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焦点 > 最新播报
本站搜索:

冬麦主产区大旱凸显中国粮食生产水利软肋

2011-02-11 09:28:00     作者: 刘宝森王亚光吕秋平    来源: 新华网  

关键词: 水利改革
[提要] 尽管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10日迎来了降雪,但对山东、河南、河北等数月未见一滴雨的旱区来说,毛毛小雪显然不能彻底缓解旱情。马晓河说,水利是农业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中国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少,水利设施薄弱,与韩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新华网北京2月10日电(记者 刘宝森 王亚光 吕秋平)尽管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10日迎来了降雪,但对山东、河南、河北等数月未见一滴雨的旱区来说,毛毛小雪显然不能彻底缓解旱情。农民们依然在田头抗旱,期盼几十年一遇的大旱不要影响小麦的收成。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王沟镇南杨庄的麦田里,农民李公善扯着胳膊粗的塑料管从600米开外的河道里抽水浇田。不远处,几台柴油机轰鸣,争先恐后地从几近见底的池塘里抽出混着泥巴的浑水,顺着塑料管流进麦田。

  气象部门监测显示,李公善所在的山东省目前正在遭受60年一遇的特大干旱威胁。自2010年9月以来,山东累计平均降水量仅12毫米,比常年偏少85%。据农业部统计,截至2月9日,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安徽、江苏、甘肃、陕西等8省冬小麦受旱面积达11595万亩,其中严重受旱面积2536万亩,受旱面积占8省冬小麦播种面积的42.4%。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认为,中国水利建设长期存在“历史欠账”,中国农业“靠天吃饭”的情况尚未根本改变。多年不遇的大旱,更是凸显粮食生产在水利方面的“软肋”。

  马晓河说,水利是农业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中国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少,水利设施薄弱,与韩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在南杨庄,由于地块距离池塘较远,沟渠年久失修,早已失去通水功能。村民不得不花大价钱购买输水管。村民李传祥说,现在管子每米4.5元,从河里抽水需花约2000元买水管才够长,而种粮一年的纯收入每亩也只有400元。

郭凯

更多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