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省委“一号文件”,依然首先部署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从强化耕地保护到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从加强农业防灾减灾到健全粮食生产支持政策,以更高标准对“齐鲁粮仓”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规划
●口袋要殷实,利益也要有保障。改革是对利益关系的深刻调整,但不管怎么改,都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粮食生产能力改弱了,不能把农民利益损害了
当春风吹拂齐鲁大地,2025年山东省委“一号文件”出台36条举措,犹如一粒粒种子播撒向广袤农村,孕育新一年的新希望。
这份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第13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聚焦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再加力这一主题,对全年的“三农”工作作出了细化部署,最终目标是要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加快建设农业强省,努力在农业强国建设中“走在前、挑大梁”。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于山东这个农业大省而言,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是首要责任。回看过去一年,全省粮食总产达到1142亿斤、连续4年稳定在1100亿斤以上,蔬菜总产9623万吨、肉蛋奶1680万吨、水果3325万吨、水产品950万吨,都在高基数上保持了稳定增长。一连串沉甸甸的数字,展现着山东在全国稳产保供大局中的担当。
虽然丰稔连连,但粮食生产须臾不能放松,“齐鲁粮仓”还要迈向更高水平。今年的省委“一号文件”,依然首先部署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从强化耕地保护到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从加强农业防灾减灾到健全粮食生产支持政策,以更高标准对“齐鲁粮仓”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规划。在具体实践中,不论是点上的德聊“吨半粮”等六大单产提升引领区,还是面上的平原、丘陵、盐碱地,都要注重这些要素的集成发力,扎实推进单产提升,带动全域整建制均衡持续增产,为“中国饭碗”装上更多量足质优的山东粮。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也是农民增收的关键。山东有着独特的自然资源,孕育了一大批优质“土特产”,涵盖蔬菜、水果、畜牧、渔业等各个领域。基于此,省委“一号文件”部署了发展壮大优势特色产业、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等措施。在实际落地中,要分领域筛选出地域特色明显、基础较好、有发展潜力的产业,针对各个产业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持续发力、逐步培育壮大,推动实现每个区域都有特色产业、每个产业都有支撑链条、每个链条都有重点项目。
在这一过程中,要特别注重联农带农。一方面,推动各类产业链条向农业农村农民延伸,让农民有活干、有钱赚;另一方面,将联农带农成效与政策支持挂钩,引导各类农业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建立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参与产业发展、更多分享增值收益。
口袋要殷实,利益也要有保障。改革是对利益关系的深刻调整,但不管怎么改,都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粮食生产能力改弱了,不能把农民利益损害了。省委“一号文件”重点提出的积极稳妥做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工作,不允许城镇居民到农村购买农房、宅基地等,都充分体现着“有利于农民”的鲜明导向。
与此同时,为了让农民生活更舒适、更幸福,省委“一号文件”聚焦推动乡村建设提档升级列明了一项项具体的任务:新改建农村公路5000公里,行政村区域实现5G和千兆光网全覆盖,新改造提升村卫生室2万家,打造20个生态清洁小流域……要把这些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努力让群众可感可及。
春天播下种子,只要努力耕耘,一定能收获累累硕果。(毛鑫鑫)

初审编辑:孔秀
责任编辑:韩静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