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恒大地产 > 最新报道

恒大地产孖展势头强劲 预计本月5日在港挂牌

2009-11-02 15:05:00    作者:陈洋   来源:华商晨报  

  作为国内知名的房地产旗舰企业,恒大地产此次在港上市可谓“实至名归”。凭借企业丰富的开发实力,以及雄厚的土地储备,恒大地产在港甫一现身,便受到了投资者的一致追捧。

    本月5日,恒大地产即将在香港正式挂牌上市。

    作为国内知名的房地产旗舰企业,恒大地产此次在港上市可谓“实至名归”。凭借企业丰富的开发实力,以及雄厚的土地储备,恒大地产在港甫一现身,便受到了投资者的一致追捧。

众星捧月 恒大孖展势头强劲

    恒大地产于10月23日正式公开招股,招股首日即获得14.48亿元孖展认购支持,势头强劲。综合香港11大证券商,累计共为恒大借出近43亿元孖展认购。其中,仅英皇证券就累计已借出了7亿元孖展。证券市场分析人士指出,恒大自公开招股以来气势如虹,建议持续看好恒大。

    据招股材料显示,恒大地产最终定价在每股3—4港元之间,相应市盈率5—6倍,最高融资额为64.6亿港元。以恒大地产的企业质素,目前的定价是极具吸引力的。连恒大地产主席许家印也认为恒大股的上市定价太便宜,自己都感到“很心痛”,所以他宁愿缩减发售股数。

    在10月19日恒大地产在港举行的上市投资推介会上,恒大便已获众多香港富豪到场支持。而在本次正式招股中,不少香港大富豪均加入到认购行列中。消息指出,利福主席刘銮鸿、英皇集团主席杨受成、中渝置地主席张松桥等均大手笔增加认购数量。其中英皇主席杨受成更为恒大本次香港上市的副经办人。

    至于新世界发展主席郑裕彤名下的周大福企业,以及刘銮雄名下的华人置业早前已公布将认购恒大地产,涉及金额各为5000万美元,并有六个月禁售期。而作香港首富的李嘉诚,目前也已透过长实认购,市场消息指出,本次认购涉及金额超过1亿美元,超过郑裕彤和刘銮雄的认购额。

业内专业人士预测,恒大有这么多大富豪“撑场”,不仅获得本配售超购4倍,更能鼓动市场的投资气氛。同时,以恒大企业目前自身的优势,在近期香港上市的四个内地房企中,恒大市场形式被一片看好。

企业前景广阔 让众投资者兴奋

    在新一波上市潮中,恒大地产最具代表性,为了保证此次上市成功,恒大采取了低价格和融资规模减小的策略,根据恒大2010年预期净利润计算,每股资产净值折让为39%—54%。

    有市场人士分析,由于公司土地储备大、地价便宜、布局合理;同时其财务稳健,持有现金总额达100亿元人民币,预计会受到投资者的青睐。另外,恒大地产计划每年派发盈利的10%作为股息,预计这也会成为吸引投资者的一大因素。近一个季度,恒大销售异军突起。据招股书显示,截至今年九月底,恒大地产已经签订231亿元人民币的销售合约,较去年同期的54亿元增长3倍。

    恒大地产招股反应热烈,有投资者认为,因恒大相对便宜,故吸引认购新股意向。耀才集团市务总监郭思治表示,恒大地产这次卷土重来,采取了较为进取的策略,主要是估值不高,股价折让大,令广大投资者认为“值得买”,是物有所值和超值,种种因素令恒大地产在这次招股中异军突起取得好成绩,恒大地产的招股反应一洗近日内地房股的颓风,建议持续看好恒大地产。

战线布局广 让投资者信心十足

    不仅在股票市场表现不俗,恒大地产在土地市场也让人刮目相看。有券商指出,在近期赴港上市的四支内地房股中,投资者倾向于同类股中寻找焦点投资。土地储备最多、价格相对便宜的恒大脱颖而出实属正常。

    作为本周招股的内地房地产股中规模最大企业,恒大地产以主打发展二线城市住宅项目的大型内地开发商,手上土地储备覆盖全国24 座城市,楼面高达5120 万平方米。

    另悉,由于恒大地产大部分土地于2006年及2007年时购入,土地购置成本便宜,每平方米土地储备成本仅为445元人民币,主要分布在全国24座城市拥有54个地产项目,大部分位于省会级的大城市。

事实上,现时内地主要城市地价及楼价均有显著升温趋势,使恒大地产今年前9个月获得合约售楼收益逾230亿元人民币,且有多个在建项目在手,楼面面积多达1700万平方米,预计明年的售楼收入将会大幅增加。有市场分析人士指出,过硬的恒大品质以及进取的拓展策略,使得恒大在房地产开发上一路走来、全线飘红。

赵洁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自定义搜索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