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财 > 股票

创业板拉开资本角逐序幕

2008-04-09 13:34:00     作者: 宋璇    来源: 国际金融报  

关键词: 创业板
[提要] 盈创的成立,预示着国内一些风投在寻求合并、做大做强。未来这些实力强大、有着成功投资经验的风投企业将会迅速发展,而一些中小型风投公司将会逐渐消亡。在这个圈子里,将出现大量的重组和兼并,国内的风投企业将经历一次大洗牌。

    国内风投企业将经历一次大洗牌,券商直投业务开闸面临人才缺位——

    盈创的成立,预示着国内一些风投在寻求合并、做大做强。未来这些实力强大、有着成功投资经验的风投企业将会迅速发展,而一些中小型风投公司将会逐渐消亡。在这个圈子里,将出现大量的重组和兼并,国内的风投企业将经历一次大洗牌。

    初次见到丁学文,他递给了记者两张名片,一张印着“中星资本董事总经理”,一张印着“盈创投资合伙人”。“盈创的建立,是我们配合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创业板将推出、探索创投行业在本土发展的一种全新模式。”谈及新生的“盈创”,丁学文言语中难掩兴奋。

    在创业板即将推出的敏感时期,创投行业的一举一动都会吸引市场的目光。近日,由上海创业投资管理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创管”)、中星资本、蓝海创投、优势资本等投资人合作组建的上海盈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盈创”)正式成立,因其政府、外资、民营的多元股东结构,以及有“中国VC(风险投资)元老”之称的华裕达出任董事长,在业界引起广泛关注。

  扭转资本市场发展顺序

    3月底,证监会公布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如深水炸弹,在业界和学术界引起诸多反响。一时之间,时机之争、门槛之争甚嚣尘上。

    对此,具有多年海外投资经验的丁学文态度却颇为坚决:“政府目前的发展方向是正确的。” 
    按照国外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发展顺序,一般是先有三板市场,之后是二板市场,最后才是主板或称一板市场,而企业直接融资的道路也是从三板市场开始,当其经营业绩得到社会、投资人、政府认可之后,酌情上升到二板市场甚至主板市场。

    “美国、日本、欧洲的资本市场在直接融资方面,基本都是遵守这样的顺序,但国内资本市场在直接融资方面,却是呈跳跃式成长。”丁学文表示,国内首先建立了主板市场,让一些大型国有企业率先登陆主板,而三板、二板市场的欠缺,使得国内的资本市场像一幢没有修好地基的大楼,从而使主板市场产生了大量S、ST、*ST的个股,还有就是股改遗留下来的、目前对A股市场影响非常严重的“大小非”问题。

    在丁学文看来,包括导致本轮A股下挫的“融资门”,都是受到这种“跳跃式发展”的影响。否则,为什么美国股市一谈IPO就大涨,而国内股市一谈融资就“色变”。因此,他认为,政府在此时强调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推出创业板,表明政府已经意识到了国内资本市场跳跃式发展的问题,并且正在着力改变。

    至于业界一直争论不休的有关创业板推出的时机和门槛问题,丁学文反问记者:“如果现在是2006年、2007年,还会不会有人问这些问题?”答案当然是“不会”。因此,无人能预料A股在2008年出现了熊市的征兆,任何风吹草动都会触动投资者的神经。但推出创业板是政府早就确立的目标,它关系着整个资本市场的发展,争论的结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创投行业面临大洗牌

    创业板的推出,将完善风投和创投的退出机制,这也使得国内一些所谓的风投和创投企业不断涌现。但丁学文表示,“2008年会是挑战很大的一年”。这个挑战不仅是对中国经济、中国股市而言,同样也包括国内的风投和创投行业。

    在过去两年的牛市中,国内充斥了很多自称在做私募基金和风投,但事实上这些资金很大一部分是依托国内A股市场的多头,在IPO赚钱效应的刺激下,他们做拟上市(Pre-IPO),可是过去6个月次新股破发的经历和A股下行的行情,使得那些打着创投名号而实质在做投资公司的“创投”变得举步维艰。

    但丁学文对盈创的未来充满信心:“盈创所定位的创投是随着企业创立之后,除了提供其发展资金之外,还引进国外的技术和团队,协助其管理、发展,使之成为健康的企业,最后符合三板、二板、主板的条件,这也符合健康的资本市场发展的需要。”

    此次盈创融合了上海创管项目资源优势,中星资本丰富的国外运作和管理模式,优势资本在国外上市的经验,民营蓝海创投在未来培育民间LP(有限合伙人)方面的准备。“我们相信盈创这种合作模式,将符合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方向。”

    盈创正在积极备战创业板。此前,深交所曾召集上海、深圳两地较大的创投公司推荐一批项目资源。据丁学文透露,上海创管向深交所推荐了13个项目,其中有3至4个项目,盈创参与其中。而目前盈创正在筹划3只基金,前两只与交通银行合作,还有一只预计规模在10亿元的私募股权基金。目前,已经和3位来自苏浙的自然人签订了出资意向性协议。

    在一些风投(VC)看来,盈创的成立,预示着国内一些风投在寻求合并、做大做强。未来这些实力强大、有着成功投资经验的风投企业将会迅速发展,而一些中小型风投公司将会逐渐消亡。在这个圈子里,将出现大量的重组和兼并,国内的风投企业将经历一次大洗牌。

    券商直投人才缺位

    虽然不惧于同行业的的竞争,但对于有“国家正规军”之称的券商直投业务开闸,是否会成为创投企业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随着创业板推出脚步的临近,拟在创业板上市企业的高成长性和高回报率,不仅吸引了国外资本、民间资本,还引起了券商的关注。目前,国内获得直投牌照的券商只有中金公司和中信证券。因此,很多券商为分享这场资本盛宴,纷纷通过曲线直投的方式介入这一市场。

    “券商的优势在于承销和投行,如果他们试图介入到初级市场当中来,对他们并不十分有利。”丁学文说。

    据了解,企业从创业到最后上市一般要经历5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叫“死亡谷”,这意味着企业基本还处于亏损阶段,这个时候,企业惟一能求助的只有“天使投资人”;第二阶段叫初阶段,此时的企业开始盈利,它需要的是有人能把公司的模式进一步完善,这时候,风投(VC)开始介入;第三阶段叫中晚期,企业各方面已经发展成熟,考虑往境外发展,引进更好的管理模式、境外投资者与策略投资者,这一阶段,私募股权投资(PE)会参与进来;第四阶段则是拟上市(Pre-IPO),企业要上市,需要找承销商和投行帮忙,券商在其中担任了主要角色;第五阶段,则是上市后对股价的管理。

    丁学文表示,在上述5个阶段中,创投扮演第一、二、三阶段的角色,而券商比较擅长的是承销和投行,也就是第四阶段的工作。因此,券商和创投的职责实际上是相互搭配的。但如果券商直投业务放开后,券商将要进入前面3个阶段,“券商在人才培养与投资后管理等方面的欠缺,将是其未来业务面临的最大困难。”

    国外的经验证明,牛市时,所有的金融机构把炒股放到首位,培养人才被放到了第二位。但当熊市开始,靠炒股获得的利润衰退,为从其他途径创造收入,机构才会意识到培养人才的重要性。

    尽管中金公司和中信证券已经获得直投牌照,但是丁学文认为,所有的金融产业链都需要时间的锤炼,然后才能确定自身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在国内券商内部固有问题还未解决的情况下,其直投开放只能是政府实验性的举措,距离大规模的开放还需要一段时间。

吴毅斐

相关阅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