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量体裁衣”的研发清单

2024-12-25 10:44:05来源:大众日报作者: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改革创新成为各行业各领域的主题主线。今年以来,山东聚焦重点领域、突出关键环节,探索创新、狠抓落实,展现出新作为、取得了新成效。本报推出“突破2024——山东改革创新者说”全媒体联动报道,省市党报记者深入企业车间、生产一线,通过人物亲历、记者观察讲述改革创新故事。敬请关注。

  “今年,济南二机床一体化压铸零件加工设备累计销售50多台,国内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一。”说起今年的成绩,史军的脸上充满骄傲,“我们的项目获得了2023年度山东省十大科技创新成果,这是我们整个团队的大事、喜事。今年,我们开发出了第二代产品,精度更高,速度更快。”

  史军是济南二机床集团数控机床公司(以下简称“济南二机床”)的总工程师,他们获奖的项目是“新能源汽车大型一体化铝合金压铸零件自动化加工及装配线”,这是国内首台套一体化压铸大型零件加工设备,有效降低了我国对进口设备的依赖。

  尝到了创新的甜头,济南二机床更加重视研发的针对性。“今年,我们为弗迪精工等用户生产了50余台模具铣设备。”史军说,新能源汽车更新换代速度特别快,这意味着对“模具”的需求也大,针对这一特点,济南二机床创新研发新一代模具铣,“研发‘清单’一定要聚焦客户所需,量体裁衣。2024年,我们的研发投入强度达到7%以上,还推出了高速单龙门五轴加工中心、新型万能铣头等新产品,产品矩阵不断丰富,为市场提供更多产品和服务。”

  在济南二机床D8数控机床装配车间内,机器轰鸣,一台高速双龙门五轴加工中心正在进行最终的调试,两个五轴头腾挪闪转,不到8分钟,一个大型一体化铝压铸零件便加工完成。

  “高速双龙门五轴加工中心是该项目的核心产品,主要用于汽车前机舱、后地板、电池壳等零件的高速、高效加工,能够实现零件的一次装夹六面加工。”史军介绍,一条完整的生产线包含4到6台加工中心,9到12台六轴机器人,20多个工位。

  史军介绍,目前济南二机床的大型冲压生产线占据国内汽车冲压市场份额的85%以上,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理想、蔚来、小鹏等造车“新势力”,都是用济南二机床的大型冲压设备,2023年济南二机床产值突破百亿元。

  稳坐汽车冲压领域“头把交椅”的济南二机床,为何要瞄准新能源汽车,自主研发一体化大型压铸零件加工设备?

  史军介绍,传统汽车制造工艺流程分为“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个环节,其中汽车车身的制造工艺,一直都是以“冲压+焊接”为主,而新能源汽车采用的则是更先进的一体化压铸工艺。

  “将数十个乃至上百个零件合而为一,在提升生产效率节省材料和人工成本同时,还能在安全、轻量化、续航、能耗、空间等方面带来实打实的升级。”史军说,目前一体化压铸工艺在新能源汽车制造过程中,已非常普及。

  然而,因一体化压铸产品的整体尺寸较大,加之对精度和效率要求高,之前我国对一体化压铸产品的加工设备全部依赖进口。为攻克这一难题,抓住新能源汽车发展机遇,济南二机床决定全力投入研发,在这一领域实现突破。

  史军回忆,凭借济南二机床雄厚的技术积淀和团队上千次的尝试,历时1年多,终于突破了直驱电机高速直驱关键技术,配置济南二机床自主研发的五轴头,研发出第一代高速双龙门五轴加工中心。

  2023年11月,济南二机床向吉利汽车顺利交付了3条一体化压铸零件自动化加工及装配线,在宁波吉利汽车极氪工厂正式投入运行,这意味着新能源汽车一体化压铸零件加工设备实现了“济南造”。

  “单条生产线基本可以满足年产20万辆汽车产能需求。”史军称,该项目的成功实施将有效推动国内压铸加工装配行业成熟应用,预期未来3到5年,将形成50亿元至70亿元的压铸加工装配产业规模。

  从成功研发出中国第一台龙门刨到中国第一台机械压力机,从生产出中国第一条全自动冲压生产线再到研发出国内首台套新能源汽车大型一体化铝合金压铸零件自动化加工及装配线……史军说,济南二机床将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不断为用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为新能源汽车发展贡献力量。( 孙业文 曾朋范 张素芬 )

  今年是山东先进制造业“攻坚提质年”。一年来,在生产车间、项目现场,从省内到省外,我见证了许多企业向新而行的努力。将每个增长点、动力源的创新画面勾连,呈现出的正是山东制造“引擎”加速、活力奔涌的新气象。

  帮疑难杂症找病因、提升用药精准性……这是质谱技术的重要作用。临近年末,山东英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传来好消息:明年,企业自主研发的更便捷、成本更低的小型质谱仪有望落地,更多百姓将从中受益。

  像英盛生物这样创新能力强、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小巨人”企业,山东已有1000多家。一年来,山东推动人才链、教育链、创新链、资金链和产业链融通发展,全力激发每个经济“细胞”的创新活力。国家级、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大而强”的平台刷新创新“答卷”,引领突破行业关键共性技术;“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等“小而精”载体则带动企业提升创新活跃度,每年实施的约3000项企业技术创新项目成为推动产业创新的有力抓手。

  过去,五得利集团临沂面粉有限公司的次二粉销往饲料厂,接入工业互联网后企业发现它其实还是板材黏合剂的必要辅料,由此打开建材行业新销路。看似不相干的行业也能跨界合作——这一年来,写着最“有劲”的稿件往往都取材于制造业安上数字“引擎”后产生的“魔法”效应。

  先进制造业的核心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业的融合。今年,省委、省政府围绕数字经济顶格发布两份重磅文件,展现出抢抓数字时代风口的坚定决心。在产业、企业两个层面上,山东同步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智能制造新路径,全省已累计认定“产业大脑”80个,培育“晨星工厂”4220家。依靠数字转型提升效益、抢抓机遇,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自觉选择。

  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等产业新技术深化应用,一批成长自山东本土制造业土壤的数字企业加速在全国乃至全球拓展版图。12月初,我在现场见证了海尔卡奥斯与有着100多年历史的陕西延长石油集团共同打造的延长云享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布,借此平台,海尔卡奥斯进入打造集团级服务平台的新阶段。相信不久后,由此沉淀的经验会将数字技术对生产要素、劳动过程的改造强度与广度都提升到新层次。

  作为记者,一年来,仅能将山东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部分片段撷取成稿,而对当中每位参与者来说,精彩画面之外,难免遭遇压力、困惑与迷茫。但这也正是“先进”的含义:“先进”是个动态发展过程,要攻克一个个目标,敢于把握历史主动、迈向更高水平。始终向着发展更高峰冲刺,这是山东先进制造业的使命。(付玉婷)

初审编辑:季静静

责任编辑:李超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