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1-01 10:23:00 作者: 来源: 世纪保网 经济导报联合报道
银牌员工竟是吸毒人员 精心策划骗得5万
据投诉人向世纪保网反应,2010年4月,江先生通过平安银牌业务员姜铭购买了一款保险,并根据姜铭出具的“账户使用授权书”(加盖平安保险公司印鉴),将5.5万元款项汇至指定账户。2010年7月份,江先生发现受骗,随即向平安保险和公安部门报案。让人惊讶的是,在公安部门,江先生获知,姜铭早在2006年就因为吸毒被抓!而在2010年6月14日,也就是报案前的一个月,姜铭再次因吸毒被上海小东门派出所逮捕。让江先生啼笑皆非的是,平安保险不但不知道姜铭的吸毒史,而且在第二次被捕后,仍然让其作为保单服务人员,并保留其银牌业务员称号。
吸毒员工骗钱被捕 平安保险无动于衷
任何稍具管理意识的企业,在员工犯下性质严重的吸毒和诈骗罪行后,一定会第一时间开除并公告,防止其继续损害企业信誉,除非员工说“我爸是李刚”!但是投诉人告诉世纪保网:2010年6月14日,姜铭因吸毒被上海市公安局小东门派出所抓捕;2010年7月12日,投诉人向平安保险报案;让人震惊的是,2010年8月27日,投诉人接到平安保险的缴款通知书显示,其服务人员依然是姜铭!更让投诉人不能容忍的是:从2010年7月7日——8月下旬,平安保险咨询电话显示,姜铭仍然是平安保险的银牌员工!
投诉人称,2010年9月2日,其向平安保险上海分总经理李源祥写信,指出姜铭已经被捕,而现在的业务往来、对外通告上仍为姜铭,不失为平安公司管理上的大乱,要求平安撤销姜铭的银牌业务员称号。直至2010年9月16日,平安上海分公司,才在客服电话中撤销姜铭的所有信息。但是令投诉人没有想到是,2010年10月23日,世纪保网在中国保监会官网的业务员查询系统中发现,姜铭依然显示为平安保险的员工。
客户受骗谁来担责 平安保险难说平安
主人本来想养一条猎犬,结果变成疯犬还咬了人!那么无论从道德还是法律的角度,主人必须承担相关责任。但是投诉人告诉世纪保网:“其书面向平安保险报案后,平安公司能推则推, 能拖则拖, 一点没有承担责任的态度. 试问, 这样的公司还能信任吗? 购买平安保险还能平平安安吗?”
投诉人强调:“姜铭在2008年9月加入平安保险,公司理应在招聘过程中对他进行审査,考察。而姜铭在2006年就因吸毒被上海豫园派出所逮捕,2010年6月14日又被上海小东门派出所逮捕至今,平安保险却依然放任这样的犯罪分子以平安名义对外开展工作,这不是为犯罪分子提供舞台?平安公司必须承担失察责任!”
股东第一客户第二 平安更应尊重规则
在平安的社会责任栏目的排序中,平安把“对股东负责”放在了第一位,而“对客户负责”放在了第二位。并强调建立以价值最大化为导向的企业经营文化,使股东获得满意的回报。但是世纪保网建议,平安保险应该把“对客户负责”放在第一位,正如平安自身所说:客户满意,是企业价值之源。只有客户满意了,才能为公司创造更大价值,从而最终才能让股东满意。如果本末倒置,在市场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这种矛盾也许可以暂时隐藏。但是如果市场从“更快发展”过渡到“更好发展”阶段时,被积压的矛盾一定会让企业付出更大代价。
2002年震惊全国的平安投连险退保风波、2004年平安保险(徐州)亿元假保单事件,尤其是2008年平安连曝“富通收购事件”“1600亿股市圈钱事件”“马明哲高薪事件”,对平安声誉造成了极大冲击。如果这次员工吸毒诈骗事件,不能得到很好处理,对平安影响同样很难预料。
2008年股市圈钱1600亿和富通收购失败后,有媒体这样评论平安:平安的失败,就败在中国金融市场天之娇子身份下隐藏的“暴发户”心态。 “暴发户”的体量与竞争力往往不成正比,平安的竞争力不仅没有经受过国际市场的考验,在国内市场也显得暧昧不明。
该媒体最后强调:“但我们也希望马明哲今后在提及高薪时,不要再出言不逊,污染了“市场化”这三个字理应涵盖的规则正义!”。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