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财 > 股票

16投行去年至今首发吃鸭蛋 英大等"问题"保代扎堆

2012-04-23 13:38:00     作者: 曹攀峰    来源: 证券时报  

关键词: 问题 投行业务 英大 爱建证券 国盛证券
[提要] 在A股市场首发(IPO)承销的盛宴中,多数券商投行赚得盆满钵满,但也有一些券商倍感落寞。业界认为,在人才密集型的投行业务中,保荐代表人能力不足成为部分券商IPO项目颗粒无收的重要原因。除此以外,国盛证券、德邦证券等一些券商也存在“问题”保代扎堆的情形。

  英大证券等多家投行“问题”保代扎堆,堪称IPO被否专业户的乐园

  在A股市场首发(IPO)承销的盛宴中,多数券商投行赚得盆满钵满,但也有一些券商倍感落寞。Wind数据显示,在去年1月至今的近16个月时间里,16家券商IPO承销项目数量吃了“鸭蛋”。业界认为,在人才密集型的投行业务中,保荐代表人能力不足成为部分券商IPO项目颗粒无收的重要原因。

  “问题”保代扎堆

  一些券商拿着保荐与承销的业务牌照,却长时间未能做成一单IPO项目,倍感落寞与无奈。

  根据Wind数据统计,自去年1月份以来,截至昨日共有16家券商IPO承销项目数为零,分别为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国盛证券、德邦证券、江海证券、红塔证券、英大证券等。其中,部分券商更是自2009年IPO重启以来,从未享受过IPO业务的盛宴,如爱建证券、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中山证券、华安证券和英大证券。如果说英大证券和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由于2011年才拿到相关业务牌照,没有相关业务收入尚情有可原,那么爱建证券和中山证券则令人叹息,这两家券商分别在2004年和2005年便有了投行业务资格。

  制约一家券商发展投行业务的因素有很多,而保代的素质和能力则是关键因素。据记者调查,上述IPO吃“鸭蛋”的16家券商,“问题”保代可谓集中。所谓“问题”保代,是指保代存有项目被否或出现撤回情况,甚至从来不曾做过IPO项目。

  以爱建证券为例,该公司现有6名保代,其中存在4名“问题”保代。保代王大勇保荐的项目河南太行振动机械未上会便撤回;马建鸿注册成为保代2年多时间,未曾保荐一个项目;刘凡曾经努力保荐三个项目,但两个项目遭“不予核准”,一个项目主动撤回;梁亮保荐过唯一一个项目上海冠华,但也遭到“不予核准”。

  中山证券现有9名保代,其中7名保代表现均颇为黯淡。袁鸿飞、姚爱国和崔垒3人均是在项目未上会前,便主动撤回;朱文正曾有项目上会,项目最终命运是“不予核准”;孙林曾保荐两个项目,一个撤回,一个不予核准;卢骏自2011年11月注册成为保代以来,暂无项目;沈坚可谓投行界的“老江湖”,自2004年注册成为保代以来,已先后辗转于湘财证券、东方证券、浙商(金信)证券和中山证券4家公司,但却未成功运作过一单IPO项目。值得一提的是,沈坚在浙商(金信)证券任职时,曾因“未经发行监管部许可,擅自对招股意向书特别提示内容作出修改,删除了有关重要内容”,遭到监管部门的“谈话提醒”。

  英大证券现有5名保代中,有2名保代吉平和刘会霞从国信证券高薪聘请而来。但在国信证券时,这两人曾保荐三个项目,但最终命运均是“不予核准”,堪称“IPO被否专业户”。

  除此以外,国盛证券、德邦证券等一些券商也存在“问题”保代扎堆的情形。

  “出现‘不予核准’情况,往往是项目本身质量有问题,比如存在违法违规的情形。经验丰富的保代能发现问题所在,经验欠缺的保代就发现不了。”北京某券商资本市场部总经理表示。项目“不予核准”往往意味着项目团队一两年的心血付诸东流,对公司和保代本人均伤害颇大。

  保代素质决定投行实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现有政策下,券商要有4个保代才能从事承销业务,因此即使部分保代业务能力不足,券商为了发展投行业务,也得花费高薪聘请。

  “除了人力成本外,券商发展投行业务的其他成本可忽略不计。一张桌子,一台电脑,一个人,投行业务就能开展。而保荐成功一单项目,就意味着几千万甚至上亿的承销收入。”上述北京券商资本市场部总经理表示,上述吃“鸭蛋”券商和“问题”保代成为业内的一景。

  不过,随着保代签字权变为“两人两板双签”,以及未来保代考试或一年考四次,保代的人数将大幅扩容,保代稀缺的时代将一去不返。

  “未来保代就是比拼做项目的数量和速度,数量多的保代收入仍将很高,而没有项目资源的保代,前景则不容乐观。”上述北京券商资本市场部总经理称,除非像华林证券那样敢于花重金打造投行业务,否则这些吃“鸭蛋”券商的投行业务很难开展得很好。

吴毅斐

相关阅读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