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6-30 10:56:00 作者: 陈慧颖 来源: 财新网
PE入法,是正在修订中的《证券投资基金法》的最大变化。然而,要从当年只规范了公募基金的“小《基金法》”的基础上,实现向一二级市场,公、私募基金的全面跨越,仍有不小的难度。
《基金法》修改草案,已讨论经年。目前已由地方人大财经委向市场上征求意见,以及向中央十几个相关部委征求意见。从反馈结果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E)应否纳入基金法调整范围以及由此牵出的如何监管等问题,成为争议的焦点。
在日前举行的“2011中国股权投资基金发展论坛”上,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专栏)对各种争议做了正面回应(参见财新网“吴晓灵谈《基金法》修订 PE监管成关键”)。从证券的定义,到金融活动的行为准则与监管边界,再到基金的组织形式与投资人利益的保护。
循其逻辑,吴晓灵论证了PE投资的标的也是证券,因此适用证券投资基金法的调整范围;PE以私募方式募集合格投资者的资金,并非涉及广大投资者,监管可以根据情况适度把握;而争议的第三点讨论不同法律结构的投资基金,是否能够享受同等的税收安排,其实质是为公司制等形式的基金谋划了降低税赋的前景。
在其后的讨论环节中,厚朴基金创始合伙人方风雷表示了对吴晓灵观点的赞同。不过会下仍有很多PE基金的管理人表示,并不希望被纳入《基金法》监管。
“看过吴晓灵的发言,感觉是先给PE们吃定心丸,表示会根据投资者的属性在监管上区别对待,然后再许以税收优惠的好处。但PE总希望监管越少越好,这恐怕是天性所致。”一位PE基金合伙人这样说。
真正左右《基金法》修订案命运的,还在于不同部委的意见。发改委抢在《基金法》修订过程中,出台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试点地区股权投资企业发展和备案管理工作的通知》,除规定备案程序,也把行业协会管理,合格投资者资质等问题纳入其中。
而此次吴晓灵提出的征税环节的调整,恐怕会遭遇更多的阻碍。从最近的个税调整到早前的上海个人养老税延优惠,无论是赋税的当期减免,还是在时间跨度上的递延,无不在国税总局遭遇极大的阻力。
《基金法》里涉及这部分内容的修订,恐怕亦难以例外。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