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外衍生品具有交易成本低、交易品种多样、创新程度高等特点,在推动经济转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服务乡村振兴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近年来,随着国内场外市场的发展,交易品种不断丰富,产品模式日益多元,为实体企业提供了个性化的风险管理方案,并为国内企业“走出去”提供保障。
“国内金融机构推出场外业务的初衷就是希望能丰富市场风险管理工具。”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近年来,国内企业对跨境互换业务的应用实践,不仅反映出国内风险管理需求的增加以及市场参与者对衍生品认知和接受程度的提高,也体现了国内金融机构运用场外衍生品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提升。
收益互换帮助进出口企业规避点价风险
今年3月,华东地区一家涉棉企业在签订进口协议后,又在国泰君安风险管理有限公司“下单”了一笔跨境收益互换。从2022年每单匹配美棉5手到如今每单20手,从单纯应对点价风险到综合管理存货风险,这家企业对跨境收益互换的使用已是得心应手。
据了解,这家企业主要从事进出口业务、国内贸易等,根据业务需求进口棉花进行加工,出口棉纺织成品。企业在进口原材料时,供应商以境外棉花期货为标的进行点价。
“2022年以前,境内与境外棉花期货价格相关性较强,企业可以采用境内棉花期货进行套保。”国泰君安风险管理有限公司相关业务负责人夏龙告诉期货日报记者,2022年以来,受俄乌冲突和疫情导致物流受阻等因素影响,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行,带动国际棉价快速上涨,且价格波动剧烈,棉花进口利润大幅压缩。同期,国内纺织市场弱势运行,国内棉价涨势相对较缓,内外棉价格出现倒挂,该企业采用之前的风险管理方式难以实现有效套保。
与此同时,船期的不确定性以及库存周期的拉长也使企业套保需求比以往更加迫切。但如果选择境外期货市场套保,企业一方面将面临境外期货套保渠道不畅、套保资金出入境操作不便的问题;另一方面在价格波动剧烈的情况下,境外套保还有较大的追保风险,资金压力会大幅增加。
了解到以上情况后,国泰君安风险管理有限公司针对该企业的业务背景和需求,为其定制了挂钩美棉期货的跨境收益互换产品。该企业可以通过支付固定收益,从国泰君安风险管理有限公司获取基于美棉期货的浮动盈亏。由于该产品以美棉期货为标的进行结算,可以帮助企业规避进口时的点价风险,提前锁定进出口利润。同时,该产品以人民币计价,还能满足企业在境内使用人民币结算的需求,有效解决了企业外汇资金和境外交易额度有限的难题。
2022年上半年,这家涉棉企业在困境中首次尝试了跨境收益互换。据夏龙介绍,现在该企业采用点价方式的每单业务中每批次的进口棉花、出口产品,都有与之金额相匹配的跨境收益互换。跨境收益互换已成为这家企业生产经营的日常操作。根据企业的棉花进口和产成品销售流程,每单约400多吨美棉,每批次产品对应的棉花为40~50吨,产品周期1—2个月。
双向浮动TRS确保企业货值安全
浙江某上市企业的子公司主营金属材料、金属制品、高品质特种钢铁材料等产品的销售。镍作为重要的工业金属,是该公司日常经营中采购的主要商品之一。近几年,全球镍市场受到供需变化、地缘政治紧张、环保政策等多重因素影响,价格频繁大幅波动,给企业的采购成本及存货保值带来了巨大挑战。
据了解,该企业协议采购使用的是二轮(Second Round)竞价模式。该模式下,市场参与者在首轮(First Round)竞价中提交买卖指令,这些指令被收集和撮合以确定初始市场价格。随后,在短暂的间隔时间内,交易员和市场参与者分析第一轮结果并更新市场信息,调整交易策略。此后进行第二轮竞价,市场参与者提交新的买卖指令,通过公开喊价或电子竞价系统再次撮合,以发现新的市场价格。因此,每日价格波动也较大。这种情况下,企业要保持相对稳定的采购成本,实现采购均价锁定并不容易。
获悉该企业需采购5亿元货值的镍后,一家头部证券公司为其提供了跨境套期保值策略,通过双向浮动的总收益互换(TRS)保护资产价值,该证券公司与客户手中的现货对锁,帮助客户规避市场价格大幅波动对镍货值造成的不利影响。
上述证券公司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普通的浮动收益互换套保模式下,客户企业通过支付固定收益,锁定其未来的采购成本。同时,证券公司支付基于LME金属的浮动收益,通过在LME市场进行期货交易对冲风险,实现客户的风险管理目标以及自身的收益。而双向浮动套保机制允许企业在锁定采购成本的同时,分享市场价格波动的潜在收益或损失,通过支付和接受基于市场价格的浮动收益,来对冲现货价格波动风险。“相较于普通的固定和浮动收益互换,双向浮动套保机制可以更好地满足客户锁定采购均价的需求。”上述负责人解释说。
同时,该证券公司还提供内外盘套利对锁策略,客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进行沪镍与伦镍的套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从业务效果来看,该产品不仅帮助客户实现了有效管理镍市场价格风险、稳定采购成本和保护货值的目标,也为证券公司在跨境套期保值和金融创新领域开拓业务树立了新的标杆。
互换业务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据介绍,在国外发达金融市场,场外市场的规模远远大于交易所市场的规模。作为一种成熟的交易模式,国外互换市场规模已接近场外交易市场总额的90%。从国内产业体量和场外市场规模来看,互换业务在服务产业方面仍有巨大的成长空间。
近年来,国内金融机构为产业企业提供的跨境服务在实践中不断更新、升级。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除了上述案例外,国内还有多家券商以及风险管理公司在农产品、有色金属、能源化工等大宗商品领域,针对产业企业的个性化需求,通过互换以及互换和场外期权的组合运用,为进出口企业提供一站式综合风险管理服务。
例如,中粮祈德丰商贸针对一家“走出去”的橡胶企业“采购在外、销售在内”的特点,引入场外期权工具,通过含权贸易方式帮助企业降低原料采购成本;同时研判境内外市场风险特点,定制化设计了场外衍生品挂钩境外标的的风险管理方案——“内外盘价差”收益互换产品,即中粮祈德丰商贸与企业签订SAC场外衍生品交易协议,以新加坡交易所和上期所天然橡胶价差为标的,按照价差损益进行轧差结算。通过境内外业务一体化,帮助该企业提前锁定进口利润,助力企业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真正融入双循环发展新格局。
此外,华泰长城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还基于广州某铝制品外贸公司套保需求,制定了跨境价差收益互换方案,将上期所铝和LME铝两个期货价格组合,设计了“SHFE铝-LME铝×汇率”跨境价差标的,通过收益互换交易锁定境内外价差,满足企业同时锁定采购和销售价格的需求。该产品不仅帮助企业节约了单边保证金,提高了资金利用率,还通过境内外期货交易头寸的估值合并计算,使企业仅需承担境内外标的价差的波动风险,降低了存续期可能面临的追保压力,从而进一步减轻了企业的资金压力。
“产业客户的需求是多样的,单一产品可能无法完全满足企业整个经营链条各个环节的需要。因此,我们也在根据客户现实需要,不断对产品、服务进行改进和完善。”夏龙向记者介绍,未来,公司会继续将期货和衍生品行业的专业能力运用在跨境业务上,设计推出包含跨境互换、场外期权等场外产品在内的打包产品,为更多进出口企业提供全场景的个性化服务。同时,加大产业客户培育力度,增强企业运用衍生品的能力,助力产业在实现套保目标的基础上,提高资金利用率、增厚企业收益,促进场内、场外协同发展,进而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秦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