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6-13 10:30:00 作者: 来源: 证券时报
在国内的市场中,基金投资者普遍关注基金的短期业绩,并且众多的投资者会根据基金的短期业绩进行投资决策,但是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某一时段内排名靠前的基金,经常在投资者购入后就辉煌不再。在海外成熟市场,学术研究和投资实践都表明,优秀基金的业绩很难持续。作为新兴的市场,国内基金的业绩更是频频变脸。对国内基金业绩持续性的考察表明,整体上,国内基金业绩也不具有持续性。依据基金短期业绩投资的策略效果不佳,依据长期表现一致性强或综合能力评级高的策略进行投资,短期内(一年)的业绩也不显著,但在中期内(3年)业绩比较显著。
基金业绩持续性考察
国外的多项研究表明,在某些阶段,基金投资中存在一种“热手”(hothand)现象,即某一时段业绩好的基金会连续取得良好的业绩。国外研究通过生存者偏差来解释这一现象,费率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低费率的基金比高费率的基金业绩持续性更好。分析国内混合基金2003年至2010年的数据表明,国内基金的业绩持续性不显著。
如果投资者根据当年的业绩来选择基金,在下一年同样能取得超过平均业绩的可能性不大。遵循Goetzmann和Ibbotson(1994)、Malkiel(1995)的方法,构建双向表来评估基金业绩的预测能力。在表中,定义成功者(失败者)为在过去的一年中业绩超过(落后)平均值的基金。数据表明,在2003年至2010年,国内基金业绩不具有持续性,当年业绩好并且在下一年继续表现好的基金所占比例不均衡,在有的年份超过50%,如2003年和2006年的赢家,在下一年度能够继续成为赢家的可能性较大,比例分别达到57.1%和60%,在其他的年份,这一比例较小。说明如果投资者根据当年的业绩来选择基金,在下一年同样能取得超过平均业绩的可能性不大,这一“热手”投资策略在国内效果不显著。相反,那些在当年表现较差,业绩落后于平均回报的基金,在下一年度能够翻身,成为业绩超越平均回报的赢家的可能性也不显著,除了2007年和2008年这一比例超过60%外,其他的年份,输家在下一年能翻身的可能性都较低。对投资者来说,不能只根据基金一年业绩的好坏来选择基金进行投资,那些业绩较好的基金下一年不能保证有同样的好业绩,同样的,那些业绩落后的基金,在下一年也未必能翻身。投资者不宜以基金的短期业绩(一年)作为投资决策的重点,基金的管理能力、投资风格、费率等因素更为重要。
总体而言,基金的业绩是不具有持续性的。我们下面针对投资者采取的具体的投资策略,模拟在不同策略下基金的业绩,检验这些投资策略的有效性。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