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网络媒体山东行
聚焦“一圈一带”—第十届网络媒体山东行将于10月27日举行。
聚焦“一圈一带”—第十届网络媒体山东行将于10月27日举行。
当国歌响起,当国旗升起,满满的爱国情怀在心中激荡!
弘扬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征集一批传递社会正能量的优秀漫画和动漫艺术作品。
截至2013年2月16日,山东省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以下简称山东省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突破1万亿元,余额达到10031.73亿元,成为山东省首家存款规模过万亿元的金融机构。这是山东省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以来取得的重大成果,标志着全省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迈上一个新起点,步入一个新阶段,为全省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进一步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奠定了坚实的资金基础。
截至2013年2月16日,山东省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以下简称山东省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突破1万亿元,余额达到10031.73亿元,成为山东省首家存款规模过万亿元的金融机构。这是山东省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以来取得的重大成果,标志着全省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迈上一个新起点,步入一个新阶段,为全省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进一步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奠定了坚实的资金基础。
2004年6月6日,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挂牌成立以来,全省农村信用社立足“三农”,扎根“三农”,服务县域经济,在齐鲁大地的沃土上精耕细作,一跃发展成为全省营业网点最多、服务范围最广、资金实力最强的地方性金融机构,有力地发挥了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截至2012年末,全省农村信用社存、贷款余额分别达9319.5亿元和6669.1亿元,分别是2003年末的4.5倍和3.83倍,存贷款余额连续八年居全省金融机构首位;涉农贷款余额4871.7亿元,占各项贷款的73.1%,涉农余额和新增额连续八年位居全国同行业和全省银行机构首位。
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增添持续发展活力。山东省农村信用社秉承立足城乡、服务大众的服务理念,牢牢把握“三农”和县域经济是农村信用社发展的主阵地,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围绕“四化同步”战略,重点把握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趋势和市场机遇,跟进做好业务拓展工作,市场需求出现在哪里,业务就拓展到哪里;农民转移到哪里,服务就延伸到哪里。以加快城乡统筹发展为契机,坚持城乡联动发展,主动寻找市场,主动上门服务,主动营销客户,宁让利率、不让市场,努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把握主动权,在稳固传统农村市场的前提下加大城区市场开拓力度,优化城区网点布局,实行分类管理,培育新的优质客户群体,不断扩大业务覆盖面,实现了以城区业务的快速提升带动各项业务的增长。2013年初,全省农村信用社组织开展了“金纽带”春天行动,以存款利率市场化为切入点,加强对重点部门和重点行业存款大户的公关工作,提升对公存款的稳步增长。同时加快银行卡、国际业务、理财业务、代理业务和电子银行等功能性业务发展,加快推进金融IC卡和公务卡、新农保业务、跨境人民币支付结算业务等重点项目建设,不断丰富和完善业务功能,业务整体营销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近九年来,全省农村信用社存款总额实现了5000亿元、6000亿元、7000亿元、8000亿元、9000亿元、10000亿元一次又一次突破,全省有2个地级市农村信用社存款总额超过1000亿元,25家县级联社存款突破100亿元。
跟着农民走,用17%的存款份额支持全省82%的农户贷款。全省农村信用社紧跟农村金融市场需求变化,跟着农民走,跟上当地经济发展的主流,以支持“三农”、小微企业和县域经济为重点,深入推进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阳光信贷和富民惠农创新“三大工程”,实现了涉农贷款增幅、占比不低于往年的目标,农村信用社以全省17%的存款市场份额,提供了全省33%的涉农贷款、82%的农户贷款。一是深入开展信用工程建设,铺就农民贷款绿色通道。为解决农民“贷款难”与信用社“难贷款”问题,全省农信社从农村信用环境基础抓起,深入扎实做好信用户和信用村集中评定工作。截至2012年末,共评定信用户707.3万户,信用村3.1万个,分别占全省农户、行政村总数的35.9%、39.2%。二是实施贷款上柜台,提高支农效率。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农户审查、核定授信额度,发放贷款证,农户凭贷款证可直接到信用社办理贷款。截至2012年末,全省农村信用社共设立信贷专柜3656个,核发农户贷款证388万本,各项贷款笔数达272万笔,其中农户贷款笔数达234万笔,占比86%,贷款证贷款占农户贷款的83.3%。
围绕市场转,做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的助推器。全省农村信用社坚持“应农而变、顺农而为”,转变支农思路,努力适应“三农”新变化,大力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助推城乡统筹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大力支持新型农村经营组织。专业合作社是农民集约化、产业化发展的新型经营组织,全省农村信用社优先支持农业产业化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及时推出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品种,向671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多提供服务,支持农民从事生猪养殖、蔬菜、花卉等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生产,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2012年末,专业合作社贷款余额75.36亿元。二是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助推实体经济发展。全省农村信用社积极探索建立适合中小微企业业务特点的专业化金融服务网点,从贷款规模、授权管理、贷款审批、人员配备和考核激励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完善小微企业的营销管理模式,实现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专业化、精细化和集约化管理,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了个性化、全方位的融资服务,保障了中小微企业及时获得资金支持。截至2012年末,全省农信社中小企业贷款户数达4.15万户,贷款余额达到3005.57亿元,较年初增加499.9亿元,增长19.95%。其中小微企业贷款户数3.57万户,贷款余额达2081.9亿元。三是大力支持新农村和城镇化建设。全省农村信用社积极支持农村居民自建房、购建住房和村民公寓建设等,不断满足新农村和城乡一体化建设信贷需求。2012年末,为3万户农民发放住房贷款18亿元。四是加大对“蓝、黄”经济区的信贷支持,积极服务“两区”建设。2012年,累计向半岛蓝色经济区投放贷款4238.7亿元,向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投放贷款1658.6亿元,为“蓝黄”两区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
加快产品创新,满足日趋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全省农村信用社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创新为支撑,加大创新研发力度,加快服务平台建设,全方位拓展市场,多层次营销客户,抢占发展制高点,全面增强市场竞争力。一是丰富信贷产品。按照产品研发满足农民、县域经济需求为目标,根据农村金融服务对象、行业特点、需求差异,细分客户群体,开发了一系列适应“三农”发展需要和市场竞争要求的金融产品。目前,全省农村信用社先后开发农户联保贷款、大联保体贷款、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等各类信贷产品10大类100余种。二是丰富电子金融产品。全面推广了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银行卡、国际业务、网上支付等新兴业务。三是丰富理财、代理等中间业务产品。推出前程是“金”理财产品,广泛推广各种费用代收业务等,初步构建了适应不同层次客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体系。
加快服务创新,实现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为满足农村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全面改善农村地区支付环境,为农民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巩固扩大在农村的发展优势,促进城乡金融一体化发展。一是拓宽农村电子化服务渠道。深入推进农村金融服务示范社区建设,打造新型农村金融社区服务模式,扩大ATM和POS等电子机具的布设覆盖面。截至2012年末,共布放ATM、POS机等各类电子机具24万余台,行政村覆盖率达89.8%,基本实现了“电子机具村村通、家家用上银行卡”的目标。二是加快农村电子银行拓展步伐。深入开展金融知识下乡,普及农民电子银行业务知识,大力推广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业务。截至2012年末,全省农村信用社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用户分别达193.67万户、101.65万户,业务交易量分别达15981.55亿元和1047.40亿元;各类银行卡发行量达2962.29万张,较年初增加1000.46万张,增幅51%,业务替代率率达35.6%。三是加快科技研发,延伸金融服务触角。为了填补了农村金融自助服务领域的空白,通过自主创新和业务研发,推出了“农金通—农民金融服务自助终端”业务,项目惠及8200多个农村、社区,覆盖全省1260万偏远地区人口,有效解决农村尤其是偏远农村的金融服务需求,实现了农民足不出村便可办理存款、转账、汇款、缴费、口头挂失、存折补的愿望。四是落实国家惠农政策,代理各类惠农资金发放。随着国家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全省农村信用社充分利用网络、支付结算以及科技创新优势,在全国率先开通了“齐鲁惠农一本通”业务,将粮食、化肥、移民等各类涉农财政补贴通过农村信用社营业网络直接支付到农户开立的“一本通”账户上,确保了各类补贴资金准确、及时、透明地发放到农民手中,实现了政府、部门、农户多方满意。2012年,通过齐鲁惠农一本通、新农保社保卡等方式代理发放各类政策性惠农补贴项目35个、150亿元;其中,代发放新农保8086万人次、58.8亿元。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郭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