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来,多位知名基金经理“减负”引发市场关注。在近年来基金规模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一名基金经理旗下有多只基金,即“一拖多”现象普遍。不过从过往业绩来看,多位知名基金经理“一拖多”业绩表现并不理想,尤其是在权益市场整体表现不佳的2022年,知名基金经理旗下产品规模大幅缩水、业绩遭遇滑铁卢现象并不罕见。
业内专家认为,“一拖多”问题或带来基金业绩下滑甚至翻车,这引起了市场的关注。在此背景下,多家基金公司开展了“一拖多”经理减负工作。而针对基金发展依赖知名基金经理的问题,关键在于基金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及公司内部管理制度的优化。
多因素致基金经理“一拖多”
基金经理“一拖多”现象普遍存在。截至2022年底,全市场公募基金产品超过一万只,规模超过26万亿元;在职的公募基金经理共有3千余人,其中共有200余位在职基金经理每人旗下产品至少有10只。总体来看,“一拖多”在头部公募、个人系公募及近年规模快速扩张的新锐基金公司表现尤为明显。
华林证券资管部董事总经理贾志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明星基金经理“一拖多”,是多种市场因素叠加的结果,部分明星基金经理过往业绩优秀,投资者认可,市场号召能力强,基金公司基于规模增加的考虑,会给“台柱子”基金经理加码。另外,渠道推荐知名基金经理新基金产品的收益要好于老产品,也在一定程度上推波助澜。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也表示,“基金经理一拖多”存在多种原因,包括明星经理品牌效应拓展、公募基金专业人才不足、基金募集发行脉冲特征、“固收+”等产品多经理配置要求等。“基金经理一拖多”容易导致基金经理精力分散时间不足,形成代表作品基金和一般性基金的利益输送,引发明星基金经理风格对于基金公司的过度影响,带来后备人才锻炼机会匮乏,进而影响基金公司的总体业绩和长期发展。
业内人士表示,一般来说,基金经理“一拖多”对固收类基金产品的影响不大。主动权益基金则更考验基金经理的投研能力,且基金经理也会面临较大的管理压力。“一拖多”现象反映出基金人才相对短缺、产品同质化、基金公司发展较为依赖知名基金经理等问题。
“一拖多”基金收益不佳
从管理规模来看,多家公募某一知名基金经理因旗下产品较多,其管理规模占基金公司总规模的半壁江山。但从过往业绩来看,多位知名基金经理“一拖多”业绩表现不佳。
截至2022年底,前海开源基金旗下知名基金经理曲扬共管理9只主动权益类产品,2022年业绩全部告负,平均回撤超3成。其中,前海开源优质企业6个月持有混合C、前海开源人工智能主题混合去年收益跌超32%。鹏华基金王宗合此前在管的10只产品去年收益率全部告负,鹏华消费优选混合、鹏华创新去年收益跌超20%。信达澳亚基金冯明远管理的多只主动权益类产品2022年业绩表现也较差,其代表产品信澳新能源股票,去年回撤幅度超29%,跑输业绩比较基准11.22个百分点,在同类排名中也靠后。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基金经理产品持仓同质化也比较明显。结合相关基金产品披露的2022年度四季报来看,其中冯明远管理的信澳新能源股票、信澳科技创新一年定开、信澳领先智选等多只产品前五大重仓股完全一致。王宗合、曲扬分别管理的主动权益类产品中,其十大重仓股前五只个股也出现较高的重复率。
贾志认为,拉长投资周期,基金经理没有常胜将军,都要经受市场周期变化的考验。“一拖多”可能过度地透支明星基金经理能力和精力,再加上发行新产品时销售适当性执行不到位,风险提示不足,都人为地提高了投资者的预期,为投后服务埋下了隐患,影响持有人的投资体验。
多位基金经理主动“减负”
2023年以来,王宗合、冯明远、曲扬等多位知名基金经理选择“减负”,纷纷卸任旗下管理的部分基金产品。2月11日,鹏华基金发布公告称,王宗合于2月11日离任鹏华精选回报三年定开混合、鹏华中国50混合的基金经理。此前的2月4日,王宗合卸任鹏华优质回报两年定开、鹏华成长价值两只基金的基金经理职务。
冯明远年内已相继卸任了两只产品的基金经理职务。2023年1月13日起,冯明远不再担任信澳匠心臻选两年持有期混合的基金经理。2月3日起,冯明远又卸任信澳先进智造的基金经理,信澳先进制造将由齐兴方单独管理。前海开源基金2月4日发布公告称,因公司内部调整,曲扬不再担任前海开源医疗健康基金的基金经理,由此前共同管理者范洁单独担任基金经理。
田利辉表示,“一拖多”问题或带来基金业绩下滑甚至翻车,这引起了市场的关注。在此背景下,多家基金公司开展了“一拖多”经理减负工作。有些基金经理卸任目前部分在管产品,有些在管产品增聘基金经理共同管理。而针对基金发展依赖知名基金经理的问题,关键在于基金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及公司内部管理制度的优化。只有能够找到人才、用好人才、发展人才,才能带来基金公司依赖明星经理问题的解决。
贾志认为,基金行业的“造星”现象,会随着行业发展,投资者的日益成熟而有所改善。基金公司如果立足长期发展,也要主动控制,提高投研的整体实力,做好基金经理的梯队培养,为投资者提供长期的优秀产品。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小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