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新闻记者 李明秀 白雪飞 济南报道
11月5日,山东—美国清洁技术经贸对接交流会在济南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山东省商务厅和美中清洁技术中心主办,山东省国际投资促进中心承办,旨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深挖中美清洁技术领域合作潜力,探索山东产业开放发展新机遇,助力山东加快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美国驻华大使馆、美中清洁技术中心、能源基金会以及美国康普图斯、零塑工程、卡玛太格等13家清洁技术领域的跨国公司与山东重点企业代表等130位负责人齐聚一堂,围绕美国可再生能源、储能、能效、微电网、先进材料、碳捕捉碳利用、无线充电等领域发展特点和市场需求与山东清洁技术企业负责人展开对接。
聚焦绿色低碳 共商鲁美合作
“今年,山东省连续出台三批《促进经济巩固向好、加快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指出要促进工业稳产增效、提升招商引资质效、提速能源绿色转型,我们相聚在此举行山东—美国清洁技术经贸对接交流会,既是落实省委省政府在绿色低碳方面重要指示的务实举措,也是倾听跨国公司声音、深挖中美清洁技术领域合作潜力的重要机会。”山东省商务厅副厅长王红表示,在山东省推广清洁技术具有市场广阔、政策环境良好、合作伙伴丰富的优势。她在致辞中强调了山东省在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方面的政策与成就,并提出了深化双方合作的三点建议,一是深化绿色低碳投资合作,二是推进绿色贸易提质增效,三是建立双方沟通长效机制。
美国驻华大使馆商务参赞Catherine Feig在致辞中表示,非常荣幸能参加此次会议,并对山东的文化底蕴和经济、能源、生产及消费能力表示赞赏。她提到了山东在非化石能源发电量方面的增长,以及山东已有的碳捕捉利用和封存项目。Catherine Feig还赞赏了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在促进双方合作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并强调了中美两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加强合作的重要性。她希望今天的交流只是一个开始,期待双方今后能有更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自2014年以来,中国与美国地方政府持续合作,多次带领美国相关企业团访问中国,访问团对山东留下了深刻印象。”美中清洁技术中心总裁安锋在致辞中提到,中美清洁技术合作不仅关系到两国的绿色经济发展,更关系到全球的可持续发展,此次活动得到了中美双方政府及多个机构的大力支持。安锋博士还展示了美国在清洁技术领域的多样性和创新性,并期待通过此次交流汇集更多智慧和力量,为全球清洁技术的合作带来新的契机。
展示创新成果 探索合作机遇
13家美国清洁技术企业组团推介,展示了他们在清洁技术领域的创新成果和合作潜力,在场山东企业纷纷表达了合作意向。
会上,康普图斯公司首席执行官Andrew White展示了企业在高质量风速传感器、工业环境传感器以及控制器制造方面的优势。零塑工程联合创始人Yidian Liu分享了微塑料污染的系统解决方案,包括微塑料过滤收集和监测系统。
卡玛太格公司作为全球领先的环保催化剂供应商,其亚太区工程总监施杰对公司在二氧化碳捕获领域的优势与合作做出了介绍。活动中,山东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就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二氧化碳吸附剂等领域与其进行了进一步交流;同时,潍柴动力就内燃机排放相关的环保催化剂产品与其进行了深入交流。
“光学可以彻底改变能量的储存和运输方式,同时我们也看到,光子电池技术超高的效率和超强的安全性能”,光环工程首席执行官Alex Diggins介绍到。济南轨道交通产业投资发展集团拟在光伏发电、智能充电领域与光环工程进一步交流。
戴艾斯公司副总裁Carrie Zhang介绍了戴艾斯公司在纳米材料生产方面具备的技术优势,可应用于供暖、制冷、水处理等场景。奥润科系统公司国际销售工程总监Holda Crocke介绍了公司在污水处理领域的技术优势,展示了先进液体污水收集预处理系统以及工程过滤系统。
先进建筑性能公司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 Paul Tseng全方位的介绍了智能和零碳建筑解决方案,让我们对于智能和零碳建筑解决方案有了更加直观、更加深入的了解。易途汽车首席品牌官Zhaohui Chen介绍了易途汽车高效创新的智能交通生态系统。会上,部分中方企业意向与易途公司就智能出行车型上路试运营进行技术合作,建设相关智慧出行平台。
赛卓科技首席执行官Talmor Suchard介绍了赛卓科技在能源、化工大型设备无害清洗工艺技术方面的优势。爱格锐特公司首席执行官Tom Xu介绍了爱格锐特公司在碳达峰碳中和总体解决方案方面的优势,比如智能化能源储存系统、零碳化新能源微电网等。BDP公司首席执行官于智堂表示,BDP公司同样也是深耕于生物废水处理的企业,在全世界也建立了70多个废水处理厂的设备。
卡路克斯/加州阳光副总裁吴哲人、庞迪科科技公司首席执行官Michael Papadopoulous分别就企业在太阳能电池、光伏新材料领域的产品与技术,公司先进的可再生能源过滤水系统进行了介绍与展示。
活动还设置了自由交流环节,双方企业就各自需求进行了现场交流对接,探讨更多合作机遇,实现互利共赢。
初审编辑:孔秀
责任编辑:李明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