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站内搜索:search
私营经济推动融合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  时间:2007-05-22 15:35:00   【浏览字号:
  最近10年,在私营经济的推动下,长三角经济融合正在前所未有地展开。
图1

长三角经济指标超越珠三角

  今天的长三角在各个经济总量指标上都已经超过了珠三角,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引擎之一。

  虽然长三角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发展一直不乏民间的鼓动和政府的意向表达,但是整个区域经济的融合发展并没有实质性的突破。最近10年,在私营经济的推动下,这种融合正在前所未有地展开。

  在国务院《长三角地区区域规划纲要》出台前夕,一部历时三年,针对长三角区域经济提出田野实访和战略分析的学术调查报告《重返经济舞台中心———长三角经济区融合转型研究》于近期问世。这份报告由香港大学经济及工商管理学院和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多位教授参与主持和研究,计划对象涵盖了长三角地区16座经济发达城市,针对域内29种行业的中高层企业管理者进行面访,获得2405个有效样本。

  这也是目前针对长三角企业经营现状、产业集聚形态和企业对宏观投资环境评价最权威的调研报告。

  报告指出,长三角区域经济近十多年来突破性发展的基本和主要的动力来自于市场的力量,对于江苏而言就是大规模引进外资后所形成的面向国际市场的外向型经济,对于浙江而言就是活跃的民营经济,而上海的开放给了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重新布局的机会,经济资源和生产要素的流动突破了行政区划的阻隔,使经济活动的内在关系得到联接,促进了区域经济的融合和活力的喷发。

  政府为长三角经济的活力重现和蓬勃发展积极创造了适宜的宏观环境,包括吸引外资的低税收政策、鼓励民营经济的优惠和折让、大规模现代化基础设施的兴建、切合实际的产业规划的引导和多种开发区的设立、市场统制和经济管制的放松等等。

  长三角区域经济的一体化还远未完成,而且还只是刚刚起步而已。一体化的进程必须基于政府的意愿和作为,但又不能仅仅依赖于政府的意愿和作为。它的起始需要促进市场的自由化,以释放经济的内在潜能,而它的实质性演进必须依赖于企业和企业家追逐利润的意愿和作为,以此形成资本和生产要素在更大的地理范围和市场空间进行配置和重新配置,以形成区域经济的活力,逐步形成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结构的互补与改善,从而促进整体区域经济的融合与发展。

  陆雄文:“建议制定长三角合作法规”

  在讨论长三角经济融合转型的过程中,一个主要的论点就是,必须进一步拆除资源要素流动的人为屏障,创造公平自由的区域环境。

编辑:蒋华
>>浏览更多热点新闻,了解更多财经知识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
论坛精华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