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财 > 大话理财

超长“国庆”假期如何理财

2011-10-04 13:58:00     作者: 田志明    来源: 南方日报  

关键词: 投资者 国庆黄金周
[提要] “机会不多,风险不小,这种博弈,不参与也罢。”这是接受采访的大部分业内专家对黄金周投资机会的判断。

  国庆7天短期理财产品再战江湖

  还有一个星期就将迎来国庆长假,不少市民已经形成了市场停歇之时转战银行假日理财产品的习惯。同时,这周也是三季度的最后一周,随着存款的流失,为应付贷存比,银行更是动力十足地开始大举发行短期理财产品,利用申购募集期来增加时点存款。

  9月以来,存款加速流出银行体系。本月前15日,工行、农行、中行、建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存款较8月末减少4200亿元左右,出现罕见天量负增长。存款缺口严重影响贷款,同期四大银行贷款增量仅870亿元左右。

  不少银行利用理财产品募集期来应付时点考核,经常上演存款一日游或者一周游的情况。比如,银行从本周一起大规模发七天期理财产品,计息日自10月1日算,那么9月30日理财产品的钱恰好作为存款在银行账上,在10月7日晚到期后,8日一早钱就会划回客户账户。

  但似乎相关规定并没有阻止银行通过发行短期理财产品揽储的冲动。“一天也能理财啦!”记者日前收到了交通银行发来的短期理财产品推销短信,“我行针对大新股及资金流动性较强,客户推出‘得利宝-天添利C款’年利率2.7%。”而身边不少朋友反映最近又开始频繁收到银行短期理财产品推销短信。

  记者从巨灵财经数据库看到,招行一款9月26日发行的“招财进宝点贷成金理财计划”管理期限为10天,预期年化收益率也有5.20%。在存款大幅下滑的态势之下,银行7天理财产品甚至是一天理财产品还是继续发行,而且收益率大大高于一般时期短期理财产品。国庆期间有资金空闲的投资人不妨留意这类收益较高的产品,以获得资本市场停歇期的更高收益。(记者 黄倩蔚)

  【保险篇】

  三招选好境外旅游险

  “国庆黄金周”临近,又一轮出国游高峰即将拉开序幕。此前,一对北京老夫妇卖掉房子,在4年内游遍40个国家的经历引起广泛关注。中德安联的保险专家建议:境外旅游保险不仅是办理到一些欧洲国家旅游签证的必备条件,更能对境外出游的多种不确定风险提供充分保障。

  1.签证新规多留意,门诊保障受重视

  很多人都知道,前往这些欧洲“申根”国家旅行,除了必要的财力证明等资料外,务必还需提交一份境外旅游险保单才能顺利获得签证。

  目前,市面上的境外旅游保险往往是以保险组合的形式推出,保障内容不尽相同,是否随意挑选一份就可以了呢?中德安联的保险专家提醒,实际上,不同的使领馆对于境外旅游医疗保险的要求可能略有不同。在申请签证时,务必要仔细研读,购买符合规定要求的旅行医疗保险,避免因保险不合规定而被拒签。

  以德国领事馆为例,近日,签证办理在旅行医疗保险方面就增加了一条新规定,明确要求所购买的医疗保险必须包含门急诊费用。

  2.首选救援网络,再看有无“医疗费用垫付”一项

  境外旅游险包括紧急救援等多项服务都是在国外发生的,国内大多数保险公司都是与国外的全球救援机构合作,只有少数合资保险公司可以与外资股东旗下的专业救援公司紧密对接。以中德安联为例,其境外旅游险的境外救援服务即由安联集团旗下的安联全球救援集团提供。建议消费者了解所购境外旅游险的救援提供商,确保全面和快速的救援服务。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消费者还应查看保障计划中是否有“医疗费用垫付”一项。一旦在国外发生意外或急性病发作,医疗费用非常高,特别是欧洲,如有医疗费用垫付这层保障,那么保障范围内的医疗费用将由救援机构承担。否则,需要消费者自行垫付,回国后到投保公司理赔,这样可能会面临理赔资料不齐全,再与远方联系等繁琐问题。

  3.应对行程变化,购买较长的保险期限

  通常,消费者购买境外旅游险时,会将出境日作为保障的起始日期,返程入境日作为保障结束日期。但境外出游的变数较多,最常见的是由于签证办理不顺利延误出行时间,甚至被迫取消出行计划,所以有些人会购买较长的保险期限,以防万一。

  中德安联的保险专家建议,只要保险尚未生效,都可以亲自到保险公司,或以快递资料的方式进行保障期限的变更。如果消费者是在网上购买的保险,有些公司已经提供自助变更保险期限的功能,中德安联“在线保”的“签证通达,无忧国际旅行保险计划”甚至还能变更旅行的目的地。

李平

相关阅读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