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商所:持续优化期货交割制度与服务供给

2025-02-17 09:32:44来源:期货日报作者:姚宜兵

  交割是联系期现货市场的纽带,是维护期货市场平稳运行和促进市场功能发挥的关键所在。近年来,大商所深入跟踪产业变化,“一品一策”优化交割制度,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持续推动期货市场制度安排贴合现货实际和产业需求,为产业企业便利参与期货市场提供更好的制度环境,有力促进了市场功能发挥和产业参与度的提升,不断夯实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

  借“市”而进,优化交割制度

  玉米是徐州贵柳恒杰牧业有限公司(下称贵柳恒杰牧业)使用量最大的生产原料,该企业长期以来一直关注和参与玉米期货。以前,贵柳恒杰牧业参与交割只能到东北接货,能在家门口接货是其长期以来的心愿。

  2019 年3月,位于徐州市的维维食品饮料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大商所首家玉米集团交割仓库非东北地区分库,贵柳恒杰牧业的心愿终于实现。“以前我们要去东北接货,现在大商所通过集团交割方式,将玉米交割库设置在我们周边,在家门口就能完成接货,真是太方便了。”贵柳恒杰牧业总经理宋幸福向期货日报记者表示。

  宋幸福口中的集团交割,是大商所在交割库管理中引入市场机制,创新推出的交割库业务管理模式。大商所通过选择仓储资源丰富、管理运行规范的大型企业作为集团库,由集团库授权其分库办理交割业务,可以将更多的产销区纳入交割区域,同时集团内部不同分库间可以根据买方客户需求进行串货,具有方便产业客户就近交割、降低交割成本、提高交割效率的作用。自2017年在玉米品种上首次推出集团交割以来,目前大商所已在玉米、黄大豆1号、生猪、聚氯乙烯、焦煤等10个品种上引入集团交割制度。截至2024年11月底,大商所共有30家集团交割仓库,87家分库。

  相关业内人士指出,对一些产销区分布范围广、现货购销较为分散的品种来说,集团交割大有“用武之地”。以生猪为例,我国生猪产业分布广泛且生猪期货采用活体交割方式,交割买方如果被匹配到距离较远的交割库进行接货,后续处理可能不便。而借助集团交割,买方可以实现就近交割,解除了买方的后顾之忧。据统计,自2021年生猪期货上市以来,99%以上的交割都是在集团库完成。

  借助市场机制优化交割制度,更好发挥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作用,是近年来大商所完善交割制度的一大创新点。为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提升交割业务质效,在集团交割的基础上,大商所还引入集团库自报升贴水业务。

  据记者了解,大宗商品在不同区域间的价差受各地供求关系、运费差异、仓储物流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存在不稳定的情况,给期货市场升贴水的设置提出了难题,升贴水难以持续贴合现货市场实际。针对这一问题,大商所于2018年开展玉米集团交割库自报升贴水业务,东北地区分库采用固定升贴水,非东北地区分库采用分库自报升贴水的方式。

  自报升贴水更贴合市场实际,便利产业参与交割。受益于此项制度,玉米主产区之外的维维食品饮料股份有限公司和中粮(江阴)粮油仓储有限公司得以参与到玉米交割业务。经过玉米品种的经验积累,自2024年12月24日起,焦煤品种开展自报升贴水业务。

  协议交收是大商所在制度设计中引入市场机制的另一重要举措。协议交收具有灵活、个性化的特点,买卖双方通过协商确定交收商品质量、数量、品牌、地点、时间、货款、价差等,以满足个性化需求。2023年4月,厦门建发矿业资源有限公司(下称建发矿业)与杭州热联集团有限公司通过协议交收完成了100手(1万吨)铁矿石期货交割品的交收。

  作为期货市场标准化制度的有益补充,协议交收机制通过市场化方式,更好满足了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在协议交收机制下,非交割区域范围内的货物也可以进入交割,有助于扩大期货服务覆盖面,更好地满足企业对货物品质、地点等差异化需求,提高交割资源配置效率和企业参与交割的便利性。”建发矿业有关负责人表示。

  顺“市”而为,扩大交割资源

  期货品种的交割区域一般会覆盖主要的产区、销区及贸易集散地,根据品种特性有所侧重。近年来,大商所积极顺应市场变化,立足更好满足产业企业交割需求,通过扩大交割区域、增设交割库、扩大厂库标准仓单最大量等方式,持续扩充交割资源。截至2024年11月底,大商所共有交割库583家,较2023年年底的541家增加了42家。

  苯乙烯期货上市五年来,大商所根据国内市场供需格局变化,不断扩展优化交割区域。2022年8月,大商所扩充主要生产消费省份为苯乙烯交割区域,由原来的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福建省和广东省,进一步向北扩展至安徽省、山东省、河北省、天津市和辽宁省,覆盖全国近九成苯乙烯的产销量。

  交割区域扩容后,产业企业对期货市场的参与度进一步提高,有5家龙头生产企业成为苯乙烯交割厂库。2308合约后的交割中,2023年新增的3家厂库均参与了交割,交割量占2023年8—2月交割总量的76%,有效缓解了库容压力,在2023年8—9月苯乙烯现货库存降至低位、价格连续上涨的行情中,为稳定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

  焦煤期货是大商所积极顺应市场变化,优化交割制度的又一实例。近年来焦煤市场格局发生较大变化,由进口为主向国内供应为主转变,2022年大商所主动顺应市场变化,将焦煤期货标准品定位由进口煤调整为国产煤,将基准交割区域调整为山西主产区,使期货市场制度设计持续贴合现货市场实际,更好服务产业发展。

  根据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变化,及时调整指定厂库标准仓单最大量,也是大商所顺应市场变化,更好满足产业客户交割需求的重要方式。指定厂库标准仓单最大量是指:单一指定厂库当前已经注册且尚未注销的厂库标准仓单的最大数量,具体数量由交易所根据厂库的生产能力、仓储能力、发运能力、贸易量等数据进行核算。为满足产业企业交割需求,2020年以来,大商所对豆粕、豆油、黄大豆2号、玉米淀粉、铁矿石、焦炭、苯乙烯等品种的指定厂库标准仓单最大量进行了调整。

  中储粮镇江粮油有限公司于2014年成为大商所豆粕品种的指定厂库,近年来该企业生产能力不断扩大,目前大豆加工能力超过9000吨/日。随着生产规模扩大,企业对标准仓单最大量的需求也在增加。2024年11月,大商所综合考虑市场运行状况和企业需求,将该公司豆粕期货标准仓单最大量由18000吨扩大至60000吨,当月该公司注册的豆粕仓单量达到4335手(合43350吨)。

  该企业相关负责人指出,大商所积极响应产业需求,根据企业实际能力,扩大了标准仓单最大量,一方面,可以提高企业销售的灵活性,在基差弱势时,可以通过加大交割量锁定基差风险,有效辅助公司现货业务的开展;另一方面,能够增加可用于交割的仓单数量,助力豆粕期现价格回归,更好发挥期货市场功能。

  乘“市”而上,强化科技赋能

  伴随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快速发展,数字技术与金融行业的融合不断加深。大商所积极拥抱数字化浪潮,持续深化“数字大商所”建设,探索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业务加速融合。在此过程中,科技监管创新的触角也伸向了传统的实物交割领域。大商所相关人士向记者举例,2023年大商所对移动交割App进行大幅优化,交割在线办理的效率提升50%以上,业务覆盖更全面、灵活度更高,为生猪等品种交割插上了“智慧翅膀”。生猪期货上市以来始终保持交割业务平稳有序开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持。

  2023年10月底,大商所数字仓单系统投入使用,大幅优化了仓单管理、交割申请、仓单转让等系统功能和业务流程。截至2024年11月底,已有145家会员、435家交割仓库使用该系统顺利完成各项业务办理,业务流转效率显著提升。

  2024年10月,大商所对外门户上线试运行,这是大商所在科技赋能行业数字化转型、提升市场服务质效等方面迈出的又一个重要步伐。大商所对外门户覆盖交易、交割、结算、仓单、监查、期转现、投教七大业务模块,实现了信息汇聚、直达客户、消息驱动、便捷办理,为产业客户、仓储企业、质检机构等主体参与交割业务提供便利。

  目前,已有很多交割库实现了电子化交割业务办理,交易所和仓库可以实时密切监控交割货物的流转、储运,使整个交割流程更规范、透明和安全。

  金瑞期货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期货交割库是连接期现两个市场的重要节点,与大宗商品生产、加工、贸易、运输等环节相关联。随着交割业务体系愈发完善,交割管理中的数字化、智能化含量也在日益提升。

  在相关人士看来,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赋能,有利于进一步规范交割库管理运作,降低以往交割品日常管理中,涉及质量检测的经济、人工和时间成本,大幅提升了交割业务质效,未来发展空间广阔。(本系列完)

初审编辑:安蕾蕾

责任编辑:秦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