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打通阻碍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卡点堵点!省属企业研投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4%

2024-07-19 09:26:20来源:大众报业·经济导报作者:

  山东省属国资国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十四五’以来,省属企业研发投入由2020年的255.7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487.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24%;今年1-6月,省属企业研发投入220.4亿元,同比增长12.2%。”7月17日,在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山东省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满慎刚透露。

  据介绍,截至今年6月底,山东省属企业共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408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104项,一大批关键核心技术和填补国内空白的高端科技成果取得突破。

  山东省属企业正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打通阻碍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卡点堵点,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

  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

  山东拥有大量应用场景与产业需求,省属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路径通畅、未来空间巨大。

  近几年,中国港口行业在自动化、智慧化和绿色化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码头智能生产管控系统的底层技术、港口大型设备的基础电控系统和基础传感器则依赖进口,这种状况对中国港口企业的生产经营构成巨大的潜在威胁。

  “我们依托自动化码头三期工程,研发应用高精准定位控制技术的国产智能感知系统,实现综合作业成功率达到97%以上。此外,我们还实现了国产驱动桥、磁钉、电机、轴承、拖链、避障雷达等一系列国产化关键部件全面应用。”谈到在关键技术自主可控方面的先行先试,山东港口集团首席科学家张连钢说。

  据透露,下一步,山东港口集团将围绕国家海洋强国、交通强国战略和山东省世界级海洋港口群建设需求,走“全国产化”之路,进一步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开展山东港口人工智能(大模型)建设,围绕以人工智能赋能港航领域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全面开展“132N”架构人工智能(大模型)关键技术研发攻关和场景融合,打造“人工智能+港口+”示范工程。

  山东科创集团通过推动技术链与产业链“双向贯通”,培育一批“潜力股”“成长股”,为产业发展注入不竭动能。

  “近年来,我们通过成果转化、科技股权等方式培育了以华致林医药、远联化工等为代表的科技股权投资企业和以飞博赛斯、山科数研等为代表的成果转化企业,拥有省级瞪羚企业46家、专精特新企业64家,在科技部公布的35项关键技术中,我们布局攻克高端光刻胶等3项,科技型企业培育初见规模。”山东科创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董火民介绍。

  在服务模式方面,目前,山东科创集团已具备了“一站式”服务体系,内容更加丰富、水平更加专业,实现了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如,打造“飞地孵化+园区转化”产业化项目引育模式,通过科技园区运营提升地方产业链水平,现建设运营7个科技园区,累计招引、孵化科技型企业200余家,引入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40余名。

  创新政策“能给尽给、应给尽给”

  山东省充分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出台了一系列考核激励政策。

  “近年来,省国资委始终坚持创新在企业发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按照‘能给尽给、应给尽给’的原则,不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考核激励力度,引导企业强化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满慎刚说。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针对省属企业的科技创新考核指标在进一步优化。2024年,在经营绩效考核中,对布局或拟布局战新产业领域的企业,新增“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个性化考核指标;在改革绩效考核中,将科技创新指标所占权重由原来的12.5%提高至30%,充分体现对科技创新的极端重视和强有力支持。同时,强化研发投入和产出“双线”考核,在考核企业研发投入和数字化转型的基础上,新增科技成果产出情况考核,包括企业制定标准数量、获得专利数量、承担重大科技攻关、建设创新平台情况等,引导企业更加注重研发投入产出效率。

  山东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在核定经济效益指标时,落实研发费用分类视同利润加回机制,提高重大技术攻关投入加回比例,推动企业建立研发投入合理增长机制,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

  “山东港口集团等7户企业承担18项国家、省重点研发计划发生的研发费用0.96亿元,分别按2倍、1.5倍共计加回1.45亿元。”满慎刚说。

  值得一提的是,山东省属企业内部分配也向科技人才倾斜。

  在省属企业工资总额管理中,对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攻关的关键核心技术团队,工资总额难以满足工效联动支撑的,可以予以单列;引导企业内部工资总额分配向科技人才集中的子企业或机构倾斜,工资总额增量优先用于科技人才激励。2023年,共有5户省属企业申报28项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涉及人员397人,实际单列工资总额8510万元;2024年,共有8户省属企业申报33项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预计申请单列工资总额12381万元,同比增长31%,工资总额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

  此外,山东还开展国有企业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省国资委联合省科技厅,制定全省国有企业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实施方案,聚焦建立“先赋权、促转化”的赋权模式,赋予国有企业科技人员职务科技成果部分所有权、长期使用权,激发科技人员在科技成果研发和转化方面主动作为、探索创新。

  “力争2025年底前,促进国有企业一批科技成果取得重大研发突破,实现一批科技成果成功实施转化,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适合我省国有企业实际的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机制。”满慎刚说。

  构建山东国资特色创新生态圈

  近年来,山东省属企业围绕科技成果转化,着力把省内外的成果、平台、人才等创新资源与省内产业发展需求做融合,把各类创新成果加速转变为新产品、新模式、新产业,创新企业集聚成群形成。

  “截至6月底,山东省属企业拥有高新技术企业35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4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93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8家、瞪羚企业81家。”满慎刚说。

  与此同时,创新生态融合贯通。今年1-6月,山东省属企业与高校院所对接交流1200余次,初步达成合作意向近800次。充分发挥8个“山东国资科创基地”作用,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构建具有山东国资特色的创新生态圈。

  以山东科创集团为例,2023年,该集团被评为首批“山东国资科创基地”。山东科创集团推进科技产业培育,通过为技术找应用场景、为应用场景找技术,培育以骨干企业“强链”为核心、以科技型中小企业“补链”“延链”为重点的科创产业发展业态。

  “近年来,集团累计协助50余家新孵化企业完善机制、拓展市场,其中近20家成长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出13名泰山产业人才,研制出20余项国产化替代产品;累计服务200余家快速成长期的企业,其中发展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3家、挂牌上市企业6家,初步形成了‘有技术、有人才、有产品、有应用、有场景、有产业’的培育模式。”董火民说。

  由此也带来了创新平台的能级跃升。山东实施创新平台“扩面提质”行动,推动省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目前研发机构覆盖率已达到68.3%。截至6月底,省属企业拥有科研平台597个,其中国家级平台76个、省部级平台519个。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柳文琦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