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焦点 > 最新播报
本站搜索:

4.9% CPI攀升百姓感受明显

“菜篮子”、“米袋子”、“气坛子”、“油瓶子”,各种商品皆看涨

2011-02-16 09:01:00     作者:    来源: 大众网-大众日报  

关键词: CPI
[提要] 国家统计局2月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4.9%,低于市场预期。一些消费者认为,在对上涨的物价积极调控的同时,还应对终端市场的定价机制进行监管,防止一些商家借机抬高价格,“遇涨则涨,遇降则按兵不动”。

  国家统计局2月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4.9%,低于市场预期。这是统计局调整CPI构成权重后,首次公布的数据。

  专家认为,由于食品价格、房租、劳动力成本等上涨压力较大,短期来看我国通胀压力仍较大,上半年CPI将保持高位震荡。权重调整难以改变CPI中期发展趋势,全年CPI仍将呈现“前高后低”走势,下半年可能平缓回落。

  “高烧不退”的食品支撑CPI攀升

  国家统计局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高烧不退”的食品价格依然是支撑CPI攀升的主要因素。国家统计局此前发布的1月下旬50个城市主要食品平均价格变动数据显示,29种食品价格除了个别品种略有下降外,绝大多数品种价格继续上涨。

  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表示,食品价格仍然是CPI各类构成中涨幅最大的。

  数据显示,1月份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0.3%。来自商务部的数据显示,春节前两周,蔬菜价格分别上涨了12.6%和6.1%,领涨各类食用农产品。南方地区低温冰冻天气影响冬菜生产和运输是导致蔬菜等农产品价格上涨的直接原因。

  其实这些枯燥笼统的数字早已具化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最直观的感觉是从“菜篮子”到“米袋子”,从“气坛子”到“油瓶子”,从“穿的”到“抹的”,从“吃的”到“坐的”,各种商品的价格都看涨。

  记者了解到,面对目前的物价上涨压力,不少人已开始注意形成科学的生活、消费习惯。一些网民戏言,如果说物价上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一部分人的消费水平,而在生活理念上发生的变化则应算作是物价上涨带来的积极影响。

  这物价还能降下来吗

  与CPI相比,其实更多消费者忧心的是“物价上涨不要紧,关键是还要能降下来”。一些消费者认为,物价的涨跌幅度不仅要符合市场供需变化,同时也希望能和老百姓实际购买力结合在一起,不然过分脱离实际的物价上涨将得不到市场认可,最终可能造成“双输”的结果。

  一些消费者认为,在对上涨的物价积极调控的同时,还应对终端市场的定价机制进行监管,防止一些商家借机抬高价格,“遇涨则涨,遇降则按兵不动”。

  与其被动接受不如主动应对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此前表示,综合分析国内国际各方面的因素,2011年我国物价上行压力还比较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巴曙松等专家也预测,今年我国通胀水平将会较高,“负利率”局面在短期内难以扭转。

  既然物价上涨的压力短期内无法减轻,如何让CPI的增长对自己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这才是百姓最关心且最重要的事情。

  在济南东部一个新建小区的居民QQ群里,不时有人发布团购的信息,包括大米、食用油、时令蔬菜等都成为团购对象。除此之外,一些银行理财专家也建议,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家庭消费是完全可以规划的,通过消费计划来减少不必要的支出。比如可以制定每月用于生活支出的上限,将一定比例的工资收入当作生活支出,同时减少每月购物的次数和数量,按照实际需要购物等。

  (以上稿件均据新华社)

吴毅斐

更多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