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财 > 基金 > 新品推荐

申万菱信可转债基金发行

2011-10-28 17:36:00     作者: 刘畅    来源: 众禄基金研究中心  

关键词: 申万菱信可转债基金
[提要]  申万菱信可转债基金将于2011年11月1日公开发行。

  基金简介

  申万菱信可转债基金将于2011年11月1日公开发行。该基金以“天相转债指数收益率×70%+沪深300指数收益率×10%+中债总指数(全价)收益率×20%”为业绩比较基准,拟将不低于80%的基金资产投资于固定收益类证券,其中又重点投资于可转债品种,对可转债(包含可分离交易可转债)的投资比例将不低于基金固定收益类证券资产的80%。该基金拟利用可转债兼具债券和股票的特性,力争实现在控制基金资产下跌风险和保证投资组合流动性的基础上,为投资者获得超越业绩比较基准的稳健收益。此外,该基金还可将不高于20%的基金资产投资于一、二级股票市场以提高基金收益水平。

  申万菱信基金公司成立于2004年1月15日,总部设于上海,注册资本金为1.5亿元人民币,是由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和三菱UFJ信托银行株式会社共同发起设立的一家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中外两方股东分别持有公司67%及33%的股份。目前,公司旗下管理12只开放式基金,产品线较完善,涵盖股票型、混合型、指数型、债券型、货币型五大类型,基金整体业绩表现一般,公司投研实力中等。

  风险收益

  可转债全称为可转换公司债券,指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换成公司股票的债券,具有债权和期权的双重属性,其持有人可以选择持有债券到期,获取公司还本付息;也可以选择在约定的时间内转换成股票,享受股利分配或资本增值。可转债兼具债券、股票双重属性,使其价格具备了下跌有界、上涨有力的特征。可转债的价值包括两方面,即债券价值与选择权价值。债券价值是指可转债每年支付的利息和期满时获得的本金按一定的贴现率折算的当前价值,其对可转债的价格起到较好的支撑作用,使可转债具备了“下跌有界”的特点;选择权价值主要是指可转债转换为股票的转股权价值,相当于一个看涨期权,通过获得转股权,投资者可以有机会享受股价上涨所带来的转股收益,理论上,在基础股票价格超过转股价后,可转债会随基础股票价格的上涨而上涨,可转债因此而具有“上涨有力”的特点。

  展望四季度转债市场,首先,三季度影响转债市场下跌的主要因素如央行紧缩性政策、城投债信用危机、中石化增发二期可转债等的利空影响正逐步消退,造成可转债市场历史性大跌的市场环境正在改变;其次,可转债有可能年内进入交易所债券质押库,允许进行质押式回购交易,将显著提高可转债的流动性,对于可转债的需求方而言,资金压力也将大大缓解;第三,预计四季度通货膨胀将逐步回落,经济增速也继续缓慢回落的态势,货币政策收紧的可能性很低,货币政策转向宽松将对于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都起到支持作用。综合来看,四季度可转债市场有望企稳,在经过前期的连续下跌后,当前可转债估值已处于历史低位,可转债的债性凸显,投资安全边际较高,下跌有界的防守特征较为突出,可转债的低成本配置机会显现。

  申万菱信可转债基金作为债券型基金,属于证券投资基金中风险较低的品种,其预期平均风险和预期收益率均低于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高于货币市场基金。但由于其重点投资于可转债,故属于债券基金中风险较高的品种。

  基金经理

  拟任基金经理周鸣女士,清华大学工商管理硕士。自2001年起从事金融工作,先后就职于天相投资顾问公司、太平人寿保险公司、太平养老保险公司等,从事基金投资、企业年金投资等工作。2009年5月加盟申万菱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投资管理总部,2009年6月起任申万菱信收益宝货币基金基金经理及申万菱信添益宝债券基金基金经理。截至2011年10月27日,在其管理期间,申万菱信添益宝债券基金获取了10.96%的收益,远远高于债券型基金5.74%的平均水平。

  投资建议

  可转债兼具债性与股性双重属性,既可分享股市上涨的收益,也能较好地规避股市震荡与下跌的风险,投资价值优良,属进可攻、退可守的投资品种。当前,可转债的估值水平已处于历史低位,投资安全边际较高,低成本配置机会显现。拟任基金经理周鸣女士的固定收益类产品投研经验丰富,专业实力较值得信赖。建议建议风险承受能力偏低、但又期望获得较高收益的投资者可适当关注。

李平

更多

相关阅读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footer