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4-28 13:46:00 作者: 周斌 来源: 北京晨报
无论是大小非解禁新规,还是降低印花税,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股票市场的供求矛盾问题,而证监会酝酿推出的融资融券,也可能成为缓解大小非冲击的一张好牌。本月24日,证监会官员称,将按照市场实际需求情况,适时、有步骤地安排和推进证券公司开展融资融券业务。
所谓融资融券,是指交易者可以通过向证券公司(以抵押的形式)融得资金或者股票,对个股进行做空或者做多。
融资可以用证券作为抵押,即使没有新资金入市,假设现有的流通股完全抵押融资,可以为股市注入最多5万亿左右的流动性(此为理论测算,实际可能性极小)。而融券,通常是投资者在看空个股时,可以向证券公司借出股票,在未来一段时间后,再归还给证券公司同样数量的股票,并且支付一定的费用。
由于市场上股票的总量是固定的,而资金则有放大效应,因此,融资融券实际上是一个偏向利好的制度。同时,融资融券将能改变以往的单边市场格局,投资者在上涨时可以通过融资放大获利,而在下跌时候可以借券卖出,同样可以获得收益。
但是融资融券制度也存在一个急需解决的隐患:国有大小非是否能否借券给机构做空?
众所周知,国有大小非是目前最大的股票持有者,而根据2007年7月国资委、证监会公布的三个政策性文件,在连续三个会计年度内,依据上市公司总股本的不同,国有控股股东累计减持达到3%或5%两个比例,需要报国资委批准,这是有助于缓解A股市场面临冲击压力的。但是,如果机构可以向国有股东借券卖空,那么国有股东是否也要上报国资委呢?毕竟,国有股东持有的股票,所有权并未转移,因此不能算是转让。但是此举将会客观上造成股票供应量的增加,这无疑将进一步加大市场的波动。
因此,推出融资融券前,应首先明确国有大小非在其中的角色,否则,一个利好的制度,也可能变成利空。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