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6-09 11:17:00 作者: 来源:经济参考报
武夷山青山绿水,风景如画。记者张国俊摄
去年5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若干意见,将“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为“海西”建设的重要内容,并且强调“海西”加快发展的过程中,采取“全面推进节能减排”“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强化环境综合整治”等举措。
与此同时,生态资源、区位环境独具先天之优势的闽北南平进一步明确建设“海西”绿色腹地的区域发展目标。南平推进这一区域发展宏伟目标,既是对长期以来注重生态保护的延续,更是抓住国家“海西”战略的发展契机和践行科学发展观。国家“海西”战略实施一周年之际,记者从多个视角,聚焦南平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协调建设,探寻一个生态大市的光荣与梦想。
生态与发展一根毛竹挑“两端”
一根毛竹,十年前只为竹农换来一杯酒钱,十年后撑起了一个包罗万象的富民产业群。名列“中国竹子之乡”榜首的闽北建瓯市在发展低碳竹产业的同时,独辟一条“以竹代木”的生态保护路径,一根小小毛竹挑起了生态保护与快速发展的“两端”。
吃干榨尽高效益
建瓯有竹林面积123万亩,毛竹立竹总数2.2亿竹,居全国县级地方榜首。虽然坐拥丰富的竹林资源,但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毛竹在建瓯派不上大用场,经济效益很低。“山上的竹笋和竹竿主要是拉到市场当原料卖,或是竹农简单加工成扫帚、笸箩零售。”建瓯市东峰镇湍下村村民郭学婢回忆。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