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港:和着改革开放节拍诞生发展的东方巨港

2008-12-03 17:21:00    作者:吴毅斐整理   来源:大众网  

 经过三十年的建设发展,经历了在荒滩上起步建设,在夹缝中生存发展,在竞争中成长壮大的日照港,已经由黄海滩头的小渔村变成了中国最年轻的亿吨大港,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成就的精彩缩影;
    一座现代化的海滨城市-日照市,依港而兴,从一个落后的小县城拔地而起,引起世人瞩目;
    曾经一度封闭的鲁南、沿桥及沿黄经济带等广阔腹地,通过日照港走向世界,走向富裕。

    “黄海滩头千年睡,日照东岸巨港出”。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日照港。它的诞生发展集中体现了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验证了改革开放政策的伟大成就,是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结果。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为了适应北煤南运和外贸需求,适应国际海运发展新趋势,国家决定在鲁南苏北沿海选址建设深水大港,连云港、石臼所、岚山头成为当时决策者和学者们热议的焦点。经过多次科学勘查,专家上书,反复比较和科学论证,党中央国务院最终以科学的精神,采纳了专家意见,历史的机遇降临到石臼这个荒滩渔村,拉开了石臼港建设发展的序幕。1982年2月18日,在既无大中城市依托,又无老港依托的困难条件下,建设者们率先推行工程投资包干,创新施工工艺,科学安排工期,用智慧和汗水铸就了世界最大的现代化开敞式煤炭专用码头。1986年5月,石臼港通过国家验收,获国家银质工程奖、施工鲁班奖,入选为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十大水运工程的首位,并批准为一类对外开放港口,成为我国通向世界的又一座桥梁。
    日照港(原石臼港),作为一颗国家能源运输大格局的重要棋子,从被嵌入共和国版图的那一刻起,就承载着党和国家的重托,肩负着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任,承担着推动城市发展的期望,寄托着日照港人快速崛起的梦想。经过三十年的建设发展,经历了在荒滩上起步建设,在夹缝中生存发展,在竞争中成长壮大的日照港,已经由黄海滩头的小渔村变成了中国最年轻的亿吨大港,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成就的精彩缩影;一座现代化的海滨城市-日照市,依港而兴,从一个落后的小县城拔地而起,引起世人瞩目;曾经一度封闭的鲁南、沿桥及沿黄经济带等广阔腹地,通过日照港走向世界,走向富裕。 
    >>科学发展:奠定起中国最年轻的亿吨大港
    实现亿吨大港,是几代日照港人的梦想。上世纪末,受当时计划经济和国有企业“政企不分” 体制影响,日照港与全国其它企业一样,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探索前进,虽然有着非常优良的资产,可“小富即安”偏于保守的思想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港口的发展,港口吞吐量一度从全国第十位滑落到了第14位,且煤炭运输在港口吞吐量中的比重达到70%以上,单一煤炭输出港的地位未能得到扭转。但是发展的目标和决心没有变,日照港人立足于两个15万吨煤码头,满怀建设东方巨港的向往,艰苦创业,顽强拼搏,历练了队伍,努力夯实基础,经受了改革的磨砺,提升了管理水平,为今后日照港的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历史的车轮进入二十一世纪,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的步伐进一步加快,腹地物流运输需求旺盛,船舶大型化趋势明显。然而,能力严重不足,功能单一,经营观念落后等“瓶颈”制约,使年轻的日照港陷入了新的尴尬,面临被边缘化和被兼并重组的危险。2003年5月,日照港(集团)有限公司成立,经历了港口管理体制变革洗礼的日照港,焕发出了无穷活力,掀开了港口改革发展崭新的一页。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和日新月异的物流业发展形势,日照港努力把握宏观经济政策和市场变化趋势,积极进行观念更新、思路创新、科学决策,果断做出了“高起点规划、综合型建设、现代化管理、跨越式发展”的战略决策,打破原有规划格局,确立了以煤炭、矿石、油品和集装箱为主,建设多功能、综合性主枢纽港的战略定位,走上了跨越发展、科学发展的崛起之路。
    几年来,一批包括20万吨、30吨级在内的矿石、集装箱、散粮、水泥、木片、液化等大型深水专业化泊位相继建成投产。港口生产泊位由2002年的18个增加到36个,核定年通过能力2493万吨增加到10321万吨, 扩大了4倍;港口总资产由36亿元快速膨胀到目前的205亿元,翻了两翻多,港口功能日臻完善。实现了与包括中石化在内的60多家国内外大型企业的合资合作,进一步优化临港产业的布局,有力地带动和促进了沿桥中西部地区、鲁南经济带和城市经济的发展。日照港股份公司成功上市,实现了资本运营和生产经营的双轮驱动。生产吞吐量快速攀升,2006年一举跻身全国亿吨大港行列,走过了许多著名港口的百年发展历程,港口货物吞吐量由原来的全国沿海港口第14位上升到第9位,2007年港口吞吐量完成1.31亿吨,比2002年净增1亿吨,今年1-8月份,全港累计完成吞吐量10352万吨,同比增长16%,预计全年可完成1.56亿吨,到2010年港口年吞吐量将达到2亿吨,奠定了日照港全国第1大矿石进口港,第5大煤炭输出港,全国最大的散装水泥、粮食、木片、镍矿中转港,江北最大的液体化工中转港的基础地位,已经成为国家能源和原材料运输的主要港口,在国家生产力布局和大宗散货运输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和谐发展:搭建区域经济发展的物流平台    
    与区域经济相互融合,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物流发展平台,是港口最大的社会责任。亿吨大港目标实现后,为更好地发挥港口的资源配置功能,加快吸纳和集聚生产力要素,促进区域经济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提高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日照港加快了向亿吨强港迈进的步伐。面对不断加剧的市场竞争,日照港在注重“量”的同时,把“质”的提高摆在突出位置,加快促进港口科学发展。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注重生态文明,加强环境保护,科学优化生产工艺,以差异化战略,高效率高质量的服务,赢得市场,占有市场、拓宽发展空间,一个能力大、功能全、管理好、服务优、影响广的现代化港口依然矗立在世人面前。
    效率之港、速度之港美名远扬,“阳光港口,传载真诚”品牌享誉海内外。仅2007年,日照港就有95项生产纪录被刷新,实现了1天可接卸1艘“开普”型超大船舶,自动化装车系统每小时可装1列火车,创造了矿石卸船8016吨/小时的世界纪录,保持了煤炭装船9486吨/小时的全国纪录。积极主动地融入腹地市场,建立“无水港”,将服务延伸到鲁南、沿桥及广阔中西部地区,构筑起畅通的现代物流运输大通道。为突破港口建设发展的资金“瓶颈”,日照港高效利用资产,优化资源配置,广泛开展与港口上下游关联产业、优势资本的招商引资,积极开展港企、港航、港铁、港港间的合资合作,采取“前港后厂”的运作模式,推进区域经济与港口联动,共建共用日照港,简化物流运输流程,拓展物流产业链条,使日照港真正成为承接全球范围内资源跨国流动的有效平台,港口服务、辐射和带动腹地经济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
    开港开放20多年来,港口共完成货物吞吐量7.6亿吨,平均增长20%以上,为国家创造了上二百多亿元的优良资产,为所在城市和腹地创造了数十万个就业岗位,上缴利税11.3亿元,培育关税税源230亿元,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115%;港口保税、物流分拨、贸易、金融保险、对外投资、信息服务等综合功能日臻完善;临港工业快速兴起,形成了钢铁、粮油、造纸、制造、木材、电力等临港产业;城市和区域经济快速崛起,2007年日照市国内生产总值实现629.58亿元,是2002年的2.5倍。鲁南、沿桥经济带等广阔腹地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经济发展活跃。
    >>率先发展:打造最具活力的国际一流强港
    日照港后方陆域纵深广阔,是理想的临港产业,特别是重化工业、钢铁精品、装备产业转移承接地。面向未来,日照港将充分发挥资源配置和生产力要素集聚功能,立足鲁南,辐射、带动中西部,拓展服务长江中上游、华中和西南等广阔腹地。与中石化和中石油合作开辟的原油运输业务,通过日照-仪征、日照-东明输油管线的建设,在进一步扩大日照港服务腹地,提升港口在国家原油运输格局中地位和影响的同时,必将对鲁南经济带、苏北地区、中原地区和长江中上游地区相关产业布局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日照港未来规划岸线28.8公里,可建253个深水泊位,通过能力达到6亿吨。适应船舶大型化、专业化趋势,“十一五”期间,日照港计划投资100余亿元,新建34个生产性泊位,突出大宗散货、集装箱、原油运输和综合物流,加快港口大型化、深水化、专业化、现代化码头建设,完善港口集疏运条件,拓展保税物流,推动港口与临港园区、临港大工业、大物流、与国家区域战略布局的衔接与配套、协同发展,加快向以国际物流中心为主要特征的第三代港口转变,力争到2010年,使日照港的通过能力和吞吐量双双达到2亿吨,进一步增强港口服务、辐射和带动腹地经济发展的能力;到2015年,港口通过能力和吞吐量达到3亿吨,集装箱运量300万TUE;到2020年,港口通过能力和吞吐量达到3.5-4亿吨,集装箱运量500万TUE。努力把日照港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大宗散货进出口中转基地、华东地区重要的杂货进出口中转基地,亚欧大陆桥东端区域性集装箱转运中心”。
    日照港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无限的发展前景。伴随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日照港将积极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国际港航业发展趋势,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着力构建“创新学习型、质量效益型、诚信责任型、阳光和谐型”港口,全力打造“能力大、功能全、管理好、服务优、影响广”的国际一流强港。

吴毅斐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自定义搜索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