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财 > 股票

破发!机会还是风险?

2008-06-26 09:49:00     作者: 贺辉红    来源: 中国证券报  

关键词: 破发
[提要]

    从牛市顶峰直泄3000点后,不少上市公司的IPO发行价和增发价跌破。这种局面的出现既是行情走弱使然,也是发行价过高导致估值风险的表现。分析人士认为,破发也许存在套利机会,但在行情持续走弱的情况下,也可能意味着陷阱。

  破发“见怪不怪”

    天相投资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6月20日,2007年以来实施增发的上市公司共有219家,以6月19日的收盘价为参考系数,经过复权后发现,低于增发价格的公司有124家,占增发公司总数的56.62%。其中,公开增发的43家公司,定向增发的81家公司,折价幅度在3.04%-72.48%之间,去年实施定向增发的天音控股折价幅度最高,振华港机、中航地产、亿城股份三家的折价幅度都在64%以上,北方创业折价幅度最低,仅为3.04%。

    除增发价外,也有不少上市公司股价跌破首次发行价。据统计,2007年以来共有244家公司首发募资,截至6月20日,有17家公司跌破发行价,其中有不少“601”蓝筹股,包括中国太保、建设银行、中国石油、中国铁建、交通银行、中煤能源等。这些股票中,中国太保的折价幅度最大,高达38.42%,中国中铁则仅为0.22%。

    业内人士认为,从近期股市的表现和A股的发行体制来看,发行价跌破说明市场明显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市场太弱,大量资金不计成本出逃,导致这些股票非理性下跌;二是增发价和首发价定得太高,其成长性和业绩不足以维持高水平的估值,导致上市公司价值回归。

  破发的三层意味

    众多A股破发意味着风险还是机会?专业人士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破发意味着底部的到来,也有人认为破发仅仅是下跌的开始。

    但仅从市场的角度来看,破发应该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信号,这个信号也许意味着寻底的开始,也许意味着搏短线的机会,或者还意味着长期抄底的启示。

    第一层,寻底的开始。目前的股市面临着两个问题,一是基本面上通货膨胀压力较大,而流动性紧缩也有可能已经形成;二是在全流通背景下,估值体系也面临着重构。而“破发股”的发行时间大多在股市的高峰期,定价非常高,其自身的估值水平需要修正,目前的行情只是价值回归。在价值回归之后,股市经过一段时间的惯性下跌才会见到底部。因此,破发也许只是寻底的开始。

    第二层,短线套利机会。从破发股破发前后的表现来看,一般破发后都会有一个反弹的过程,如建设银行在第一次破发后,借印花税下调之机迅速反弹至8元左右。不少资金在破发之后,展开了积极套利的活动。不过,这些股票都只有短暂的反弹,在弱市行情的驱动下,发行价防线最终仍有可能崩溃。分析人士认为,在资本市场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没有人能够战胜市场,发行价只是一个心理价位。

    第三层,长线抄底的启示。尽管有上述不利因素,但也不能排除股市调整结束后,在“从众心理”的作用下,这些“破发股”有率先崛起的可能性。因为破发有可能被市场认定为“低估”和具备“成长性”,而这两个因素都是股票大涨的重要理由。不过,分析人士认为,这一种行情出现的前提是“产业资本”进场,而“金融资本”不再撤退。
    跌破IPO发行价公司一览表>>  
    代码        简称    发行价     6月25日收盘价

    002191 劲嘉股份 17.78    10.37

    002212 南洋股份 15.12    14.18

    002240 威华股份 15.7      13.04

    002247 帝龙新材 16.05    15.53

    002249 大洋电机 25.6      25.07

    601601 中国太保 30          20.11

    601857 中国石油 16.7      15.76

    601866 中海集运 6.62        4.97

    601939 建设银行 6.45        6.31

    601998 中信银行 5.8          5.48

    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吴毅斐

相关阅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