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
银行业布防四大风险——上海江苏银监局“吹风”宏观经济走势依然不确定,“银行业如何做到“保增长”与“防风险”并重,并实现稳健运行,是当前监管部门工作之重。 此前的1月19日上午,江苏银监局召集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负责人,举行2009年监管工作会议。当日下午,上海银监局也召开上海中资银行业金融机构负责人会议。对于2009年辖内银行业所面临的困难和风险,两地监管机构的负责人均作了充分的揭示。有趣的是,上海银监局局长阎庆民还用“迎难而上”给在座的行长们“打气”。 但两地监管机构负责人也警示与会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负责人,正确处理好保增长与防风险的关系,在加大对经济支持力度的同时,切实做好风险管控。 当前,“上海银行业面临的风险还是比较突出的,主要集中体现在企业和个人的信用风险、房地产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等方面。”阎庆民表示。 而江苏银监局局长于学军在监管会上说,“无论是银行,还是监管部门,关键是把工作做深做细做扎实,有序地做出调整,做到转危为机,或借危转机。” 上海信贷“跑输大市” 2008年岁末,银行业的信贷投放提前上演“牛市”行情。 江苏便是一个典型。截至2008年末,江苏省本外币各项贷款实际比年初增加4068亿元,同比多增186亿元,增幅为17.68%,贷款增加额列全国第三。而从时间序列上看,主要是一头一尾增加较多,其中12月份当月投放近600亿元,占全年投放量的15%。 而上海市的信贷却在2008年的冬季“跑输大市”。 从时间上看,截至2008年9月末,上海银行业贷款同比增长14.6%,增速与2007年同期相当,也仅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1个百分点;但第四季度上海银行业贷款出现净减少,全国则是增加逾5000亿元,由此导致上海银行业2008年的信贷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7个百分点。 2008年12月份的表现则更为明显,当月,江、浙、沪贷款分别增加594亿元、746亿元、46亿元。 在一位参加上海中资银行业金融机构负责人会议的知情人士看来,进入四季度,上海银行业信贷增长弱于全国平均水平,首先是因为大型基建和重点项目储备较少;其次,在由储备项目转为可授信项目方面的准备不是非常充足;第三,在项目贷款运作方面,银行也比较规范,如果相关手续不全,则不敢操作。 “根据市政府方面的信息,上海的项目其实不少,很多‘十一五’的项目都加快了进度,也落实了贷款银行,但目前很多还没到用款的阶段,所以没有马上反映在信贷增量上。”2月2日,上海某大型银行对公业务负责人称,还有一个重要问题是企业的资本金不足,“如果项目资本金没有落实,银行贷款也无法做”。 同时,“由于上海经济的外向度比较高,外贸形势一旦不好,外汇贷款下降,特别对外资银行影响相当大。”前述知情人士称, 2008年第四季度外资银行贷款同比减少逾500亿元人民币,全年减少逾800亿元。 在他看来,外资银行贷款同比大幅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自身的保护性收缩,受母行经营状况影响,子行相应收缩;而此前中资行对以外资银行为交易对手的资金拆放非常谨慎,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外资行的放贷行为。 企业投资意愿下降,也影响到银行信贷投放。2008年上海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829.46亿元,比上年增长8.3%。其中,城市基础设施投资1733.18亿元,增长18.2%;工业投资1418.02亿元,增长1.7%;房地产开发投资1366.87亿元,增长4.5%。 “还有一个原因正是大型企业集团出于控制经营的考虑,贷款需求不足,企业主动还款行为增加。”上述知情人士称,一个明显的现象是,12月份,上海银行业对客户的授信大幅增加,但大客户对银行的贷款需求严重不足,一家大型央企四季度贷款减少90亿元之多。 “现在各家银行是拼命挽留(优质)客户,争取他们不要还贷款。”上述知情人士续称。 编辑:吴毅斐
相关新闻
论坛精华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