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供电公司全力打造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典型供电模式
2012-11-29 10:53:00
作者:
来源:
大众网
关键词:
[提要]
近年来,潍坊供电公司本着“试点先行、示范带动”的原则,紧密结合当地特色经济发展实际,在潍坊县域选取不同类型的区域进行农网改造升级先行试点,打造了诸城小城镇典型供电模式、昌邑农网改造升级示范县试点以及高密农网营配调管理模式优化试点等示范工程,总结提炼了农网改造升级的“潍坊模式”,以点带面,典型引路,带动了潍坊网改工作的高标准、高质量推进。今年1至11月份,潍坊农村供电可靠率完成99.939%,综合供电电压合格率完成99.986%。
大众网讯(通讯员 贾聚光 王晓峰 郭强)“现在,变压器容量足了,电线粗了,坚强的农网给俺们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咱农民也和城里人一样了……”11月28日,山东省潍坊市诸城林家村镇林三村党支部书记陈瑞良发出的肺腑之言。这是潍坊供电公司实施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后受益的一个村。
近年来,潍坊供电公司本着“试点先行、示范带动”的原则,紧密结合当地特色经济发展实际,在潍坊县域选取不同类型的区域进行农网改造升级先行试点,打造了诸城小城镇典型供电模式、昌邑农网改造升级示范县试点以及高密农网营配调管理模式优化试点等示范工程,总结提炼了农网改造升级的“潍坊模式”,以点带面,典型引路,带动了潍坊网改工作的高标准、高质量推进。今年1至11月份,潍坊农村供电可靠率完成99.939%,综合供电电压合格率完成99.986%。
小城镇模式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潍坊诸城林家村镇位于该市东南部,这里多山区、丘陵地块,农民种植的主要经济作物就是优质无公害辣椒。该镇工业项目少,仅有的几个辣椒加工厂大都接带在村里的综合配变上,逢年过节优先保障居民照明用电,工厂的机器只能被迫“停工”。
为让传统辣椒产业走出去,诸城市供电公司结合林家村镇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积极实施小城镇典型供电模式试点改造,共投资1100万元,改造配电台区86个,改造高低压线路134.63千米。“通过改造升级,咱们镇的供电可靠率由原来的99.78%上升到现在的99.96%。”林家村供电所所长李雪军对农网改造倍感自豪。目前,这个镇已拥有辣椒加工企业115家,年辣椒加工量4万吨以上,成为潍坊市最大的辣椒集散地和辣椒加工基地,产品远销韩国、美国、新加坡等地区,辣椒走俏世界。
据该公司客户服务中心主任阎正喜介绍,林家村小城镇典型供电模式总规划面积1.59平方公里,涵盖4个自然村,1个融集社区,区内人口5982人,年人均用电量大于800千瓦时。该供电区域小城镇分类模式为B类综合型,中压供电模式采用C类综合型,低压供电模式采用D1、D2、D4三种模式。该公司经理韩金军告诉记者:“目前,我们已完成镇区内一次网架的优化改造,镇区35千伏变电站实现双电源供电,镇政府驻地10千伏线路实现了‘手拉手’供电,提高了供区可靠供电能力。”
11月28日,记者走进林家村镇各村居,看到一排排砖瓦新房整齐划一,集中式表箱排列有序,既美观又便于查看,以往交错纵横的电线已消失。见到记者前来采访,林三村的村民们七嘴八舌地谈起了供电优质服务,“现在电费代收网点就设在村口超市里,不出村就能买上电,真是太方便啦!”
典型示范带动蓝黄两区经济发展
潍坊昌邑位于“黄蓝”经济区的叠加区域,较高的用电需求,给当地用电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110千伏陶金输变电工程现场,昌邑市供电公司经理张扬告诉记者,“‘标准化’、‘智能化’是昌邑公司农网改造升级遵循的主线,所有改造项目均推行了标准化建设模式,极大提升了施工质量和速度。我们还采取‘差异化’设计,针对不同用电需求,采用不同施工方案,实现了电网资源的优化配置。”
作为国网公司农网改造升级示范县试点单位,昌邑市供电公司在推进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基础上,采取差异化设计理念,重点开展“标准化输变电设备、智能化中压配电线路、智能化农网配变、智能化低压设施、智能化户表”五项农网升级工程,以高低压绝缘化、低压手拉手、智能台区、智能小区为标志的新型农网正逐步成型,优化了全市用电环境,为当地“蓝黄”经济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现在用电环境很好,俺只需专心搞生产就行,今年订单较多,10月份新上了一台630千瓦的电炉。”接受记者采访时,昌邑市汇丰机械制造厂经理丁寿天对用电环境的认可溢于言表。实施农网改造升级后,促进了昌邑机械铸造、纺织印染等支柱产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当地以百姓为单位的小加工、小制造等配套产业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仅前8个月,昌邑市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4亿元。充足的电力作保障,昌邑滨海开发全面提速,目前已落户项目126个,总投资439.3亿元,一座临海工业新城正在加速崛起。
农网改造升级是一项政策性强、持续时间长、建设任务重的系统工程。“2011年,昌邑公司农网子项目共57个,已完工39个。虽然当前任务艰巨,但是我们有决心和信心,迎难而上、克服困难,保证在12月15日前全部完成施工任务,力争将昌邑示范县试点的典型经验在电力行业内推广。”该公司工会主席齐琨斩钉截铁地说。
农网智能化客户用电更放心
11月28日10时30分,高密市供电公司配电监控调度指挥中心在线监控系统监控到潍坊泰华食品公司用电设备异常,功率因数偏低,值班员立即通过农网营配调一体化系统短信告知客户,客户收到信息后请求进行异常处理,值班员迅速通知工作人员前往排除故障。“如今,供电公司超前发现客户用电设备异常,我们还不知道,供电员工就监控到了,为俺们企业减少了不少电费支出。”泰华食品公司总经理郑华感慨地说。
“与1998年农网改造相比,高密公司农网改造升级工程考虑农网长远发展需求,并结合智能农网战略部署,有了新目标。”该公司经理刘海清介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该公司积极实施国网公司农网营配调管理模式优化试点工程,一期投资1996万元,对城乡136个台区及6990个低压客户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和智能配电台区建设,农网10千伏线路的配电自动化建设以及主站系统建设。今年9月24日,国网公司农网营配调管理模式优化试点工程验收委员会宣布顺利通过验收,为探索我国农网智能化建设模式提供了实践经验。
“在试点过程中,我们创建全省首家县供电企业‘配电监控调度指挥中心’,面向配网层面的生产、营销、服务等环节实行跟踪服务,缩短抢修时间,减少客户停电损失。”该公司客户服务中心副主任刘桂云告诉记者,“根据运行统计,配电网故障隔离时间由原来的平均1小时缩短至现在的3分钟,每户平均停电时间减少30%,电压合格率提高到 98.46%。”
农网智能化让当地客户体会到用电更放心,高密市龙达包装公司得知实施农网智能化建设后,在朝阳街道冯家庄村增资扩产企业规模,该公司经理张维德说:“有智能农网做后盾,俺可以放心大干一场!”。
潍坊供电公司营销部主任杨连河告诉记者,2011年度农网改造升级工程中低压项目计划总投资32959万元,中低压工程项目共计527个。截至目前,该公司已建设改造10千伏线路414千米、配变506台86兆伏安、低压线路503千米,改造户表84496户,竣工项目463个,工程竣工率达81%。
“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是一项惠民利民的德政工程,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全力打造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的‘潍坊模式’,尽心服务新农村建设,让老百姓享受更好的生活。”谈起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潍坊供电公司副总经理文鸣鑫感触颇多。
赵洁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