回报的。

  不计回报,却也能常常感受到意外的欣慰。有一次,中国平安集团品牌总监盛瑞生应邀参加团中央组织的“希望工程”纪念大会,碰到两个清华大学学生,正是从北川平安希望小学毕业的。

  “我们学校走出去的重点大学的学生已经有好几十个了。”顺河平安希望小学校长张军说,而这一切,自然离不开平安的帮助。

  公益进化论

  平安人寿安徽分公司的孙长书“最近一直很兴奋”,因为报名参加平安希望小学支教被选上了。

  2014年的九月初,他和其他五位志愿者一起,来到顺河平安希望小学,成了孩子们的临时老师。

  对于这位淮南小伙而言,这种经历别有一番意义——因为自己就是曾被希望工程资助过的毕业生。

  平安希望小学支教是中国平安于2007年以来推出的一项新计划。截至2013年年底,累计已有2701名志愿者参与到这项公益活动中,志愿服务时间累计达19万余小时。

  二十年来,中国平安对希望小学的帮扶,不仅仅是校舍建设,还援建了希望图书馆、爱心厨房、梦想中心多媒体教室等配套项目,每年平安的对口机构还会向希望小学捐赠教辅材料、课外图书、电脑设备等。

  然而,随着“希望工程”的逐步推进和中国贫困地区教学硬件的改善,单纯的硬件帮扶虽仍有必要,但已不能满足这些地区出现的崭新需求。

  对于软件的关注、对于学生个体心灵与成长的关注,成为不仅是平安希望小学甚至是整个希望工程新的关注焦点所在。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王旭东说,“希望工程”初期,捐款捐物的1.0版本是不得不为,现在,更强调关注孩子个体的公益2.0亦是不得不为。他告诉笔者,中国希望工程正在由1.0时代向2.0时代进化。

  以顺河平安希望小学为例,目前,学校的硬件设施已经一应俱全,但全校300多名学生中,有270名留守儿童,“一开家长会,来的都是爷爷奶奶。”这种情况下,更关注孩子心灵健康的心理辅导就尤为必要。但全校只有13个老师,且多为主课老师,专门的音乐、美术、体育老师匮乏,更遑论能够给孩子提供专门心理辅导。

  顺河平安希望小学的窘况,或许正是中国当下诸多乡村学校的缩影。而支教志愿者的到来,无疑给孩子们带来了不一样的体验,“至少能够让他们感受到快乐,可以了解外面的世界。”志愿者汪婷说。

  支教之外,平安还开展了百万维护计划、希望奖学金、支教行动、教师培训计划、爱心厨房、梦想中心等十个持续关怀工程和项目,逐步从最初的硬件校舍援建发展到以加强学校软实力建设为主的师资帮扶、智力支持,建立起了一套规范化、系统化的帮扶模式。

  “平安的希望小学也许不是最多的,但是广度、深度绝无仅有。”平安人寿董事长丁当说。

  在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王旭东看来,中国平安慈善理念的转变,正是因应时势从公益1.0到公益2.0进化的典范,毕竟,“好的希望工程,目的不是资助,这只是手段,目的是让每一个孩子成为一个有用的人。”这正是中国平安新的“希望”。

  (本文选编自《南方周末》,作者黎辉)

【更多新闻,请下载"山东24小时"新闻客户端或订阅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106558000678/106597009】

本文相关新闻
分享到: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桂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