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恒大地产 > 最新报道

内地房企抢滩香港资本市场 恒大借势率先成功上岸

2009-10-30 14:04:00    作者:刘建玲   来源:沈阳晚报  

恒大地产(3333)10月28日中午截止公开认购,据市场消息,其公开发售部分录得超额认购四十六倍,国际配售则录得超十一倍的超额认购。
    恒大地产(3333)10月28日中午截止公开认购,据市场消息,其公开发售部分录得超额认购四十六倍,国际配售则录得超十一倍的超额认购。以十家主要证券行合计,较早前截止的孖展认购额共录得高达约五十八亿六千万元孖展认购,是近期认购反应最热烈的新股,作为内地最大的土储王,恒大地产新股认购独领风骚。
高性价比   恒大被广泛看好
    耀才集团市务总监郭思治表示,恒大地产这次卷土重来,采取了较为进取的策略,主要是估值不高,股价折让大,令广大投资者认为值得购买,是物有所值和超值,种种因素令恒大地产在这次招股中异军突起取得好成绩,恒大地产的招股反应一洗近日内房股的颓风,建议持续看好恒大地产。
    从9月开始筹备,到正式招股,恒大的融资规模和招股价格就一变再变,直到本月22日才一锤定音。据最终招股材料显示,恒大地产最终定价在每股3港元至4港元之间,相应市盈率5—6倍,最高融资额为64.6亿港元,以恒大地产的企业质素,目前的定价是极具吸引力的。
    有市场人士分析,由于公司土地储备大、地价便宜、布局合理;同时其财务稳健,持有现金总额达一百亿元人民币,预计会受到投资者的青睐。另外,恒大地产计划每年派发盈利的百分之十作为股息,预计这也会成为吸引投资者的一大因素。近一个季度,恒大销售异军突起。据招股书显示,截至今年九月底,恒大地产已经签订二百三十一亿元人民币的销售合约,较去年同期的五十四亿元增长三倍。
厚积薄发  土储王前景诱人
    恒大地产在香港招股的突出表现表明了香港投资者的选股眼光与理性投资。土地储备多,规模大成为恒大表现抢眼的主要法宝。
    作为内地土地储备量第一的房地产商,恒大的土地品质高、成本低,总建筑面积达到五千一百二十万平方米,平均土地成本约为四百四十五元。该集团重点进入具有庞大增长潜力的省会城市及直辖市;同时将会透过把握主要省会城市及邻近范围的高增长地区内的发展机遇,继续提升在中国房地产市场行业的龙头地位。
    事实上,从二○○四年开始,依据全国拓展的战略计划,该集团派出专业团队到全国主要省会级城市开展土地收集的前期工作,相继收购了大批优质土地储备。目前,恒大已经成为进入省会级城市最多的开发商。极为优质的土地资源分布于广州、天津、重庆、沈阳、武汉、成都、南京、西安、长沙、太原、昆明、合肥等二十四个主要城市,绝大部分位于直辖市或省会城市,不仅有利于恒大从容应对单个区域市场波动的市场风险,同时为赢得更高增长奠定基础。
一枝独秀  恒大领先内房股
    在众多内房股招股反应差强人意下,恒大地产(3333)却一枝独秀,恒大10月28日截止公开发售录得46倍超额认购,冻结资金接近300亿元。
    近期多只内房股招股均未获足额认购,当中卓越置业(01028)更成为今年首只搁置上市新股,不过,恒大今这次招股在获得新世界(00017)主席郑裕彤等多名富豪的捧场下,成功跑赢同期多只新股。
    恒大地产认购反应热烈,将启动回拨机制,公开招股部分占总发售股数的比重,将会由一成增加至三成,至于国际配售部分,则由九成降至六成。国际配售暂时取得约十倍超额认购,但由于在美国的国际配售还未结束,最终数字可能多于此数。
    海通证券投资谘询部副总裁郭家耀认为,投资者对认购新股采取强者愈强的看法,在多只内房股同期招股的情况下,认购反应出现两极化现象,恒大地产规模较大,再加上招股价订得甚低,故吸去了大部分资金,加上城中富豪如李嘉诚透过长实(001)、新世界发展(017)主席郑裕彤、利福(1212)主席刘銮鸿、英皇集团主席杨受成、中渝置地(1224)主席张松桥、澳门赛马会董事总经理李志强均有入大飞大手认购,令认购反应较其它新股热烈。
赵洁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自定义搜索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