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专题>三联专题>评论分析

三联商社:落败的家电连锁先驱

    编者按:曾是山东家电连锁老大,与国美、苏宁同居全国家电连锁前三名之列的三联商社,近日通过两次股权拍卖而最终易主。目前,三联商社曾经的大股东三联集团只占原持股数的0.07%,退出三联商社已无悬念。三联商社在中国家电连锁史上创出多个“第一”:国内家电连锁企业第一家上市的公司,第一家尝试网络营销,第一家开始做直营店的连锁企业。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这家已经经营了23年的家电连锁企业,从曾经的辉煌走向如今的没落呢?

辉 煌
    在济南最繁华的泉城路商圈,三联商社的家电卖场依旧人流如织。这种繁华的景象一直持续了23年,三联商社一直是山东人的骄傲,山东的品牌。 
    早在1985年,张继升离开济南市社科院后,开始加盟三联集团,创立三联商社品牌并从事家电产品的销售和连锁经营。其后,三联商社可谓风光无限,到目前为止,三联商社共有254家连锁门店,在山东拥有绝对的渠道优势。

    而三联商社的大股东三联集团在山东企业中实力显赫,其鼎盛时期集团涉足上百个领域,旗下有房地产业的三联城建、传媒业的《经济观察报》、信息产业的百灵科技及旅游业的汇泉旅游等资产。这些投入在当时也给予三联集团较大的回报,比如投资4000万元创办的《经济观察报》5年时间就为其带来了3亿元的回报。

    从2000年起,三联集团历时三年时间对原郑州百文股份有限公司进行重组,三联商社股份有限公司于2003年7月18日成功上市,成为中国家电流通业第一家上市公司。

    三联家电如日中天的时期是2000年—2004年。2000年,三联家电的销售收入约53亿元,位列中国连锁业百强第四,超过当时的国美和苏宁。2000年、2001年、2002年三联商社销售额连续三年位居全国家电连锁店第一位,被称为“中国家电第一店”。

    与此同时,由于张继升一贯的学者风范,其超前的经营理念领先于对手,张继升在2001年就提出传统的家电销售迟早会被更先进的电子商务淘汰,家电连锁的根基在于“第三方物流”。

    于是,在2004年,国美、苏宁等企业疯狂向外扩张时,三联商社宣布与家电产业链上游的22家家电生产企业、120多家销售商和多家金融企业,成立了家电电子商务联盟,并建立了三联家电网上商城shop365.com,并把当年网上商城的年销售收入目标确定为2亿元,与此同时,三联商社加强了物流体系的建设,当年使家电制造商的存货成本降低了70%。

    也正是三联集团繁多的投资产业,使之成为山东省政府重点培植的八大企业集团之一,而“三联”这个品牌23年以来一直是山东人的骄傲。

落败

    三联商社的落败归结为三个原因:重组郑百文后身背巨额债务,执掌人张继升的“保守”,大股东三联集团多元化战略的拖累。

重组郑百文留下后患

    三联集团出面重组郑百文,几乎投入了所有能够投入的资金与资源,暂时保住了郑百文的上市资格,自己也换来了一半的流通股。但是,郑百文当时高达25亿元的银行欠款给三联商社留下了沉重的负担。

    2003年,三联商社通过重组郑百文借壳上市,成为中国第一家专业家电连锁上市公司。但三联集团为此付出了珍贵的时间、金钱。

    资料显示,1999年郑百文宣布破产,有效资产不足6亿元,亏损却超过15亿元,拖欠银行债务则高达25亿元。早在2000年12月,三联集团即宣布入主郑百文,但郑百文重组历经3年才成功。2003年7月18日,郑百文改名三联商社重新上市。

    三联商社将家电零售业务搬到了上市公司,总计2.5亿元的资产置换,帮助郑百文实现了重组后第一年的开门红,但红火势头仅仅保持了两年多。记者从三联商社近几年的年报中看到,2004年—2006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3562万元、2371万元、116万元。短短3年时间,三联商社收入、净利润都大幅下滑。

    曾胜任于三联集团的一位管理层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郑百文的巨额债务为三联商社不仅留下了隐患,还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张继升的“保守”策略 
    由于三联商社并没有好好利用资本市场的优势,进行门店的扩张,也导致了企业规模越来越小,发展受限,最后不得不被竞争对手“吃掉”的命运。而三联商社错过了连锁发展的最好时机,与集团掌门人张继升的“保守”策略有莫大干系。

    虽然与苏宁董事长张近东同时起家,两人一直被同行称为“儒商”的典型代表,但张继升对家电连锁的把脉却没有张近东准确。

    在2001年—2005年,国美、苏宁已经开始提出从区域走向全国的战略,并开始大面积地在全国跑马圈地,2003年,国美、苏宁已经把触角深入到山东。

    尽管如此,张继升却固守山东,按兵不动。他认为,山东的经济总量足以养活三联这条鱼,这也使得三联商社至今没有离开山东一步。据曾是三联集团管理层的一位负责人回忆,在三联集团的一次内部会议上,张继升说:“现在连锁企业都在跑马圈地,到处开店,我认为这种方式不符合三联现在的发展思路。”

    张继升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家电连锁规模的扩张上,而放在了他认为更先进的“第三方物流”上。

    “放在几年前,三联商社的资源和实力并不比国美、苏宁差,但关键时刻走错了一步。以至于到后来三联想回头追也赶不上了。”原三联集团管理层如此评价。

张元亮

请您留言

登录名
密 码 匿名发表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鲁ICP证:0001000号 经营许可证:鲁B2-20061030号

Copyright (C) 2001-2007 www.dzwww.com All Right Rese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