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站内搜索:search
投资封基三大理由
来源: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作者:  时间:2007-11-01 11:17:00   【浏览字号:

  高折价、高分红、股指期货投资封基三大理由

  性价比是普通消费者在日常消费购物时重点考虑的因素。在投资品中,封闭式基金就是属于折价交易的典型品种,具有明显的高性价比特征。

  持有人结构导致封基高折价

  由于我国封闭式基金的持有人结构与大多数股票的持有人结构有所差异,大部分封闭式基金被保险资金、社保基金等机构投资者所持有,普通投资者参与封闭式基金投资的比例较小,因此,封闭式基金的定价权主要掌握在上述机构投资者手中,封闭式基金的价格主要反映了这些机构对市场的认识。而这些机构的风险偏好特征大多较为保守,属于风险厌恶型,因此,他们对于封闭式基金的定价也较为保守,从而导致封闭式基金出现明显的折价。

  正是这种高折价使得当前的封闭式基金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目前全部封闭式基金的加权平均折价率约为26%,而大盘封闭式基金的折价率高达29%左右,这样高的折价率难以维系。从长期来看,折价率逐步缩小是必然趋势。折价率的缩小将给持有人带来超过市场平均水平的额外收益。

  三个指标值得重点关注

  从中期来看,推动折价率缩小的因素主要有2007年度的大规模分红和推出股指期货的预期。

  数据表明,众多的封闭式基金积累了大量的可分配收益,其中的90%以上将用于年度分红。据估计,很多封闭式基金的年度分红金额将达到1元以上,少数封闭式基金的年度分红金额甚至可能达到2元左右。如此高额的现金分红将促使封闭式基金的分红前折价率明显降低,从而给投资者带来合理回报。

  在封闭式基金品种的选择上,主要应当考虑三个指标:一是折价率高,二是潜在分红金额较大,三是净值走势较为强劲。其中潜在分红收益较大的基金有基金金盛(3.730,0.00,0.08%)基金科汇(4.242,0.00,0.09%)基金久嘉(3.437,-0.02,-0.66%),其2007年年度分红有望达到2元左右,基金净值走势较为强劲的有基金泰和(2.638,-0.03,-0.98%)基金裕隆(2.999,0.00,0.00%),另外,还有基金丰和(2.232,-0.02,-0.80%)基金金泰(2.817,-0.03,-0.91%)基金金鑫(2.214,-0.02,-0.98%)属于分红对其折价率影响比较大的,以上三类基金值得投资者重点关注。

  股指期货带来封基新机会

  股指期货的推出将给市场带来新的赢利模式。据笔者分析,在推出的初期,股指期货将是一个投机主导的市场,而不是一个理性投资者主导的市场。股指期货的不合理定价偏差有可能频繁出现,甚至可能较为持续性地存在,由此将给套利者较多的机会。

  正向期现套利是一种最基本的套利模式。当股指期货相对于现货指数定价过高,并且超出无套利区间时,买入指数现货同时卖空股指期货建立套利头寸,此时套利组合成为相对无风险组合,其组合净值不随市场的涨跌而变动。等到股指期货的价格回归无套利区间时,套利收益就可以实现。确保套利收益能够得以实现的最基本保障是,股指期货的到期价格必定等于现货价格,这是一项强制性的制度约束。

  由于封闭式基金的投资较为分散,因而其净值的走势与沪深300(5628.145,-60.40,-1.06%)指数高度相关,这就为投资者利用封闭式基金作为指数现货的替代品、与股指期货共同构建套利头寸提供了基本保障。如果再作一些技术性处理,如利用不同品种的封闭式基金构建适当的组合作为指数现货的替代品,其拟合效果可以进一步提高。这样的套利头寸,已经过滤了市场波动对其净值的影响,可以获取无风险收益。

  在不考虑期货定价偏差的情况下,其收益由两项叠加构成,一是在持有期内封闭式基金折价率缩小而带来的收益,二是封闭式基金超越市场产生的收益。据笔者初步测算,在维持分红前后折价率不变的情况下,部分封闭式基金由于分红而带来的收益可能高达40%,用股指期货对冲后,此项收益就可以成为无风险收益。这样高额的收益对于众多的投资者而言是极其诱人的。因此,股指期货推出以后,必然有大量的投资者从事上述套利交易,从而引发封闭式基金的价格上涨和折价率缩小。

编辑:yingchun
>>浏览更多热点新闻,了解更多财经知识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
论坛精华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