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过程监管驱动高质量发展
在《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促进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引下,期货行业的各类监管措施不断细化。今年1月,中期协发布实施《期货经营机构资产管理业务备案管理规则》(下称《备案规则》),适当提高了持续展业的条件,引导期货公司切实履行主动管理职责,加强从准入到退出的全过程监管。
距离《备案规则》发布将近一个月,其间业内针对如何改变期货公司资管业务现状,以及探寻未来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探讨。在行业人士看来,新修订的《备案规则》将以“严监管、强退出”重塑行业生态,推动期货资管从“同质化竞争”转向“主动管理竞争”,未来期货公司需依托专业能力与创新突围,实现资管业务“小而美”向“专而精”跃升。
专挑“美中不足”
细化全过程监管
作为期货公司的重要业务构成,起步于2012年的期货公司资管业务,经历了规模快速增长,以及去“通道”后回归主动管理的历程。目前,凭借在期货和衍生品投研方面的行业优势,期货公司资管业务在主动管理和特色化发展方面初见成效。
从行业规模来看,期货公司资管业务属于“小而美”。截至2024年12月底,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管产品规模合计12.18万亿元,其中期货公司及其资管子公司规模为3143.18亿元,占比仅2.58%。
期货日报记者注意到,“小而美”的期货公司资管业务也存在一些“美中不足”。新湖期货资管部副总监史林表示,相比其他金融机构的资管业务,期货公司的资管业务规模普遍偏小,盈利能力受限,因此导致期货公司资管业务收入占比较低,尚未成为期货公司收入的稳定力量。
从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协会的数据来看,截至2024年12月底,期货公司及其资管子公司平均管理资管产品规模为28.57亿元,管理规模中位数仅2.49亿元。
“期货公司资管业务的持续经营能力不足。”建信期货资管业务相关负责人说,一方面盈利能力弱,部分期货公司资管业务依赖母公司或其他业务补贴,难以实现自我造血;另一方面,资管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创新,难以吸引和留住客户。最终,造成了与银行、基金、券商等资管机构相比,期货公司资管业务的市场竞争力较弱。
据史林介绍,近年来,多数期货公司资管业务依赖固收类产品拓展规模,缺乏差异化竞争力,许多产品仍然以传统的投资策略为主,没有充分挖掘衍生品市场的独特优势。其中的原因,一是人才短缺和创新能力不足。期货公司资管业务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较高,但行业内优秀的投研人才相对稀缺。二是期货公司资管业务的宣传推广力度不足,投资者的认知度较低。许多潜在客户对期货公司资管产品的特点和优势缺乏了解,限制了业务的拓展。
“部分期货公司资管业务的客户基础薄弱,客户资源有限,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上述建信期货资管业务相关负责人解释称,原因是服务客户的水平不高,难以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与客户的黏性较低。此外,部分期货公司资管业务的技术系统也相对落后,难以支持业务创新和效率提升。
在上述行业背景下,近年来,期货行业个别公司沦为非法金融活动的通道,部分公司不具备持续经营能力,却“囤牌”“保牌”。对此,建信期货资管业务相关负责人表示,部分期货公司为保留牌照而维持最低限度的资管业务,导致牌照资源浪费。同时,一些公司缺乏发展资管业务的动力,业务停滞不前,无法有效利用牌照资源。
此次《备案规则》的亮点之一,就是适当提高持续展业的条件,引导期货公司切实履行主动管理职责,加强从准入到退出的全过程监管。中信期货副总经理、资产管理中心总经理朱琳介绍,一是提高了撤销业务资质的条件,调整为“连续6个月未成功备案新增产品且月末规模连续低于1亿元”;二是新增了撤销业务资质的情形,即无正常运作的资产管理计划等未实质展业的情形;三是删除暂停新增业务以及恢复业务的情形,改为直接撤销业务资质;四是删除“存续资管计划全部终止后,正式撤销登记备案”条款,按照满足撤销条件即撤销。
据悉,《备案规则》发布之日,虽然中期协对已不满足持续展业条件的公司给予3个月的缓冲期,但缓冲期结束后依然会撤销其资管资质。
据中期协公示的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备案信息显示,截至2024年12月13日,有资管业务资格的期货公司115家,其中暂停该项业务的有3家。记者通过查阅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的期货公司资管产品公示发现,以《备案规则》发布实施时间1月17日为基准,此前6个月共有62家期货公司成功备案新增资管产品,其他未成功备案新增产品的期货公司,如果之后3个月内未成功备案新增产品,那么将面临撤销业务资格的风险。
提高资质门槛
优胜劣汰促发展
修订后的《备案规则》通过加强准入到退出的全程监管,提高了期货公司资管业务的资质门槛。史林认为,这将使期货公司间的优劣差异更加鲜明,加速行业内不具备持续经营资管业务的机构退出市场,推动资源向优质机构集中,促进行业的良性竞争和健康发展。未来,行业的结构可能更加体现为头部化和特色化。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建信期货资管业务相关负责人认为,这是对行业格局的优化。更高的资质门槛将淘汰实力较弱的中小机构,资源向头部公司集中,优化行业结构。竞争环境也将随之改善,减少不合规机构的恶性竞争,促进行业良性发展。
“新规通过提高准入门槛和加强监管,将引导期货公司资管业务向专业化、规范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为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史林说,如促进产品创新与差异化发展。新规鼓励期货公司开发具有特色的资管产品,推动行业在产品设计、投资策略等方面的创新,这将有助于提升期货资管业务的市场竞争力。
在风险管理能力方面,建信期货资管业务相关负责人表示,严格的准入和持续监管要求,将推动期货公司建立更加健全的风控体系。全程监管强化了合规要求,也将促使期货公司更加注重合规管理。更重要的是,更严格的备案和信息披露要求,增强了资管产品的透明度,可以帮助投资者更好地理解风险。
从对行业的意义来看,朱琳认为,强化自律管理,有助于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引导期货公司切实履行主动管理职责,有助于发挥期货资管行业特色,提升服务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同时助力行业行稳致远。
建信期货资管业务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全过程监管将减少市场波动,提升市场稳定性。严格的准入和退出机制确保市场参与者具备较强实力,有利于推动行业长期健康发展。“新修订的《备案规则》通过加强监管和提高门槛,将推动期货资管行业向更规范、专业和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他说。
史林认为,严格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将推动行业从“监管驱动合规”转向“市场驱动创新”,促使期货资管形成细分性、差异化的发展趋势和竞争格局,形成“正向循环”生态,进而使期货资管行业更具活力和竞争力。
“为满足持续展业条件,期货资管行业将增加在人才与科技方面的投入,从而提升整个行业的专业水平。同时,新规也将促进期货资管行业产品结构的持续优化,提高主动管理型产品的占比。”史林说,新修订的《备案规则》还通过“月末规模连续考核”“实质运作”要求,降低“空壳产品”风险,减少“僵尸产品”对投资者的误导,加强投资者对期货资管的信心。此举也将有效提升期货资管对长期资本的吸引力,银行、保险等机构投资者对期货资管的配置比例有望提升。
内外发力
激发巨大潜力
虽然目前期货公司资管业务“美中不足”,但行业人士普遍看好其未来发展潜力。
建信期货资管业务相关负责人认为,随着投资者对多元化投资需求的增加,期货资管产品因其灵活性和高收益潜力,将逐渐受到青睐。不仅如此,随着中国资本市场持续对外开放,期货公司资管业务还有望吸引更多的境外投资者。从外部因素来看,监管层对期货公司资管业务的管理愈加完善和科学,也是鼓励期货公司发展资管业务,推动行业创新,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另外,金融科技的应用,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也将提升资管业务的效率和风险管理水平。
“期货公司资管业务的发展潜力巨大。”史林表示,随着中国衍生品市场的不断扩容和品种创新,期货公司资管业务必将拥有更广阔的投资空间和更多元化的投资工具。而面对投资者对资产配置需求的日益多样化,期货公司资管业务可以通过提供定制化、个性化的服务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期货公司资管业务在对冲风险和资产配置方面具备专业优势,未来也有望吸引更多机构投资者以及长期资本,如银行理财子公司、保险公司、社保基金等,为其资管业务带来新的增长点。另外,在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的背景下,期货公司还可以通过跨境合作或境外展业等方式拓展国际市场,提升资管业务的规模和影响力。
作为资管业务主体的期货公司,如何应对当前的机遇和挑战?史林认为,要提升自身资质与能力。期货公司应对照新规要求,加强内部管理,提升投研能力、合规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确保符合监管要求。大力加强投资研究能力,提高资产配置水平,以适应更严格的备案要求。同时提高产品管理的稳定性和合规性,围绕市场需求开发具有期货和衍生品特色的资管产品,提升产品的差异化竞争力。
关于期货公司资管业务未来如何高质量发展,建信期货资管业务相关负责人认为,首先要强化合规管理,建立全面的合规管理制度,确保业务各环节符合监管要求。同时加强定期的内部审计,及时发现并整改合规问题。其次是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建立多层次风控体系,涵盖市场、信用、操作等风险,并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实时监控风险,提升预警和应对能力。最后,可以通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客户服务质量、加强投资者教育、加大科技投入、重视品牌建设、优化业务流程等措施,提升业务服务质量。
“未来,我们将严格遵守监管要求,确保业务合规,并与监管机构保持沟通,及时应对政策变化。”建信期货资管业务相关负责人说,在产品创新上开发多样化的资管产品,满足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需求。比如,推出挂钩大宗商品、股指期货等标的的创新产品。在风险管理上,建立完善的风控体系,确保资管业务稳健运行。运用衍生工具进行风险对冲,降低市场波动的影响。同时,加强人才培养和提升客户服务水平,通过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优化投资策略,通过区块链技术提高交易的透明度和安全性。
初审编辑:安蕾蕾
责任编辑:秦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