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9-28 09:17:00 作者:陈黎明 来源:半月谈
曾在上世纪末大规模撤并农村营业网点的农业银行,正在全面重返农村市场。去年10月开始,农行在湖南、四川、甘肃等8个省份相继启动了面向“三农”的金融服务试点。今年9月3日,农行再次决定扩大试点。农行回位农村市场后的努力和尝试,能否为我国金融机构服务农村带来新启示?能否形成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新格局?半月谈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报道。
一份令人耳目一新的“试点成绩单”
湖南省首批选取的三个试点地区为永州、邵阳、株洲,都是农业大市。首批试点工作自2007年10月初展开,至2008年5月末结束。今年7月上旬,试点地区的经营成绩出来了:3家试点行新增农业贷款占比提高10.9%,新增农业贷款约6.7亿元。此前,虽然湖南省农业银行56%的员工和68%的网点在县域和农村,但2000年至2006年年底,农行的涉农贷款增长速度逐年减小,2006年县域支行各项贷款余额较2002年末仅净增71.79亿元。
同时,不良贷款率也得到了控制。2005年以来株洲县域支行的新放贷款不良贷款率从0.06%降至0.028%,邵阳从6.16%降至1%,永州维持在0.3%的水平线上。
农行湖南省分行副行长陈奇说,这3个二级分行的试点成果,虽然有时间短,农村市场金融服务的高成本、高风险性尚未完全体现等原因,但也深刻反映了国内农村潜在的市场空间。近5年来,湖南省纳入县域经济管理范围的县市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68.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43%。而县域的金融满足度始终处于较低水平,除长沙以外的13个市州县域的“贷款余额/GDP”指标,县域大大低于城市,其中城市已在60%以上,而县域只有20%左右。
汇丰银行提供给记者的一份调研报告也对国内农村金融市场潜力作出了积极的判断。这份报告称:满足农户的贷款需求仍然是中部地区农村金融发展的最迫切的任务。在有过贷款经历的农户中,67%的借贷发生在亲友之间和其他非正规金融渠道。正规金融在中部地区农村金融市场的渗透率和覆盖面远不能满足农户的需求。
尊重农村实际需求,对症下药开发服务产品
农行各地试点行在“三农”金融服务试点中进行了许多创新。其中尤其引人关注的是金穗惠农卡获得了意料之外的市场认可度。
惠农卡能够办理可循环小额农户贷款。持卡人获得当地农业银行授信后,可获得3000至3万元的小额贷款。农民还可通过惠农卡办理财政补贴领取、社保医保资金缴领、水费电费缴纳等事项。
惠农卡在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株洲县、新宁县3个县试点发行时间不长,但目前发卡量已突破2万张,为168户农户发放了320万元小额贷款,代理支付财政惠农资金630万元。据湖南农行银行卡部统计,此前农行在这三个县发行的银行卡总数也只有19.6万张银行卡。
江华县沱江镇小洛坪村的每户村民都已申办了惠农卡,其中13户农户共获得38万元小额农户贷款。6月15日,果农潘得云利用这笔贷款从当地农资部门购回了一批农药、化肥。潘说,惠农卡的最大好处就在于为农民减少了“麻烦”,整个惠农卡申办过程只需递交一份申请报告和个人经济状况证明,前后不到2天就办完了全部手续,以后再到柜台去办理贷款只需要几分钟时间。潘得云说,由于生产需要,自己家每年春、秋季都有一段时间需借款周转。额小急用,以前向银行贷款要反复跑几趟、递交多道手续,有时还需要托熟人请客吃饭。因此,在没有惠农卡之前,自己宁愿选择支付更高利息,向民间借钱。
湖南农行3个试点县的多位工作人员不约而同谈到,此前多年基层农行机构也在农村推行小额信贷服务,但始终应者寥寥,与惠农卡在农村迅速走热的局面形成明显的反差。陈奇指出,惠农卡获得市场认可的“诀窍”之一,就是真正把农村实际需求放到第一位。当前一方面农村金融机构普遍放贷不足、盈利能力差,另一方面利率超过商业银行贷款数倍的民间融资却供不应求。银行机构想放贷放不出去,农民热盼贷款却又贷不到的矛盾背后,正反映了金融机构重城市轻农村的经营思路。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