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很多地区,中秋是仅次于春节的重要节日,山东也不例外。从古至今,山东各地的百姓过中秋都十分隆重,祭月、赏月、家宴,用各种方式表达重视。
旧时,中秋之夜拜月、赏月的习俗十分流行,山东人会在庭院中设香案,摆上月饼、西瓜等供品,向月亮祈求平安和丰收。“如今在淄博淄川仍保留着拜月的习俗,已经传承了至少500年。”民俗专家鲁汉介绍,在当地尤其是在农村特别讲究,中秋节的下午,家里人要早早做上菜,把月饼、葡萄、西瓜、桃子等供品摆在供桌上,然后对着月亮鞠躬祭拜。仪式举行完后,一家人围坐在桌子前,一边赏月一边吃饭,过团圆节。
在济南,过中秋节,家里还有供奉“兔子王”的习俗。“老济南人祭月时,会将兔子王摆在供桌上,保佑健康平安。”鲁汉说,相比于北京的“兔爷”,济南的兔子王更有古意,设计上更加精巧可爱,一提里面的拉线,兔子就会作揖捣药,祭月之后兔子王便会给小孩作玩具,很受孩子们喜欢。
除了传统的月饼,在潍坊,很多人家中秋节还会制作一种蒸的面食,叫做“月儿”“月鼓”或“月糕”。在烟台,中秋节的早晨还会喝上一碗芋头面,象征着日子富裕、年年有余。
……
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中秋节的庆祝方式也在不断创新,除了传统的赏月、吃月饼等活动外,还增加了中秋主题游、绿色环保过中秋、网络互动活动等现代元素。
在青岛大鲍岛,当地组织中秋游园会,邀请市民游客着汉服、提鱼灯,一起串里逛院,来一场“说走就走”的古风盛宴;济宁市文化馆举办的中秋节非遗专题系列活动,邀请市民制花灯、做月饼、猜灯谜,找到穿越时空的文化共鸣;在烟台,通过云端直播的形式,时空的界限被打破,华人华侨与家乡人一起,共望一轮明月,共赏家乡好物,共度中秋佳节……多元的庆祝方式,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结合,不断丰富群众的节日生活。
尽管时代在变,但中秋节所蕴含的团圆之意和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始终如一。“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不仅是古人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更是我们心中不变的追求。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梁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