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焦点 > 最新播报
本站搜索:

IPO 60天审核空窗期 融资规模大幅下降

2012-09-20 10:02:00     作者:    来源: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关键词: IPO 空窗 券商人士 新股发行 融资规模
[提要] A股走势低迷,市场上停发新股的呼声又起,尽管管理部门未明确表示暂停发行新股,但无论是拟上市公司预披露、IPO审核会议,还是新股发行,其节奏都已明显放缓。从上述数据来看,在审核放缓的同时,拟上市公司提交申报资料的速度也有所放缓。

  A股走势低迷,市场上停发新股的呼声又起,尽管管理部门未明确表示暂停发行新股,但无论是拟上市公司预披露、IPO审核会议,还是新股发行,其节奏都已明显放缓。

  8月以来,中国证监会两个发审委(分别负责审核主板、中小板以及创业板IPO)就没有再召开IPO审核工作会议。与此同时,新股上市数量也出现持续下滑。

  60天审核“空窗期”

  中国证监会网站信息显示,7月31日,创业板发审委召开2012年第64次工作会议,审核通过深圳市神舟电脑股份有限公司的首发申请之后,创业板的发审会便进入停滞状态。

  负责主板和中小板的发审委,则在7月27日召开2012年第142次工作会议,审核通过了慈铭健康体检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首发申请之后,再没有召开IPO审核会议,而只审核了一起增发申请、一起可转债申请和一起配股申请。

  而在预披露方面,截至9月19日,分别有68天和65天没有公布新的主板、中小板拟上市公司和创业板拟上市公司预披露材料。按照《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审核工作流程》规定,如果下周一还没有IPO发审会会议召开,IPO发审会会议空窗期将超过60天。

  “7月以来,审核和预披露工作的停滞,主要出于证监会补充招股书财务数据的需要。”上海一家大型券商投行部人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虽然审核节奏放缓,但目前监管部门还没有发出暂停新股发行的通知。”

  证监会网站信息显示,8月17日以来,有16家公司发布了补充预披露文件。

  “在最近召开的第三次保代培训中,监管部门并未提到要暂停新股发行的内容,只是表示,此前强调的西部公司优先审批的政策将会加速执行。”深圳一家券商投行部人士表示,“从年初以来,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基调来看,监管部门不会轻易宣布暂停新股发行。”

  统计显示,目前IPO申报企业的数量达到691家(不包括终止审查和中止审查两类公司),其中,已经预披露的公司有65家,落实反馈意见的有384家,初审中的有183家,还有59家处于辅导备案登记受理状态。

  从上述数据来看,在审核放缓的同时,拟上市公司提交申报资料的速度也有所放缓。

  融资规模大幅下降

  每当A股走势低迷时,市场上暂停IPO发行的呼声便会一浪高过一浪,2008年9月,上证综指跌进2200点一线时,证监会宣布了暂停发行新股。如今,监管部门虽然未公开明确暂停发行新股,但新股审核节奏的放缓似乎可以从侧面反映出某种变化。

  不过,有散户投资者仍担忧,IPO已过会但未上市公司带来的压力。

  统计显示,今年以来,还有84家已过会,但还未发行的公司。84家公司合计募集资金总量达到387.22亿元。预计募集资金总量超过10亿元的分别是中国邮政 、海天调味、神舟电脑和中材节能。其中,中国邮政的募集资金总量近100亿元。

  “新股发行改革的效果已经逐步显现出来。”上述深圳券商人士称,“改革”新政“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新股”三高“的问题,因此,在二级市场表现低迷的当下,新股融资情况往往达不到拟上市公司的心理预期,所以很多过会公司都延缓了发行时间。另一方面,一些提交首发上市申请的公司由于现在新的监管要求以及媒体舆论监督,都主动撤销了文件,另择时机发行。”

  该人士还表示:“虽然未发行公司的数量不少,但今年以来新股总体发行规模已经大大缩减,因此,不能把A股行情好坏的责任压在新股身上。”

  统计显示,截至9月19日,今年以来,A股市场共发行145只新股,合计实际募集资金总额达到939.72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222只新股,实际募资总额2046.47亿元,大规模下滑。超募金额的总量也由2011年的1093.81亿元,大幅下滑至296.78亿元。

  上述深圳券商人士认为,上述变化,一方面有市场的原因,一方面也有新股发行改革新政的原因。

  新股发行数量和募资规划的下滑也影响了券商在投行方面的收入。数据显示,去年1月至9月,有52家券商分享了105.71亿元IPO承销收入。而今年同期,只有37家券商有IPO首发项目进账,累计收入仅为50.45亿元。

 

张元亮

更多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