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
金融业在改革创新中发展壮大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当前世界金融危机动荡不安中,我国金融体系总体稳健,国内金融机构从资本充足率、治理结构、盈利水平、风险控制能力等方面看,都比过去有了较大提高。这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金融业的巨大发展。 国家统计局10日公布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一。以详实的数据,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在改革创新中不断发展壮大,初步形成了功能比较齐全的金融机构体系,对优化资源配置、支持经济改革、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4% 金融业成为国民经济重要行业 国家统计局报告指出,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金融业从单一的存贷款功能发展为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化金融体系,有力促进了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成为国民经济重要行业之一。 统计显示,到2007年底,我国城镇金融业单位数为51645个,从业人员389.7万,从业人员是1978年的5.13倍;金融业创造的现价增加值为11057亿元,是1978年的162倍,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年均增长12.9%,比同期GDP增长率高3.1个百分点。 报告说,金融业占GDP比重由1978年的1.9%上升到2007年的4.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4%。 银行业总资产超过50万亿元 多种性质银行机构在创新中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银行业成功实现了由“大一统”银行体系向现代银行体系的历史性转变,已拥有近万家法人性质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银行业资产规模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高。1978年,我国银行业资产总量不过数千亿元,30年后已超过50万亿元。目前,已股改的国有商业银行平均不良贷款率仅为2%左右,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银行平均水平。 资本充足情况明显改善。我国银行业从原来的资本严重不足,甚至为负值,目前已达到8.4%左右的资本充足率平均水平,其中已股改国有银行达到12%左右。 报告指出,30年来,中央银行管理体制改革迈出关键性步伐;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稳步推进;股份制银行和政策银行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农村信用社改革全面推开;适应市场化、国际化要求的商业银行体制基本确立。引进各类资本对银行实行股份制改造,现代公司治理机制逐步健全。 与此同时,利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成功实施,金融宏观调控成效显著,银行服务水平迈上新台阶。 编辑:吴毅斐
相关新闻
论坛精华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