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财 > 股票

规范大小非解禁是“规市”还是“救市”?

2008-04-22 09:01:00     作者: 陆观春    来源: 国际金融报  

关键词: 大小非解禁
[提要]

    A股股市经过几个月惨跌后,昨日(21日)大幅高开:上证综指开盘3305.15点,收盘3116.98点,比前一交易日涨22.31点。显然,这一结果缘于4月20日证监会的《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转让指导意见》(简称《意见》)。

    这份603字的《意见》到底对市场影响几何?持续性如何?正负效果如何?已经引起了很多业内人士和广大股民的讨论,有关的评论与报道充斥着财媒的版面和网页,好不热闹。但笔者发现,绝大部分评论都聚焦在《意见》本身对市场影响的预测上,少部分提出了对《意见》如何完善的建议。而有一个视角几乎鲜有涉及,即这份《意见》透露出的监管层调控手法的最新变化,这,也许更有深意。

    大家知道,这份《意见》来之不易。从市场角度看,这是在市场进行了几个月下跌和煎熬之后出台的;从政策角度看,这是2005年启动的股权分置改革的后续发展;从舆论角度讲,这是在“救市”与“不救市”的“口水仗”白热化之际出台的。千呼万唤始出来,但出来的这份《意见》是“救市型”还是“非救市型”?是我们想象中的吗?回答是:既是,也不是。正因为如此,更有一探究竟的必要。

    说它是“救市型”的,是因为它的出台直接导致了昨日股市的上涨、信心的初步恢复,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说它是“非救市型”的,则因“救市论”者们所开列的“药单”几乎一条未用,包括下调印花税、暂停大小非减持、暂停新股上市、推迟创业板等,反倒是出了个新招:超总股数1%的限售存量股转让时必须走大宗交易渠道。这表明,监管层正试图跳出“利益刺激”等习惯性思维,并通过制定正确的交易规则等手段,达到不断完善股市、规范股市、发展股市的目的。这也许才是《意见》透露出的更具价值的信息。

    那么,更进一步的探讨就尤显必要了。现在看来,“救”与“不救”的关键,可能在于如何区分政府行为与市场行为的边界。特别在我们这样一个新兴市场上,政府或市场各自该做些什么、不该做什么?确实有些难以拿捏。此次《意见》的核心,笔者以为主要是一条,即尽量保证股市价格机制的正确性,防止市场出现扭曲的价格信号。大家知道,“让市场定价”,是市场机制的灵魂,只有当市场无法正确定价时,比如市场失灵了,政府才能出手。这是一条简单的市场经济学法则。那么,扭曲股市价格信号的祸首是谁?现在看来,市场与政府几乎已达成共识:祸首就是大小非减持——它交易量巨大、交易价格相对而言极低——这类交易所生成的价格信号,令市场上的交易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感到悲观和恐惧,再加上市场上各种不良预期的轮番加强,市场于是轮番下跌。

    当然,要让价格信号健康、正确并非易事。就以《意见》出台后的反应来看,市场表现出的只是谨慎的乐观,上证综指数虽上涨0.72%,深证成指却跌了1.75%,而且两市均有震荡反复,说明市场对《意见》和未来趋势的解读并未充分统一。这也可能正是市场抛弃“一哄而上”心态的理性表现,也可能是因为《意见》尚有待完善之处,均需要时间来检验。

    所以,4月20日的《意见》,与其说是救市行为,不如说是规范市场的行为。政府与市场,以此为契机,也许将越来越深地步入到良性互动的环境中去。

    (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张元亮

相关阅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