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 > 最新播报

新金融生态格局渐明 华尔街两强浮出水面

2009-07-23 10:09:00    作者:陈刚   来源:中国证券报  

随着高盛、摩根大通业绩报告的出炉,华尔街新金融生态格局已逐渐清晰,高盛和摩根大通成为后华尔街时代的两强。从市场表现看,公布业绩之后,高盛和摩根大通的股票不断走强,花旗和美国银行的股票则在业绩披露之后一路下滑。

  随着高盛、摩根大通业绩报告的出炉,华尔街新金融生态格局已逐渐清晰,高盛和摩根大通成为后华尔街时代的两强。

  高盛重获“买进”评级

  7月14日,高盛公布的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公司净利润34.4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4.59%;实现每股收益4.93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7.64%。这一结果远远超过此前市场预期。据华尔街日报进行的调查显示,分析师对高盛第二季度每股收益的平均预测为3.48美元。

  高盛第二季度盈利主要来自固定收益、商品期货、货币交易以及传统的投行业务。分析人士认为,高盛超过市场预期盈利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竞争对手的乏力。自去年3月以来,华尔街五大投行中除了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转型成为银行控股集团之外,其他三家投行先后处于被人收购和破产的境况中。尽管高盛转型成为银行控股集团,但是公司在投行上的优势却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

  在华尔街颇有影响的银行业分析师梅瑞迪斯·惠特尼认为,由于竞争对手已经锐减,高盛将在接下来的“发债大潮”中获取丰厚利润,美国政府大幅举债应对预算赤字,可让高盛赚进丰厚手续费。因此,惠特尼将高盛的股票评级调高到“买进”。这也是她离开奥本海默公司自行创业以来,首次建议买进银行股。

  摩根大通是受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影响最小和唯一一家自2007年每季均实现盈利的美国大型银行。该公司今年第二季度净利润达到27亿美元,每股收益28美分,较去年同期增长36%。

  财报显示,摩根大通第二季度的营业收入为277亿美元,从而使该公司今年上半年的收入创了历史新高。去年3月收购了贝尔斯登的摩根大通的投行服务收入和投行市场收入均创历史记录,投行服务收入居全球同业榜首。此外,二季度该公司商业银行、资产管理、资金及证券服务和零售银行均有坚实的表现,从而部分抵消了消费者贷款和信用卡服务业务的信贷损失。

  美银花旗前景堪忧

  美国银行和花旗集团也提交了盈利的二季度报告,但是经过仔细分析,投资者对于这两家公司的前景并不敢过于乐观。花旗的盈利主要来自其出售经纪业务部门美邦证券所得到的收入。花旗出售美邦证券进账111亿美元。如果没有这笔收入,花旗实际上第一季度亏损将超过20亿美元。

  与花旗类似,美国银行减持部分中国建设银行股份,从而获得91亿美元,如果扣除这笔收入,美国银行在今年第二季度也无法实现盈利。

  从市场表现看,公布业绩之后,高盛和摩根大通的股票不断走强,花旗和美国银行的股票则在业绩披露之后一路下滑。

  7月22日,富国银行和摩根士丹利也将公布第二季度财报。不过,从市场预期来看,这两家企业不在高盛和摩根大通所在的第一梯队里。业内人士预计,在年内,高盛和摩根大通两强领跑华尔街的格局将会进一步强化。

  信贷风险有上升之势

  尽管美国几家大型银行的盈利状况已大有起色,但银行业面临的信贷风险仍有上升之势。

  美财政部金融局7月21日发布的调查报道显示,虽然美国大型银行连续第二年收紧了贷款发放标准,但大型银行所有贷款产品的信贷风险都在上升。

  金融局称,截至今年3月底的12个月里,对59家美国大型银行的调查发现,86%的银行表示严格了贷款发放标准,这是2004年至2007年期间银行持续放松贷款标准以来连续第二年收紧贷款标准。其中,物业套现贷款、商业建筑贷款以及住宅贷款是信贷标准收紧程度最大的三个领域。

  尽管银行减少了贷款发放,但美财政部发现,对于多年来信贷标准松弛已经造成的信贷风险,银行没有采取太多措施加以纠正。在调查期内,零售和商业信贷的风险水平均有所上升,检查人员认为未来12个月内信贷风险将继续上升。(记者 陈刚 图片合成/王春燕)

吴毅斐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Baidu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