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网络媒体山东行
聚焦“一圈一带”—第十届网络媒体山东行将于10月27日举行。
聚焦“一圈一带”—第十届网络媒体山东行将于10月27日举行。
当国歌响起,当国旗升起,满满的爱国情怀在心中激荡!
弘扬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征集一批传递社会正能量的优秀漫画和动漫艺术作品。
山东省是2003年全国首批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的省份之一。山东省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人民银行、银监部门的指导监管下,立足“三农”、扎根“三农”、服务“三农”,与县域经济共舞,在齐鲁大地的沃土上精耕细作,经过近九年的发展,一跃成为全省营业网点最多、服务范围最广、资金实力最强的地方性金融机构。
山东省是2003年全国首批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的省份之一。山东省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人民银行、银监部门的指导监管下,立足“三农”、扎根“三农”、服务“三农”,与县域经济共舞,在齐鲁大地的沃土上精耕细作,经过近九年的发展,一跃成为全省营业网点最多、服务范围最广、资金实力最强的地方性金融机构。截至2012年末,全省农村信用社总资产达11155亿元,存、贷款余额分别达9312亿元和6669亿元,分别是2003年末的4.5倍和3.83倍,存贷款余额连续八年居全省金融机构首位;涉农贷款余额4870.8亿元,占各项贷款的73.1%,涉农余额和新增额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同行业和全省银行机构首位,支持中小企业4.2万家,其中小微企业3.8万家;布放ATM、POS机等各类电子机具23.99万台,各类银行卡发行量达2962.29万张,布设农金通11547台,农民“足不出村可取款、田间地头能转账”,享受城里人一样的金融服务。
省联社成立以来,先后荣获省委、省政府表彰的山东省改革开放30周年优秀企业、山东省金融创新奖、山东省金融贡献奖、山东60年60品牌、新中国60年山东百家领袖品牌、全省国有企业创建“四好班子”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山东省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富民兴鲁劳动奖状、信访工作先进集体、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单位等近百项荣誉称号。同时,涌现出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全系统有475名同志当选为县级以上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全省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经验做法,多次被《求是》杂志、国办信息、《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经济日报》、《金融时报》、《大众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并在全国推广。
深化改革,不断转换经营机制
2004年6月6日,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挂牌成立。作为省政府管理辖内农村信用社的载体和平台,省联社团结和带领全省农村信用社开始了新的创业征程。通过充分调研并借鉴同业的经验,省联社及时提出并确立了“一二三四六”的发展目标和工作思路,即确立“争创一流金融机构”的奋斗目标;树立“稳健经营、稳步发展”的“双稳”经营理念;坚持“风险防范优先、注重经济效益和持续协调发展”的三项经营原则;明确“面向‘三农’,面向社区,面向中小企业,面向县域经济”“四个面向”的市场定位;加强“信用工程、制度规范、电子网络、督查体系、员工队伍和企业文化”六大建设。目标思路的确定,较好地解决了困扰全省农信社多年的发展问题,有力地促进了思想解放,激发了全体干部员工干事创业的热情。
围绕全省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大局,省联社坚持科学规范履职,充分发挥管理、指导、协调和服务职能,团结带领全省农村信用社加快经营机制转换,不断提高管理效力和经营活力。省联社在14个市设立办事处,建立了省、市管理架构,理顺了行业管理体制。根据股份制改革方向,坚持“成熟一家、组建一家”的原则,稳步推进银行化改革。截至2012年末,已有42家法人通过单体改革或整合的方式改制成28家农村商业银行,10家县级联社改制为农村合作银行,已经完成和正在进行改制的机构占全部机构的43%。目前全省农信系统银行机构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加快创新,不断提升服务“三农”水平
推行阳光信贷工程,让农民贷款像存款一样方便。全省农村信用社立足农业大省实际,牢固树立服务“三农”的理念,将方便农民贷款、加强支农服务作为信贷工作的重点,以信用工程建设为基础,着力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全面推广“阳光信贷”工程,推行三个“百分之百”,即新增农户贷款100%使用贷款证,营业网点100%设立信贷柜台,贷款证贷款100%上柜台办理。大力开展信用村、信用户、信用乡镇评定工作,对优质客户实行“贷款优先、利率优惠、简化手续”的信贷倾斜政策。实行“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全面推广了“两证一章”贷款上柜台办理,实现阳光流程、阳光申贷、阳光授信、阳光监督,建立和完善了农户贷款“绿色通道”。 截至2012年末,共评定信用户707.3万户,信用村3.1万个,分别占全省农户、行政村总数的35.9%、39.2%。全省农村信用社共设立信贷专柜3656个,核发农户贷款证388万本,各项贷款笔数达272万笔,其中农户贷款笔数达234万笔,占比86%,贷款证贷款占农户贷款的83.3%。农民办理贷款像支取存款一样方便。
丰富支农信贷产品,农民需求就是我们的服务的方向。在满足农民贷款需求的基础上,省联社提出“跟着农民走,农民走到哪里,我们的服务就跟到哪里。”从农村金融需求日益多样化、多层次的实际出发,全省农村信用社把推进管理、产品和服务创新作为改进支农服务的切入点,不断加快创新步伐,丰富信贷产品,努力满足“三农”贷款需求。一是针对农民普遍缺少抵质押物、担保难等问题推出了大联保体贷款,有效满足了农民资金需求。二是根据农业经济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新特点,创新担保方式及支持途径,推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促进规模化农业生产经营。三是针对农民住房建设,按照“单独评级、单独授信、专款专用、灵活借还”的原则推出农民住房贷款,满足农民的正常消费资金需求。四是以支持畜牧业为切入点,与畜牧部门合作,建立起生产、管理、收购、加工、资金支持于一体的支持畜牧业发展的“六统一”贷款新模式。五是通过组建专业化金融服务网点、简化小微企业贷款审批流程、强化考核措施等方式,不断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
创新有效支农方式,让金融产品吻合农民生产生活需求。针对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全省农村信用社主动适应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要求,加快优化信贷支农结构,增加额度、降低利率,放长期限,尽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的金融需求。在支持粮棉种植、蔬菜大棚、畜牧养殖、农产品加工运销等特色优势行业上,将农户贷款额度放宽到10万元,大联保体成员额度扩大到30万元,生产经营性保证担保和抵质押农户贷款额度分别增加到80万元和200万元。适当降低贷款利率上浮比例,对信用户和诚信企业实行普遍利率优惠,主动让利于“三农”。根据农业生产周期和中小企业经营实际,适当延长贷款期限。对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贷款和中小企业流动资金贷款,期限可延长到3年;对农村电力、水利、交通、能源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贷款,期限放宽至5-8年;对农民危房改造和自建房贷款,期限最长可延长至10年。通过这些措施有效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郭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