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既是发展命题,也是改革命题,是决定德州市高质量发展“成色”的关键所在。近年来,从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到“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从产业发展到人才建设,德州市向新逐绿,深化改革“关键一招”,谋划推进系列集成改革的重大举措,为建设现代化强市提供了持久动能。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夯实产业基础
近几年,长期以传统产业为主导的德州市,初步打造出一条从硅材料、芯片设计延伸至封装测试、终端应用的电子信息产业链条,成为国内重要的集成电路关键材料基地。这一“无中生有”的产业发展过程,同样是德州市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创新活力的历程。
德州市在全省率先推行链长制并实体化运作,持续创新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体制机制。优选79家优质骨干企业担任产业链“链主”,筛选数百家关键企业重点培育,打造产业链“强企方阵”。依托12条标志性产业链,德州市实体经济在“双招双引”上强力起势,在技改提升上加速成势,在“智改数转”上全面聚势。自2021年至今,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速始终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连续3年入选中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中国数字城市百强市。2023年,84项产品的产能和市场占有率列全国第一位,43项制造工艺全球领先或国内首创。其中,17项产品的产能和市场占有率列全球第一位。
在农业领域,2021年9月,德州市在全国率先开展“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集成改革,通过集成力量、模式、要素、政策“四大粮策”,建设全国首个大面积“吨半粮”示范区,2023年102万亩核心区地块达到“吨半粮”创建目标。创新“管地护地增地”模式,2023年底全市耕地面积较2020年增加16万亩,连续24年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2022年启动全链条节粮减损集成改革,集成实施颗粒归仓、微损存储、低耗运输、粮尽其用、文明餐桌、节粮家风“六大行动”,构建起“收储运加消”全链条节粮减损体系。
通过深化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建设集成改革,德州市在全省率先推出汽车促消费补贴政策,出台优化消费环境8项措施,连续两年获评全省家电促消费先进市。2023年,全市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1709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03亿元,周边城市来德消费额占全市消费总额的30%~40%。
完善要素保障为发展蓄势赋能
4月30日,经省政府批准,德州理工职业学院正式成立。这所能容纳近3万名学生的新学校,2023年曾被融资问题困扰。关键时刻,德州市协调多家银行共同为学院办理了银团贷款业务。2023年,德州市在全省首创“金服制度”改革,推动企业融资工作由个别协调、个别解决向规范化、制度化解决转变,有效促进全市金融投放。目前,德州市已累计为491个企业(项目)解决融资126.8亿元。
德州市大力实施要素市场化配置集成改革,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探索推出一系列有利于要素集聚的体制机制。
近日,山东瑞博龙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院士工作站研发的裂解压力安全控制装置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这是该公司自去年与山东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合作成立院士工作站以来获得的第25项实用新型专利。“能源研究所6名研发人员组成院士团队,与公司联合开展NVP全过程数值模拟优化研究开发,目前项目已成功实现工业化转化,帮助公司提高生产效率8%,降低成本10%,还提高了生产系统的安全性。”该公司研发总监姚慧玲介绍。
自2022年以来,德州市陆续推行人才政策“定制权”“破格权”“漫游权”“双创编制周转池”等引才集成改革实践。2023年,德州市新增院士工作站18家,新备案数量居全省第一位,超过历年总和。全市入选国家重点人才工程9人、省泰山人才工程35人,选派“科技副职”“假日专家”328人,集聚大学生3.5万人。
围绕破解资源制约瓶颈,德州市大力开展新能源综合利用集成改革,实现分布式光伏“应接尽接”,在全省率先推广非道路移动机械新能源替代。截至5月底,全市新能源装机容量达842万千瓦,新能源发电量71.2亿千瓦时,绿电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达58.7%,居全省第一位。扎实推进节约集约用水集成改革,建立水资源集中统一调度、取用水定期通报、用水控制预警“三项机制”,成功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全市资源要素利用水平朝着“人”尽其才、“地”尽其值、“货”畅其流、“物”尽其用、“财”尽其力的方向持续优化。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活内生动力
山东罗赛罗德健康产业有限公司无人化健身器材零配件生产项目是企业重点技改项目,曾因项目区内的线杆迁出问题影响建设进度。德州市相关部门负责人了解情况后,迅速主动帮企业协调解决了难题。
小小线杆,折射出营商环境的变化。德州市在全省率先探索“一把手”营商环境项目改革推进模式,累计推出“一把手”营商环境项目157个。不断深化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集成改革,累计为12万家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牵头组建沿黄九省(区)黄河流域产业技术创新中试基地联盟,搭建全国首个“黄河流域政务服务通办圈”,与6个省份172个县(市、区)实现政务服务跨域通办。
服务做“加法”,审批做“减法”。建成国内首个地级市国际化政务服务专区,发布全国首部政务服务信用应用政府规章;在全省创新开展“五零登记一体化”改革,建成全国首个“清税证明材料”传输平台,累计为4900余家个体工商户减免各类费用1300余万元;推进“无证明城市”建设,打造“主体最全、范围最大、应用最广”的“免证办”服务体系……2023年,全市新设经营主体10.27万户,同比增长40.58%,居全省第3位。在2023年度全国工商联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中,德州市从2022年度第79位跃升到第19位。
开发区高质量发展集成改革扎实推进。德州市全面梳理全市开发区权责清单并完成备案,全过程推行“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集成改革,省级以上重点区域全部实现“标准地”出让。2023年度全省开发区综合考核,德州市5家开发区入围“一等”,创历史最好成绩。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提升行动集成改革,通过整合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经营体制改革及市管国有企业中层管理体制改革,持续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动态调整市属国企主业及培育业务,国资国企监管能力和运营水平全面提升。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梁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