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8-19 14:20:00 作者: 齐鲁证券 来源: 大众网
●央行发布《2008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调控目标转移
上周五,央行发布了《2008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点评: 在报告中央行对下一阶段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给出了比较清晰的调控思路,即保持货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金融宏观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和灵活性,根据国内外形势变化适时微调,合理把握调控的重点、节奏、力度,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加强对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力度,平衡好控制通货膨胀与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关系,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从报告可以看出,央行贯彻“一保一控”的总体思路,不再把控制通货膨胀作为货币政策的主要调控目标,而是要平衡好控制通货膨胀与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关系。我们还注意到央行在报告中首次建议给民间借贷合法定位,并适时推出《放贷人条例》,此举将给我国的金融市场带来相当影响。
●投资者信心受挫 市场破位下行
经历了连续四个交易日小阳线后,周一市场并未见到期盼的技术反弹,反而上演了惨烈的“黑色星期一”。两市股指略微高开后逐波下行,下半个交易日的下跌幅度更大,沪市收于2319.87点,下跌130.74点,深成指收于7833.09,下跌400.32点,两市共有582只个股跌停,其中沪市326家,深市256家,包括新上市的中国南车在内,飘红的个股仅32家,市场下跌的残酷性可见一斑。在这种暴跌之下,成交量却未见明显变化,仍维持较低水平,中国南车共成交66.7亿,沪市总成交367.2亿,深市成交156.4亿。
一、市场信心受挫,股指运行环境并不乐观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15日表示,对“市场波动高度关注”,“我国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总体趋势没有改变”。对市场普遍担忧的“大小非”减持和大盘股IPO重启,表示未来将进一步完善大宗交易系统、开发可交换债券、建立国有股东转让实时监控系统,对大盘股发行采取更加谨慎的态度。同时证监会起草了《关于修改 <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第六十三条的决定》,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旨在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增持股份的行为,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这使市场存在一定的反弹期望。但,预期反弹没有出现,大盘继续破位下行。我们前期曾提示过,股指运行环境并不乐观,虽然CPI连续回落,但与PPI背离加大,挤压企业利润,7月份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速同比上涨14.7%,创17个月来的新低。固定资产投资和外贸出口均出现反弹,从紧货币政策的预期依然较强。根据中登公司数据,8月4日至8日,A股新增开户数仅为14.9万户,再次回落,全周参与A股交易的账户数占比仅8.79%,比前两周的10%进一步萎缩,基金前7个月仅募资1200亿,资金供给远小于需求。美国7月份CPI同比增长5.6%,创下17年新高,市场对经济滞胀的担忧再次加剧。
二、价值投资和主题投资均出现下跌,估值空间下移
大盘暴跌导致板块全线收绿,其中网络、有色、券商、煤化工、外贸、纺织服装跌幅超过8%,虽然近期股指也曾有过大跌,但板块跌幅如此之大的确少见。大盘股的运作必须有足够的资金才能完成,以上半年基金的发行数量和募集资金额度,市场期待大盘蓝筹股全线反弹,带动股指上涨是不太现实的。在股指经过连续下挫后,估值水平已有所降低,但国际比较仍处于高位。业绩优良的大盘蓝筹股估值水平已经较为合理,但权重大的股票如中石油等与港股仍有差距。题材股估值有大幅度回落的空间,仍需警惕前期暴炒的没有业绩支撑的题材股补跌。同时,本周将有47家上市公司总计189亿限售股解禁,占8月解禁股总数273亿的69.2%。其中,宝钢股份119亿股限售股在今天(19日)解禁流通,为本周解禁总数的63.0%,可能会再一次考验市场的心理承受能力。
三、技术压力仍大,成交量萎缩状况未有改观,中期走强仍需多因素配合
从沪市月线图上看,2006年5月份,市场突破60月均线1460点后,持续震荡整理一个月,随后展开波澜壮阔的上涨行情。自6124点回调以来,本周首次下压60月均线,该线位置目前来看是2270点附近。由于市场连续下挫,技术反弹的可能性在加大。不过从沪市去年调整以来的月线图上看,几乎每一条重要均线如5月、10月、20月均线,股指总是先行跌破后再出现反弹,唯独30月均线有明显的短线支撑,其主要原因是4月底管理层出台了数个利好,特别是实质性降低印花税的刺激。因此,技术性反弹仍可能难改市场的持续下跌,中期走强需要消息面、市场面或者说宏观面、微观面的配合。在整体处于相对弱市情况下,投资者仍应控制仓位,不宜追涨,滚动操作,对形态破位的个股在反弹时减仓。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